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文学内涵及其发展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5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文学领域摆脱了历史背景的束缚,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开始繁荣。体育文学也异军突起,涌现出一大批作品,其中,不乏令人振奋和发人深思的力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体育的繁荣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更加广阔的创作领域。
  关键词:体育与文学体育文学体育文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的繁荣和影响的扩大,将会更好地宜传体育理念,传播体育精神,扩大体育影响。文学作品也能更好地宣传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理念。体育文学的价值、使命、生命力正是在于从文学的和理想的角度来审视和探索运动的人和人的运动,进而展示出未来的人和人的未来。在歷代的文学创作中都有描写体育活动的作品,体育文学同它所反映的对象一样,自有它萌生、发展和繁荣的规律。为了丰富和发展今后体育文学理论研究,为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研究体育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与文学的关系
  
  体育是通过运动、舞蹈之类的肌肉活动所进行的教育,是从人的成长发展及行为出发,经过充分考虑后而选择、进行的身体活动。对于体育的起源问题,诸多学者和体育工作者做过探索,而对体育文学的起源,研究尚不够深入。一切文学艺术都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体育与文学的产生都离不开生产劳动,它们之间有割舍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描写,如《古乐篇》中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朗。一日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建地宫,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可以看出古代诗歌、音乐、体育舞蹈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
  马克思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产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越是祟高的理想和目标,越是凝聚着人生的价值,越需要巨大的勇气、智慧、力量。如球王贝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刻苦训练、不屈不挠、学习钻研和自我献身的结果”,容国团喊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至理名言。而运动员的本质力量正是他们的意志、勇气、智慧、技能等。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又是社会生产,是人的本质力的对象化。体育作为一种参与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行为,作为一种全人类的社会文化运动,一种日益发展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就是造就人,造就人的心灵。因此,体育与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体育与文学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
  体育除了教育和增进健康的功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竞技和娱乐的特征。体育能引起人们的悬疑和广泛的社会关注,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感情刺激和感情体验,调整失去平衡的心理。人的感性情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受理性的约束。体育文学不仅不会使感性泛滥,而且还会使感性得到陶冶和净化。文学艺术可以宣泄出人们郁积在内心的情感,宣泄是为了达到平衡,恢复和保持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体育与文学有都具有宣泄内心情感、平衡身心的作用。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它主要的任务和功能是完善人类的心灵,建构人类的精神家园。而增强体质是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体育的主要任务,也是体育最重要的功能。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媒介和手段,可以达到多种目的,表现出若干功能。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人的体质。运动的艺术就是体育美学。
  
  二体育文学内涵
  
  作为体育,在远古时代,它与生产劳动、娱乐活动、军事训练及与礼活动等多元的社会生活交织在一起。现代所说的体育是人类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运动成绩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身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作为文学,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运用艺术手法,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体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完整的人的形成,将人体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体力,提高运动技术,从而使人努力达到完善。
  体育文学是体育与文学两者的有机结合,体育文学是以体育为题材的文学,体育文学把各种体育活动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体现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体育文学是作者把自己对体育运动的观察与亲身体会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提炼并通过语言文字将之表达在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过程。体育文学作品不仅体现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还蕴涵着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思想,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蕴。体育文学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承载着对体育运动在人类进步上所起作用的思考。体育文学作品给予人们的是心灵的震撼和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同时也记录下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运动者的心路历程和运动技术的变迁。体育文学在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从古以来就同样存在着,只是在过去的年代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身体活动不是单纯自然的、物理性的运动,而是包含着精神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在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对体育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历代的文学创作中都有描写体育活动的作品,不少文学作品体现了体育文学的发展,比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等文学著作中可以看到最早的体育文学的萌芽。据《荷马史诗》记载,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古希腊人在播种、收获、婚丧、祭祀等活动中,常常举行赛跑、拳击、舞蹈、掷石饼等比赛。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也有不少篇章描写了古代的体育,反映了当时体育活动的萌芽及历史。
  体育比赛的胜利来自激烈的竞争。为了夺取金牌这一最高目的,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去。足球、棒球、篮球等团体项目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体现了同呼吸、共命运的社会现实;马拉松象征着孤独、冗长的生活现实;体操表现了人类美的极至。从不断向人体极限发起挑战的运动项目中,能感受到令人激动的美;赛跑、投掷、跳高、跳远等项目中新纪录的诞生显示了人的伟大;拳击、摔跤、柔道、贻拳道,以及团体比赛项目,如篮球、排球、棒球、足球等所表现出的韧劲、爆发力、娴熟的技巧等又是对人类一种昭示。
  因此体育文学的内涵在于,体育文学对社会生活、对体育现象的真实反映,可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层,提示出社会发展对体育发展的影响、体育本身的变革,以及生活固有的本质规律。
  
