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yx77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发现学生的主体性不高,这体现在他们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方法被动、思维方式单一等,这使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愿意自主的吸收语文知识,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使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等,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学生不愿意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有些语文教师发现了这些教学问题,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出现问题,反而会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发挥主体性。这些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如果他们没有将学习的主体性回归,学生就无法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角色,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语文教师可以创境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的知识。
  比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阎伯理的《黄鹤楼》这篇课文以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看黄鹤楼的正面、侧面、里面的图片,让学生对这座传说中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作者有没有写出这座名楼的魅力呢?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去找课文中关于黄鹤楼的描写。于是学生会发现耸构巍峨、高标巃嵸写的是黄鹤楼的整体气势;上倚河汉、下临江流写的是黄鹤楼的地势等。学生将课文中描写的内容与图片中黄鹤楼的图片对应起来学习,学生就能了解到写一栋建筑可以从整体、位置、细节等几个角度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方式能写出一栋建筑与众不同的风格。
  教师用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思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二、尊重个体思考,让学生感受思考价值
  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有时觉得学生思考的内容已经远远的超过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或者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同,他们这时就会用各种方法禁止学生思考。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思考在语文学习中毫无价值、自己思考的成果得不到尊重,他们就不会愿意再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就要用尊重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思考价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黔之驴》这一课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要表达的内容。部分教师会希望学生说,这篇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是虎是如何探索出黔之驴的本质的。然而有一名学生提出,在这篇课文中,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和优势。驴并没有意识到动物界中有食肉动物和食草的动物,自己只是较为弱势的食草动物,这说明黔之驴的眼界非常狭隘,这种狭隘阻碍了他对自己的判断;如果驴能了解到自己和对方差异性的时候,驴就应当了解当自己遇到一个食肉动物的时候,绝不能用自己的弱点去硬碰对方的长处,更不可让对方了解到自己的弱点,这会给予对方可趁之击,如果自己与食肉动物较量,就要发挥自己跑得快的优势,赶紧跑;如果在不能跑,且对方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趁对方疏忽的时候,给予对方最大的打击,从此让对方不敢侵犯自己,比如驴子应当在对方探头探脑试探自己时,趁机狠狠给对方一踢,让对方在短期内不能来侵犯自己。总之这篇文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自然界中只能是驴的时候,就要让自己变成一只有智慧的、可以为之自傲的驴。
  在学生提出新的见解以后,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见解,一味的只是要学生“再想想看”?学生以后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愿意发挥主体性,而会等待教师下结论。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其它的学生一起用多种角度思考语文问题,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思考被尊重,以后,他们就会愿意发挥主体性,积极的思考语文问题。
  三、鼓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知行合一
  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不注重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这使学生觉得语文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自己学习了语文知识也不能优化自己的生活,他们就不会愿意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当学生能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觉得可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精彩时,他们才会愿意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比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童年的朋友》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位特别让人难以忘记的朋友,他与自己之间发生过怎样的事件等,然后引导学生写作文,同时鼓励学生把作文发表在博客上、论坛上等,教师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写作文,就能让学生与更多的人一起交流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生活等,学生就能感受到写作文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精彩的一种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写作、交流学习、得到情感体验的方法,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过程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快乐的,学生如果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愿意为了自己、为了生活,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初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以上的策略,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当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时,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其他文献
在储存材料、光刻技术、光电材料等领域,小尺寸、高性能的纳米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制备长程有序和紧密排列的纳米结构,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纳米图案化主要是通过外场诱导控制、溶剂控制和聚合物共混等方法进行构建。为了更加有效和简便的制备纳米材料,以上手段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探索聚合物纳米图案化的新策略,制备长程有序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系统的文献调研基础上,本文创新性的提
在水溶液中,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通常会伴随着成核嵌段的疏水活性基团的包裹问题。这一行为势必影响活性基团对水介质中物质的可及性,导致组装体性能的降低,如作为催化
近年来,以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合成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获得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应用模板法制备纳米功能材料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利用模板法与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许多真实的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状况会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目前阅读教学的不良倾向和消极影响分析  1. 解读过度。阅读课离不开解读文本,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过度解读,就可能会扭曲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当鲁迅写出“晚安”,多数人会觉得这是礼貌性的问候,可能语文老师不这么认为:“晚安的‘晚’点明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
本论文开展了可溶性导电聚苯胺纳米管以及导电聚苯胺与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在AA0模板法的基础上,采用溶液浸
学位
由于多组分反应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为复杂分子骨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方法,所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围绕金属钴催化的自由基多组分反应而展开。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Co(salen)催化的1,3-二氧戊环、缺电子烯烃和苯乙烯的自由基多组分反应研究在Co(salen)/TBHP的反应体系中,实现了苯乙烯、缺电子烯烃和1,3-二氧戊环高选择性的自由基多组分偶联反应。该反应具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