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方法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政策逐步落实与推广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教育领域愈发重视教育方式的革新,也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初中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着重针对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进行优化与培养,不断改良教学观念,探索新型教学方式,逐渐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此,简要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落实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方法
   一、重点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
   习惯对于人们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点关注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其能够循序渐进地养成阅览书籍与文章的习惯,能够长久地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然而,目前初中生在阅读习惯方面有所缺失,仅仅关注对语文教材中文章的阅读与学习,忽视课外阅读,导致产生学生阅读面不够宽泛的问题,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育与提升也有着不利影响。想要针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进行高效化培育,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重点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要使学生逐步形成优质的阅读习惯,就要重点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取文字朴实、语句生动的阅读书籍或者文章,使学生能够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对读物产生阅读欲望。在帮助学生选择阅读对象时,教师要先让学生阅读一些较为简单的读物,之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不能受课本内容束缚,使学生难以拓宽知识范围,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相关或相类似的文章,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资料,如历史读物、新闻事件等。除此以外,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阅览书籍,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收获。
   3.确保学生阅读时间的充足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点,为学生制订一定的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籍和文章,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
   二、重点增强初中生进行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主动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主动阅读一些文學书籍和文章,从而获得更好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设置悬念,增强学生求知欲
   在课程刚开始时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形成良好的开端。在开展阅读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朗读一些内容丰富、有趣的文章,略去结尾,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去寻找文章的结尾片段。久而久之,即使脱离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也能自己去寻找一些有趣的文章和书籍进行阅读,有效提升阅读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2.为学生理清故事梗概,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关于语文阅读方面的知识内容与技巧时,可以先为学生罗列一些关于所阅读文章或者书籍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散思维。
   例如,《骆驼祥子》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中的章节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整本书进行阅读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认真列出书中所讲故事的梗概,并在课上呈现给学生。教师在使用生动的语言讲解故事梗概的过程中,也会使学生对书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利用课下时间主动阅读这本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视频辅助
   大多数初中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剧,有许多电视剧的剧情都是小说改编而成的,学生在阅读这种书籍时通常会充满热情。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适当地在课上播放一些电视情节,提升学生对课外阅读书籍的兴趣,从而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籍。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本书时,可以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由书籍改编而来的较为经典且有趣的电视情节,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也可以针对这些情节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互相谈论书中的经典人物,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育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能力以及习惯。初中语文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使其对阅读充满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通过设置悬念、列举故事梗概以及播放视频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利用课下时间阅读文章或者书籍;要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了解科学阅读的方法,使其能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忠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J].好家长,2020(25):54.
   [2]赵燕.开展有效教学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4):87-88.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比较小说《飘》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明喻和暗喻。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有的比喻修辞可以直译;有的则需要加注适量的补充信息;有的则需要改变喻体来传达原文的内涵;有的则需要省略喻体,进行意译。至于具体选用哪种方法较好则取决于译文读者对小说修辞的理解程度。因此,作为译者,不仅要识别其修辞手法,还需理解修辞的语义功能和风格特点。
孩子出生记rn当护士掀开包裹着我刚出生的儿子的大毛巾,儿子睁开眼睛瞥我一眼,眼中似有一丝光彩掠过,我只觉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一种巨大的幸福感潮水般漫遍全身,精
期刊
摘 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媒体技术;自主学习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各行各业都在发生变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上,而是要用学习的、发展的思维去做一些新的努力和改变。新课程教育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运用创新型思维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新课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和道德伦理等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论语》中有大量的核心概念词如“仁”“礼”“孝”“信”等。该文以许渊冲的《论语》译本为研究文本,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对“信”和“孝”两大核心概念词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许渊冲的翻译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述核心概念词含义,实现其传播目的和忠实性目的。
翻译是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活动。该文以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为例,以叶君健的中译本和赫尔舒特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汉语国家和英语国家在儿童文学上思维方式的异同,并从语言层面上探讨译者发挥能动作用创造出本国优秀译作背后所体现的思维之作用。
春日,惠风和畅,鸟语花香,乡野的芬芳在空气中流淌,乡村的声音在田野上回荡,乡村的农夫在庄稼地里奔忙,乡村的孩童在校园里歌唱…… 往返穿行无数次的十字路口,曾经,驻足昂首瞭望遥远的太空、想要探究神秘的星球,不断奔跑于上学之路、渴求找到美好的希望,奋发苦读于林荫道旁,想要追求伟大的理想;曾经,踏着前辈的足迹,学着先贤的模样,一步一个足印,从此走向漫漫人生的旅途,奋力寻找诗和远方。蓦然回首, 我忽然明白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根本目的就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种情况,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提升策略   在初中的各个学科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尤为重要,我们每位学生都应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法治意识。由于初中课程比较繁重,很多师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太重视,每次上课,很多
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向国际社会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环。该文以玛丽雅娜·勒代雷所提出的释意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中国古诗词翻译的有效方法。根据释意理论,翻译中国古诗词应首先着重理解古诗词在整个语篇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含义,而后再将其脱离原语语言枷锁的束缚,以译者本人所认可的表达方式进行目的语的重新构词与表述。以此为尝试,来研究中国古诗文口译的方法。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等方面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高效课堂的建设也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展开讨论,先粗略讨论这门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意义,又提出了构建课程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中必须要关注的,它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
古今中外,国家间交流从不局限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1])。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间来往起着重要作用~([2])。通过分析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演讲文本及其官方翻译,结合情境,对其中的文化词汇进行“去文学化”翻译分析,旨在归纳政治文献中文化词汇在翻译中的去文学化表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