  三体育文学的发展
  
  体育文学在远古时代就开始萌生,它的意义在于对后代体育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荷马史诗》和《诗经》等中有关体育文学作品之后,体育文学创作随着世界各国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发达进步而发展起来。如在我国两汉三国时期,出现了《蹴鞠》,有了体育报告文学的雏形;明代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小说中都有丰富的体育活动的描写;近、现代武打小说描写体育活动的就更多样丰富了,用文学语言和技巧写作的体育赛事文章都是典型的体育文学。
  近代文学中,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小说,是以孙基祯获得1936年柏林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金牌为题材的发表于1949年的蔡万植的《年迈的极乐选手》。体育文学是从体育的基本精神及立足于此的体育的现实情况出发所进行的文学性的虚构。顾拜旦先生站在历史和哲学的高度抒写了奥林匹克运动崇高的美学形象,始终不渝地渴望复兴奥林匹克运动,高扬奥林匹克理想;希望不受国家、地区、民族和宗教限制的奥运会赛场上永远都能展现真正充满团结、友谊、公正、进步、和平的情景。体育是神圣的事业,这在顾拜旦的《体育颂》里有所体现,顾拜旦满怀深情地赞美体育,认为正是体育使全世界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正式奥运精神使不同民族特质的人能走到一起,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这也正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所希望和追求。《体育颂》这篇体育文学作品,以精致严密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用诗歌的文学形式高度评价了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形象地揭示了体育的功能和体育对社会进步的意义。在古代奥运会上,人们为优胜者作颂诗,或在铜板、大理石上雕刻其形象以永远地纪念。在这方面品达、拜奇等的诗非常有名,普赖利图和克莱孔的雕刻最为优秀。在近代奥运会上,以《奥林匹克颂诗》获金牌为开端至第十四届的芬兰诗人泰宁获胜为止,在持续十届的“艺术比赛”中共产生了金牌九枚、银牌八枚、铜牌七枚等24件奥运作品。奥运会和艺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也许和瞬时性的体育记录相比,精神性的艺术活动更具有长久不衰的魅力。
  体育的宗旨在于修练和锻炼,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手段便是有组织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体育运动不是局限于特定的地域或文化圈,而是超越所有人种、宗教和性别的差异,为个人和国家间的和平、幸福和相互理解作出了贡献。小说《姿三四郎》首卷一出版,就刮起了一股旋风,不仅青少年,而且全体日本人都争相阅读,因为作为日本柔道创始人的姿三四郎成为了日本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为恢复二战中失败的日本人的自尊心和主体性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后,《嘉纳治五郎》、《鬼之柔道》、《太阳的季节》等日本体育小说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话剧、舞蹈表演和展示会等都是即时性的,而文学作品则是永恒的,无论何时何地,它都能够被反复阅读。各国游客们又将日本的体育诗集和小说集带回了各自的故国,把日本的体育文学推向了世界。再如韩国,汉城取得了1988年第24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国民的体育热情升温,文学家们也把视线投向了体育,于是出现了体育文学的繁荣。如李光馥的《风浪之都》,金并总的《明星》,赵海一的《斗魂》等。
  如今,传统的体育文学存在方式和传播形式都大有被网络传播的信息数码图像的形式取代的趋势。非传统形式的体育文学活动可能更引人注目。现在体育诗歌的最佳载体不是诗刊、诗集和杂志,而是流行体育歌曲的歌词,从《亚洲雄风》、《实现梦想》到北京申奥歌曲《向奥林匹克进发》,这些歌词被广泛用来表现体育健儿的拼搏精神。
  体育文学所依附的载体发生了转移,这说明了体育文学顽强的生命力,而且也说明了现代文明和传媒对体育文学的需求。与此同时,体育文学进入信息数码图像,找到了新的更现代化的物质载体和传播媒体,固然有它与手抄本、印刷文本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网络体育文学表现出来的浮躁和急于发表的盲目冲动,严重地忽视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从这点上说,网络体育文学的信息数码图像文本、印刷的书面文本,将长期同时存在,究竟以何种文本形式出现,这就要看作家、读者的主观条件与他们所处的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了。
  除此之外,体育休闲文学的许多创作都属于通俗文学范畴。面对汹涌而至的通俗文学热潮,体育文学中的雅文学阵营并未完全崩溃,它们作出了不同的调整和反应。部分作家执着于对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探索,打破了以往严肃文学、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截然对立的界限。比如《谁在忧伤》、《悲凉的夏季奥运会》、《寒冷的角落》等作品的出版说明,体育文学也能给读者许多启示,其严肃性可见一斑。体育文学演进表现出来的雅俗互渗的趋势,是时代变化、读者需要和文学规律所共同促成的综合效应。
  
