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级历史复习的策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的教学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时间少等困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复习变得具有针对性,并突出重点,明确方向。下面,我就九年级历史复习如何运用策略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 科学训练 构建网络 明确方向
  一、科学的导入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学习夏、商、周历史时,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入效果会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纣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间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入即将学习的课堂上来。
  二、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
  有些学生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复习不复习差不多,到时候翻书找答案就行了。这种错误的想法如不及时纠正,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九年级历史教师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这是不行的。师生之间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它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教师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教学中以自身的知识魅力、言谈举止吸引他们,感染他们,让学生喜欢历史教师,从而乐于学习你所教的科目。
  三、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平面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讲授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们就可以从描述“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导入新课,收到很好的效果。老师可以提出如下话题:“看过电视剧《宋氏三姐妹》的同学不知道注意了没有,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众人看,众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画,这幅画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入新课的学习。
  四、科学训练,培养应试能力
  研究中考命题方向,科学训练,对我们有效组织历史复习是非常有用的。纵观近几年的历史中考命题,无外乎这样几种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课改以后,命题开始变得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并严格按照考试标准进行命题。不仅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也侧重对运用能力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加强。
  科学有效的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实到实处。但训练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五、构建历史知识网络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在初中世界历史教学能力培养部分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编出提纲。实际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历史学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多,且跨越的空间大,要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能较快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网纲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复习中国近代史,要抓住两条线索来理清知识网络:一是列强侵华屈辱史,另一条是中华民族反抗的斗争史。将知识点理顺、理清,学生就不会再孤立地记忆知识点,而是靠比较、联想等记忆法,来提高复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能力。
  六、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
  特别是对分析题的指导。开卷考试的试题分为填空、改错、析图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五大类型。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这种题要求学生将历史基础知识记牢、记准,不要麻痹大意;改错题的训练一是注意平时易出差错的地方,二是指导学生理解考题的原意,要瞻前顾后,顺理成章;析图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这三种题型是着重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由于初中學生的逻辑思维不强,分析能力较弱,一做材料题就不知所措,我就指导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读出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包括材料的出处也不能放过;第二步,联想与材料中出现的时间、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解题,依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有层次地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大大提高。
  总之,初中历史的教学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我相信,结合自己学校和学生实际,科学有效的制定好复习策略,对提高历史复习效率,提高历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粗略看法,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高中物理不再停留在初中物理的了解、认知阶段,而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所以,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探究模式是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生有了初中的物理知识作为基础,对物理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有了简单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探究,可以说对他们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考验,学生本
摘要:数学主题图往往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原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揭示思路和方法。因此,数学主题图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载体”。一幅主题图就是一道内容丰富的数学习题,尤其是那些以问题为主题的数学主题图,更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好材料,数学主题图作为数学知识练习的材料,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因为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还占主导地位,而主题图恰恰为小学生
摘要:“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大都冠以“课外”前提。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通过在教学设计与
近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不断受到重视,而“写作”却常常被人忽视。《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说和写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写是在听、说、读基础上的提高和升华,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益处!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尝试中,探索了一些较为有效的
哺乳动物排卵后的成熟卵母细胞,由于受精延迟而造成质量下降的现象被称为排卵后老化,发生老化但还没有退化的卵母细胞被称为老化卵母细胞,其仍具有受精能力,但会导致其后胚胎
摘要: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获得信息量也相当大而快,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计算、严密而难于理解的推理,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学习。现代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五花八门,教学的对象个性迥异,教学的观念也层出不穷,一线教师作为新课标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应不断总结、善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