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鲁迅与中国现代版画函授教育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j2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倡导的现代版画函授教育,是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中推广和发展版画艺术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从大众教育的角度来看,简单便利,易于普及。也正是因为这种优势,使版画的受众面大大高于其他美术形式,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画种之一。
  关键词:鲁迅现代版画函授教育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同时还是中国现代创作版画的启蒙导师。在20世纪20年代末,他由文学插图接触到版画,对比当时画坛,清楚地意识到这种现代版画的巨大发展潜力,为了发展这一艺术形式,在当时保守、反动的社会现实中适宜地采用了函授教育的方式开始传播和发展现代版画,使学习版画的人数和范围得到了迅速增加和扩大,受众面大为提高,最终使它与国画、油画齐名,形成了我国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四大美术形式并存的局面。
  函授教育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大学扩张运动,当时是为鼓励没有条件入学的青年自修而创办的,主要以通信方式开展教育,通过印发讲义和书面答疑的形式,开展自学,或在各地设立分站,开展短期培训。它具有远距离、不住校、适应范围广、灵活多样、少花钱、见效快的特点。我国受其影响,1910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师范讲习社,以通信方式开展函授教育,是我国函授教育的起点,近代中国函授教育由此产生。当传统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需要时,函授教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鲁迅先生敏锐地发现了函授教育的优点,首先“拿来”把它运用到现代版画的推广和普及教育中。鲁迅先生最早推介和启蒙现代版画艺术,是因为欧洲版画家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创作态度,非常适合当时中国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它能够补文学作品之缺,适合启蒙那些不识字的劳苦大众。
  珂勒惠支、梅斐尔德、麦绥莱勒、原苏联的法复尔斯基、克拉甫琴科等这些版画创作大师们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各国的社会状况,与中国的社会现实遥相互应,因此受到鲁迅的关注,称他们是“新的战斗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受到鲁迅先生的介绍,源源不断地传入我国,成为现代版画早期学习的主要对象,并对我国早期现代版画的风格和面貌產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因为这种现代创作版画一开始带有强烈的普罗(无产阶级)美术倾向,与当时的政治、官方美术教育思想相悖逆,不被官方的美术学校所接受。鲁迅先生审时度势,认为只能采用函授教育的方式,才能在大众中“播布”这一新的艺术。因此我国的现代版画艺术早期是采用函授教育的方式在社会中得以逐渐发展起来的。
  鲁迅先生不但费尽心力为中国现代版画的传播和发展寻找到函授教育这一合适的发展方式,还身体力行,担当了最初的启蒙老师。
  1出版图书——提供教材
  由他亲自编订和组织出版了大量版画图书,有《近代木刻选集(一)》、《谷虹儿画选》、《近代木刻选集(二)》、《比亚兹莱画选》、《新俄画选》、《士敏士之图》、《一个人的受难》、《木刻创作法》、《北平笺谱》、《引玉集》、《〈母亲〉木刻十四幅》、《木刻纪程》、《十竹斋笺谱》、《死灵魂一百图》、《苏联版画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内容涉及了木刻、石版、插画、装饰画、蚀版画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木刻版画作品。这些图书展示了版画艺术的魅力,开阔了版画爱好者的视野,为中国现代版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最初的教材。
  2举办木刻讲习班——开创中国现代版画教育事业
  有了最初对国外版画作品的推介,各美术学校中的美术青年开始尝试版画创作的人逐渐增多,但是苦于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鲁迅先生便于1931年8月17日在上海举办了木刻讲习班,聘请日籍教师内山嘉吉讲解版画知识,传授木刻技法,鲁迅先生亲自翻译,历时六天。前四天讲授黑白版画技法,后两天讲授套色版画技法,并创作实习。课余时观摩鲁迅带来的外国版画作品,由鲁迅主讲。
  木刻讲习班是中国现代版画教育的肇始,自木刻讲习班以后,热衷于版画的美术青年自发组成社团,进行学习和研究,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木刻社团勃兴的局面。鲁迅给予极力支持,不仅向他们赠送图书,资助他们经费,还通过通信、座谈、讲演进行鼓励和指导。正是有了鲁迅的关心和培养,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的一批著名版画家,如胡一川、江丰、李桦、陈烟桥、力群、罗清祯、黄新波、野夫等脱颖而出。许广平先生曾回忆鲁迅说:
  “……他给那些木刻研究者的一批批通信,似严师,像慈父,真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所以许多散处各地的青年,无间远迩,都来请教,他不喾在家里开了个义务的木刻函授学校,而且是不定期限的……”
  鲁迅采用通信的方法对版画学习者进行指导,在有关美术方面的书信约150多封中,大部分(尤其1929年以后)是写给木刻青年的。在给青年版画家的通信中,广泛地涉及了版画艺术的各种问题。鲁迅不但用信件对版画青年进行理论指导,还通过书信评阅他们的木刻作品。
  3举办展览——观赏西方版画家原作,开阔版画创作者视野
  除了出版图书,鲁迅先生还将自己购买和珍藏的外国版画原作以展览会的形式介绍给美术青年。这几次展览分别为西洋木刻展览会(1930年10月4—5日)、德国作家版画展(1932年6月4日—25日,作品为木刻、石版、铜版)、现代作家木刻画展(1933年10月14—15日)俄法书籍插图画展览会(1933年12月2—3日),其中展出了凯绥·珂勒惠支、梅斐尔德、格罗斯、珂珂式加等版画大师的原作。美术青年能够不出国门,近距离感受现代版画的艺术魅力,其效果是其他外来画种如油画所不能相比的。
  由于鲁迅先生身体力行,通过亲自编印版画书籍、开展短期培训、利用通信进行书面答疑、座谈、讲演、鼓励学生自学等努力,不但使早期的木刻社团受益非浅,学习木刻的青年人数达到了一百多人,而且由他开创的这一函授版画教学方式,在抗战时期也被各地版画培训中普遍采用。
  抗战爆发后,全国各界成立了各种救亡组织,在鲁迅关心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木刻青年也先后加入了全国性的统一组织“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中国木刻研究会”(简称“木研会”),成为骨干力量开展木刻运动,进行抗战宣传和群众动员。协会以举办木刻展览、培育木刻新人和出版木刻图书为主要任务。特别是“木研会”,将举办木刻函授班、培育木刻新人作为中心任务,总会和各分会都比较重视,纷纷举办木刻函授班、训练班,进行木刻培训。协会为推动运动发展、补充教学所需,不但举办了多次全国木刻展览,还出版了大量木刻书籍,创办“木刻用品供应合作社”解决木刻工具问题等。随着运动的深入,学习木刻的人数和范围得到了迅速增加和扩大。如总会在重庆、李桦在湖南、野夫在浙江、中铁在重庆、黄新波、刘建庵在桂林、许霏在闽南、唐英伟在香港等都曾举办了木刻函授班或木刻训练班,培育了大量木刻版画青年。
  抗战期间全国木刻协会发起的函授班,也相应地采取了函授教学分区指导的办法,把全国分为若干区,每区设指导教师若干人,负责指导该区学员之责,各地的学员可以就近获得导师的指导。这个广泛的分区指导的办法,在战时是实际和现实的。如浙江的木函班,分为金华、永康、丽水、温州、桂林、长沙等六个指导区,共300多人。
  在学员分布地区较广、战时邮寄多有梗阻的情况下,为了使学员能得到就近及时的指导,采用划分指导区的办法,指定导师,进行函授教育。学员作品每种印三张寄给就近导师批改。批改作品用表一式三份,用复写纸填写,其中一份由导师连同作品留底,一份寄还学员,一份寄研究组。导师对每一幅作品的内容、构图、刀法、线条、黑白关系各方面提出具体意见。
  由鲁迅倡导的、揭露和抨击当时社会现实的新兴版画不仅与社会相适应,在抗战中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而且随着抗战宣传教育的需要逐渐深入群众,成为战时最活跃的画种迅速得到普及,在经历了函授教育的发展阶段之后蓬勃兴起,逐渐走入了学校,开始在正规教育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则将木刻版画作为了美术系最主要的课程,直至建国后各美术院校仍然将版画课程列为美术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
  这种由鲁迅倡导的版画函授教育方式,在当时的社会中符合实际,从大众教育的角度来看,简单便利,易于普及和发展,容易获得更多的生源,也正是因为这种优势,使版画的受众面大大高于其他绘画形式,最终使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画种之一。
  
  参考文献:
  [1] 齐凤阁:《20世纪中国版画文献》,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2] 李允经、马蹄疾:《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3] 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4] 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郭露妍,女,1972—,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版画技法与理论研究,工作单位: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虽然两派争雄对峙,但却有不少词作家对同样题材的创作方法是相似或相同的。苏轼虽然是豪放派词作家,但他却创作了不少婉约词作,尤其是在爱情词创作上酷似婉约词,拿他的《江城子·记梦》与婉约派词作家李清照的《一剪梅》作一对照就可以得到证实。  关键词:江城子一剪梅相同
期刊