  参考文献:
  [1] 吕恢文:《诗经国风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2]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3] 傅东华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4] 钱杭:《诗经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
  [5] 李运转:《与文化共舞的报告文学》,《当代文坛》,2000年第6期。
  [6] 丁晓原:《关于新时期报告文学发展态势的描述》,《当代文坛》,1993年第2期。
  [7] 姜耕玉:《论20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8] 陈祖芬:《挑战与机会后记》,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6年。
  
  作者简介:赵巍,男,1965—,河南开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工作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温庭筠恋情词存在三类抒情视角:以第一人称从男性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直接抒发男性对于女性的恋情;以第三人称从男性看者的角度对恋爱中的女性进行叙说和描绘;以第一人称从女性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直接抒发女性对男性的恋情。从这三种不同的抒情视角,温庭筠看到了男性恋爱的快乐,女性对男性的思念和渴慕,更虚拟了在抒发恋情的时候,仍不忘怀于叙说自己的居室、衣饰和容貌,所抒发的恋情明确、专一而含蓄的理想女性。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自《水浒》故事流传以来,宋江便以“仗义疏财”闻名天下。实际上,他“疏财”是实,与常说的“仗义”则相去甚远。理由有三:其一,宋江所疏之财大多来历不正;其二,宋江“疏财”的对象多半不是需要资助之人;其三,宋江“疏财”别有用心,往往并非出于“仗义”。可以说,宋江“疏财”,但并不“仗义”。  关键词:疏财来源对象动机仗义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宋江出场时,《水浒传》对他做了
期刊
摘要侯方域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以政治豪情和才子风流声名远播,尤其是孔尚任戏曲《桃花扇》,将其与李香君的故事加以演绎,“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寄寓甚深。梳理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秦淮文化,对研究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侯方域晚明秦淮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侯方域(1618—1654),河南商丘人。“家门鼎盛,世籍华庑”,作为世家公子的侯方域,在江南
期刊
摘要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就如“心灵瑜珈”。本文以瑜伽的轻松、舒适来解读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并以孟浩然作品《万山潭作》为例,指出万山潭幽美景象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并分析了诗中所表现的轻松自然的生活情趣和独特的审美观照。  关键词: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瑜伽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瑜珈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健身运动,其独特之处在于节奏的缓慢。瑜珈能起到塑形、健身的作用,更重要的它要
期刊
摘要 “南园五先生”结社南园期间是他们创作的前期阶段,因受地域文化及政治因素的影响,五人前期生活较为舒适安定,心态平稳,其诗风也体现为清新质朴、神奇浑阔的特色。  关键词:南园五先生岭南心态诗风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元至正十一年,在岭南人孙蕡、王佐的倡导下,一群志趣相投的文人聚于广州番禺南园,结成南园诗社,成为岭南最早出现的文人群落。据史籍记载,诗社成立之时,活跃于当中
期刊
摘要 《南汉书》及其《考异》是一部记载南汉史的言必有据、资料丰富的史籍。然在记载何泽、刘符、张义方等人事迹时有所失误不详之处,如谓何泽与崔安潜为“旧同年”、“同举进士不第”,疑何泽年在“百岁以外”、刘符“第咸通中进士”等均有讹误。另《南唐书》言张义方曾任兵部侍郎、散骑常侍也颇有疑处。本文即对上述讹误进行考辨。本文据有关典籍文献各自加以辨正补充。  关键词:南汉书南唐书失误考辨  中图分类号:I20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视角,对白居易300多首诗中含有“月”字的诗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与功能分析,希望通过对白居易诗中含有“月”字诗句的功能类型分析,揭示出白居易诗的某些语篇特征。  关键词:“月”字诗句功能分析语篇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月”的意象往往是众多文人墨客表达感情、寄托心灵的依托。本文仅就白居易诗歌中涉及“月”
期刊
摘要 诗歌的创作和欣赏都要用形象思维,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核心。意境即指以作品的形象为土壤,加入欣赏者的想象和再创造,由作者和欣赏者共同创造而产生于欣赏者头脑中的一种美感境界。它是形象思维的结晶,是作者和读者共同构建的。  关键词:诗歌形象思维意境构建  中图分类号:I1207.22文献标识码:A    诗,是美的精髓,美的华彩。一般说来诗歌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最集中的艺术概括,最饱和的思想情感,最丰富
期刊
摘要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虽然两派争雄对峙,但却有不少词作家对同样题材的创作方法是相似或相同的。苏轼虽然是豪放派词作家,但他却创作了不少婉约词作,尤其是在爱情词创作上酷似婉约词,拿他的《江城子·记梦》与婉约派词作家李清照的《一剪梅》作一对照就可以得到证实。  关键词:江城子一剪梅相同
期刊
摘要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红楼梦》中称谓词的翻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小说中称谓使用的特点,然后对称谓与文化、社会和语境的关系进行了简短的介绍。然后通过两种著名版本的比较对“老爷”、“太太”、“老太太”等年迈一代称谓词翻译进行说明。  关键词:称谓文化背景特点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的语言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优美的,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描写语言,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