意境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绘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历代沿传相续,嬗变演进,形成了它独特的传统风格。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又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成为世界美术花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本文浅述了中国绘画的灵魂——意境美,举例论述了意境的起源及中国绘画意境的特点与独到之处。
  关键词:中国绘画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標识码:A
  
  世界级的绘画大师毕加索说“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种真正的艺术,我理解为中国绘画所独有的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意境。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那么如何去理解中国绘画的意境美呢?
  
  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意境美的哲学思想渊源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儒、释、道的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1从中国传统哲学探寻意境美的起源
  中国古代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远古先民们从春秋迭代、草木荣枯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中,悟出了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生命流动的世界,悟出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那种“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和谐与同一。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说:“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极力主张艺术要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的核心,描述其气韵和精神。这样,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同样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
  而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从这层含义上说, “意境美”理论的思想根源也来自传统文化中老子的哲学,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道家思想极深的烙印。
  
  2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别成就了国画意境美的特有景象
  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在中国画里没有必要去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儿,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者作画的立足点,都是对中国画的误解。因为这是西方绘画而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家的心中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西方艺术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这样的话西方的画家就不会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
  
  二意境美如何让“诗、书、画”三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初看一幅中国画在画面中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画、印、书法、题跋。这就构成中国画的特征。中国画第一要素是意境。画一幅画之前首先要立意,立意的好坏决定了这幅画的成败。比如说郑板桥画竹有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本乱崖中,千磨万仞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单从这题跋诗词上来看这就已经给我们用文字描述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把竹子那种高风亮节、虚心向上、不畏严寒的精神勾画出来,这已经确定了这幅画的意境,板桥再借助自己深厚的书法功底把这种意境跃然纸上,再附以自己的乱石铺街体,错错落落把这意境加以升华。抒兴完后,再钤一枚印章,使作品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从而将诗、书、画三者的精神内涵有机地统一起来。
  
  1诗情和画意的交融
  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又说“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山水诗和山水画异曲同工。试着把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与曹操的诗《观沧海》对应,你会发现两个不同时代、身份的人,他们的视角、视野、审美的境界竟惊人地相似,到底是诗配画,还是画配诗?再看看其他的山水画精品,精练的笔墨宛如字斟句酌,章法构图宛如律角和韵格,联想到作画者无不是饱览诗书的文人雅士,诗和画如同他们的动脉和静脉,让他们的艺术生命生生不息。
  
  2线条造就的意境之美
  “以书入画”是中国绘画极其重要的标准之一。书法早在唐代便成为具有绘画特征的真正的抽象艺术,“以书入画”被认为是绘画用笔的基本功。书体中的提按、顿挫、疾徐、裹散,讲求骨法、粗细、浓淡、干湿、刚柔、滑涩、中锋为主的审美特征,成为中国水墨画用笔的基本规范要求。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一篇曰:
  “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柯九思画竹子时曾经曰:‘画杆同篆法,画枝同行草,写叶同八分,鲁公笔法也。’”
  这充分道出了书法和绘画的关系,由于书法用笔的融入,使得“笔迹”在水墨画中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自唐代以来,这种追求书法韵律的格式美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虚实相生”和“托物言志”,看中国画如何表现意境美
  
  中国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使画中所能够表现出来的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国画的意境在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那么中国画依靠什么手段来达到这种传神的效果呢?
  