摘要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红楼梦》中称谓词的翻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小说中称谓使用的特点,然后对称谓与文化、社会和语境的关系进行了简短的介绍。然后通过两种著名版本的比较对“老爷”、“太太”、“老太太”等年迈一代称谓词翻译进行说明。  关键词:称谓文化背景特点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的语言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优美的,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描写语言,都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学领域摆脱了历史背景的束缚,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开始繁荣。体育文学也异军突起,涌现出一大批作品,其中,不乏令人振奋和发人深思的力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体育的繁荣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更加广阔的创作领域。  关键词:体育与文学体育文学体育文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
期刊
摘要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是主位结构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研究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不可忽视的内容。对主位结构的分析不仅能够反映发话人特定的认知框架,而且能够帮助受话人提供认知向导。在认知语言学中寻找切合点对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语言交际的认知努力和认知效果。  关键词:主位推进明示推理动态认知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认知语言学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和传达信息的工具,注重分析、描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在传达原诗信息意义之上,一定要保持诗的意境。本文主要以《静夜思》为例从组成语言美学功能的三方面——语义系统,结构系统和语音系统,来探讨诗歌翻译中语言美学功能的运用。  关键词:诗歌翻译静夜思意境语音系统结构系统语义系统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张今在总结了古今中外对翻译的各种不同的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完备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受风俗、历史、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赋予许多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语义错位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语义错位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文
期刊
摘要电影中的形象必须从视听两个方面展示给观众,因此音乐在对电影中的人物的性格的塑造以及形象的衬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观众正是在这种萦绕的声音和不停变换的画面感受着电影的思想、情节、人物之间的感情纠纷和爱、恨、情、仇。电影《夜宴》的制作,在其思想、艺术、情节策划等方面都发挥到了极致,而音乐在对人物塑造和衬托上亦毫不逊色。  关键词:无声胜有声性格的刻画人物的衬托主题歌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J205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西方电影节大获全胜的原因,以及在印度和中国所产生的不同反响,说明了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人对于电影会有不同的反应。中国的电影要想走出国门,获得优厚的票房收入,应该懂得按西方观众的思维去拍他们喜欢的东西,同时还要尊重自己的文化和民族自尊心。  关键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美国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英
期刊
摘要在民族歌剧中,不同的剧情、人物、矛盾、冲突,需要女高音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在我国目前一些艺术院校或音乐系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即重视声音技巧训练,轻视人物理解,所演唱的一些民族歌剧中的曲目同一音色、没有思想感情,演唱苍白,声音虽然很好,但人物个性不鲜明,不能打动观众。本文试图对女高音在民族歌剧中用声音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歌剧演唱塑造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歌剧《阿里郎》动人的音乐和严谨的艺术技巧,不仅体现出鲜明的朝鲜族风格,还表现出歌剧的形式美,并且运用了现实主义音乐手法和音乐思维。  关键词:阿里郎音乐旋律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阿里郎》是一部集多人智慧创作出的符合现代朝鲜民族审美趣味与心理观念的民族歌剧。其内容表现了穷苦青年里郎和知府女儿阿英冲破阶级等级差别大胆相爱的故事。阿英的父亲得知女儿痴恋里郎,密谋将里郎发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