  1“计白当黑”的独具匠心之处
  虚实相生是意境构成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表现方式,它是美学原则,是意匠手段。王弼在《周易略例》里说:“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表明绘画中创造意境的方法,主要通过意象的选择组合,创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来扩展画面的意境,凝聚了画家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绘画对象审美特性的全面把握。
  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要求“计白当黑”,因为黑处并不能曲尽其妙,绘画创作在注重黑色的同时,还应当懂得空白的价值及其运用。用空白来突出主题,能使主题更加鲜明。如《寒江独钓》表现了浩渺的大江中的一叶扁舟,巧妙地以大片空白突出了江水的辽阔和垂钓者的悠闲,他大胆的剪裁取舍,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了空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画面情景交融,描绘出诗一样的境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度提炼。倪瓒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空白能给人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远悠长的感受。
  由此看出,中国画只是将物象最本质的特征,把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到鲜明的形象组织中去,而将可有可无,与主题无关的枝节一律删除,具有遗貌取神的特点。当然“空白”也并非真正空无所有、不留一物,它是表达主题形象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除画面所展现的形象外,恰恰是蕴含很多艺术含量的“空白”,能够引导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和广阔空间,使画面主体更集中、醒豁,形象更引人注目、动人心弦,让读者获得丰富的意趣。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妙用
  中国画中表现的物象,常被画家们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的利用诗文题跋,在文字上做些“画外功夫”;有的善用“比兴”,状物抒情,多有寓意。因此,想要领会画的意境,必须懂得画者当时的心境。画者也就是通过一幅画而来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历史甚至整个宇宙的感触和感悟。不同风格的画表现出来的意境也是因人而异。古代画家借助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怀才不遇,他们的将遇良才;他们的豪放不羁,他们的婉约静谧通过画的手段表达出来,于是我们在他们的画中则看到万里悲秋,万里通途;气势磅礴,清新细腻。
  从北宋的外师造化到南宋的诗情画意,中国画提前近千年完成了相当于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后印象主义、从客观表现到主观能动的过程。紧接着,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中国绘画创作进入到了另一个更高的境界——精神境界。这时“文以载道”的“道”可理解为画面之形象、画面之立意和画面之表意。造型艺术中的道不是直接的说教,而是凭借视觉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使人们在欣赏感受中得到启迪而进入一种美的精神境界。
  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画中那六棵立足与贫瘠土坡、不太繁茂、相互簇拥的树,距离人间繁华是多么遥远,那一汪深水隔开了气节与诱惑,元代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民族歧视,成了艺术家挥洒笔墨的精神动力。与倪瓒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简”相比,王蒙的“繁”,从另一个极端,表达了隐居的决心……借助这些画家的时代背景和作品,中国山水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共性、经营画面的个性,一目了然。而隐含在山水之中的民族气节,被一代一代的文人画家传承着,已然突破了狭义的汉族情节,上升为更为广义的中华民族的气节。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西方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王振复:《中国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石涛:《绘画美学与艺术理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巢静,女,1984—,山东潍坊人,山东轻工业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红楼梦》中称谓词的翻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小说中称谓使用的特点,然后对称谓与文化、社会和语境的关系进行了简短的介绍。然后通过两种著名版本的比较对“老爷”、“太太”、“老太太”等年迈一代称谓词翻译进行说明。  关键词:称谓文化背景特点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的语言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优美的,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描写语言,都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学领域摆脱了历史背景的束缚,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开始繁荣。体育文学也异军突起,涌现出一大批作品,其中,不乏令人振奋和发人深思的力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体育的繁荣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更加广阔的创作领域。  关键词:体育与文学体育文学体育文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
期刊
摘要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是主位结构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研究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不可忽视的内容。对主位结构的分析不仅能够反映发话人特定的认知框架,而且能够帮助受话人提供认知向导。在认知语言学中寻找切合点对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语言交际的认知努力和认知效果。  关键词:主位推进明示推理动态认知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认知语言学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和传达信息的工具,注重分析、描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在传达原诗信息意义之上,一定要保持诗的意境。本文主要以《静夜思》为例从组成语言美学功能的三方面——语义系统,结构系统和语音系统,来探讨诗歌翻译中语言美学功能的运用。  关键词:诗歌翻译静夜思意境语音系统结构系统语义系统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张今在总结了古今中外对翻译的各种不同的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完备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受风俗、历史、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赋予许多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语义错位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语义错位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文
期刊
摘要电影中的形象必须从视听两个方面展示给观众,因此音乐在对电影中的人物的性格的塑造以及形象的衬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观众正是在这种萦绕的声音和不停变换的画面感受着电影的思想、情节、人物之间的感情纠纷和爱、恨、情、仇。电影《夜宴》的制作,在其思想、艺术、情节策划等方面都发挥到了极致,而音乐在对人物塑造和衬托上亦毫不逊色。  关键词:无声胜有声性格的刻画人物的衬托主题歌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J205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西方电影节大获全胜的原因,以及在印度和中国所产生的不同反响,说明了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人对于电影会有不同的反应。中国的电影要想走出国门,获得优厚的票房收入,应该懂得按西方观众的思维去拍他们喜欢的东西,同时还要尊重自己的文化和民族自尊心。  关键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美国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英
期刊
摘要在民族歌剧中,不同的剧情、人物、矛盾、冲突,需要女高音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在我国目前一些艺术院校或音乐系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即重视声音技巧训练,轻视人物理解,所演唱的一些民族歌剧中的曲目同一音色、没有思想感情,演唱苍白,声音虽然很好,但人物个性不鲜明,不能打动观众。本文试图对女高音在民族歌剧中用声音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歌剧演唱塑造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歌剧《阿里郎》动人的音乐和严谨的艺术技巧,不仅体现出鲜明的朝鲜族风格,还表现出歌剧的形式美,并且运用了现实主义音乐手法和音乐思维。  关键词:阿里郎音乐旋律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阿里郎》是一部集多人智慧创作出的符合现代朝鲜民族审美趣味与心理观念的民族歌剧。其内容表现了穷苦青年里郎和知府女儿阿英冲破阶级等级差别大胆相爱的故事。阿英的父亲得知女儿痴恋里郎,密谋将里郎发配到
期刊
摘要鲁迅倡导的现代版画函授教育,是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中推广和发展版画艺术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从大众教育的角度来看,简单便利,易于普及。也正是因为这种优势,使版画的受众面大大高于其他美术形式,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画种之一。  关键词:鲁迅现代版画函授教育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同时还是中国现代创作版画的启蒙导师。在20世纪20年代末,他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