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资源的评价理论视角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为例,分析了评价理论视角下态度资源分布及其原因,挖掘了语言背后演讲者所传递的执政理念与价值道德观,揭示了演讲者如何通过评价资源进行人际构建、联络听众、有效表达自己的态度。本文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篇,提高其对于政治演讲语篇的鉴赏与评价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态度资源 评价理论 政治演讲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SFL)自创立四十多年来,“功能始终是一个核心概念与重要研究内容”(朱永生、严世清,2001:19)。在成人语言中同时存在着三种高度抽象的意义模式,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这三大功能又被称为纯理功能。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三大纯理功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对对话人赋值意义的研究较为匮乏。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终身教授马丁博士与其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以人际功能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评价系统(APPRAISAL Systems)理论,引领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新潮流。近年来,国内又有不少学者对该理论进行评介和语篇分析,其研究涵盖学术语篇、文学语篇、政治演讲、法律语篇、广告语篇等多种语篇类型。评价理论通过对于词汇层评价功能的研究来表达评价者的立场与观点,态度与思想。
  公共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待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李元授、邹昆山;2003:4)。公共演讲包括政治演讲,而总统就职演说则是政治演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为例,通过评价理论视角下对于态度资源的研究,挖掘演讲者如何通过评价资源进行人际构建、联络听众、有效表达自己的态度。同时,笔者也期待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篇,提高其对于政治演讲语篇的鉴赏与评价能力。
  二 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马丁基于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发展而来的新的词汇框架。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Martin & Rose,2003:23)。评价系统分为: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态度系统是整个评价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它研究的是心理受到影响对人类行为,过程及现象做出的判断和鉴赏,又分为判断、情感和鉴赏三个次系统。情感系统是整个态度系统的中心。情感属心理学范畴,是对行为、过程及现象的反应;判断系统是对于评价语言使用者的行为做出伦理道德方面的评价,属于社会伦理范畴;鉴赏系统是指对于过程和现象的评价,属于美学范畴。在整个评价系统中,三个子系统相对独立而又密切关联。在态度系统中,说话人“对潜在的听众进行态度操控,即通过判断、情感、鉴赏资源,引导潜在的听众与演讲者在道德、情感、社会标准等方面产生共鸣并取得最终一致的立场”(杨银,2005:1)。因此,态度资源的合理分布与使用能够帮助演讲者更好表达态度、传递信息,从而进一步赢得公众的支持与拥护。
  三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政治演讲语篇态度资源研究
  本文选取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为语料进行研究,演说全文共2120个词,奥巴马强调了美国的建国精神,并就美国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如就业、医疗、环境等问题发表见解。全文中共出现态度资源185处。其中情感资源38处,占20.54%;判断资源74处,占40%;鉴赏资源73处,占39.46%。积极态度资源153处,占82.70%;消极态度资源32处,占17.30%。
  1 情感资源
  情感资源是整个态度系统的核心。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中,情感资源共38处,占20.54%,在整个态度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小,其中积极情感27处,占71.05%,消极情感11处,占28.95%。这个结果和本语料的语篇特征是相符的。在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演讲者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其政治立场、态度见解、确定国家未来四年的发展方向与远景展望等,因而是客观的。若演讲者在这样的演讲中过多运用情感资源,以自我为中心或一味煽情以讨好听众,夸夸其谈,而对于国民所关注的经济、就业、医疗、移民、校园安全等议题避而不谈的话,势必降低总统在民众中的形象,引起听众的反感。反之,如果演讲者能够准确把握情感资源的运用尺度来表达态度,传递信息,在听众心目中树立一位拼搏进取、诚实可信、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总统形象,则能够更好地联络听众,使听众“有可能对说话人的位置所蕴含的更广泛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持开放态度”(胡壮麟等,2005:322)。
  例1:Together,we resolved that a great nation must care for the vulnerable,and protect its people from life’s worst hazards and misfortune.
  例1中,奥巴马首先重温了美国的建国精神,接下来以三个together组成气势强大的排比句,号召美国民众团结一致,确保公平竞争,建造自由市场。奥巴马同时表示,面对弱者及他们所受的生命威胁,美国民众应痛下决心使这个伟大的国家远离危险。消极情感词汇vulnerable、hazards、misfortune形象地刻画出未来美国人民中弱者所处的困难处境,而积极情感资源词汇together、resolve、care for则为民众树立起一位诚实可信而又富有同情心与亲和力的美国总统形象,因为关心弱势群体一直是贯穿奥巴马演说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此处用词更加有效地传递了美国民主党道德政治的核心内容,能够引起读者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强烈情感共鸣。
  例2:Our journey is not complete until all our children,from the streets of Detroit to the hills of Appalachia to the quiet lanes of Newtown,know that they are cared for,and cherished,and always safe from harm.   例2中,奥巴马谈到了儿童安全问题,并且用“康涅狄格州纽镇安静的小巷”纪念去年年末发生在美国康州校园枪击案中的受害者。奥巴马一连使用三处表示情感资源的词汇及短语cared for、cherished、safe from harm表达了其对于受害者深切的悼念与承诺加强枪支管制以保护儿童、维护校园安全的强大决心;再次以情感人,很好地联络了听众,显示了国家总统的“共情”人格魅力。正如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美国民主党智囊团资深教授G.Lakoff指出的那样,“民主就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与负责的基础上”(2012),奥巴马通过此处演讲很好地传达了美国民主党政治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号召美国民众彼此关爱、彼此负责,以达到真正的民主。
  例3:Let each of us now embrace,with solemn duty and awesome joy,what is our lasting birthright.With common effort and common purpose,with passion and dedication,let us answer the call of history,and carry into an uncertain future that precious light of freedom.
  例3出现在演讲接近结尾处,奥巴马总统呼应开篇《独立宣言》中“与生俱来的权利”,用情感资源词汇embrace来表达积极的对于未来的展望;接下来又使用passion与dedication来呼吁美国民众共同努力,在新的机遇挑战下,克服各种困难,向着未来的目标迈进。演讲此时已接近尾声,奥巴马以积极真诚的情感资源再次掷地有声地重申了其演讲的目的,强烈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与价值观,赢得了民众的爱戴与支持。
  2 判断资源
  态度资源中的判断资源是根据一系列制度化的社会规范及伦理道德标准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在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中,判断资源共74处,占40%,在整个态度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其中积极判断67处,占90.54%,消极判断7处,占9.46%。该数据符合政治演讲的语篇特征,在适当运用情感资源以拉近与听众距离的同时,演讲更重要的是传递演讲者,尤其是作为美国总统这一特殊身份所代表的道德世界观与政治哲学,从而博取民众支持。
  奥巴马在2013年就职演说中,突出了其所代表的美国民主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如国家民主依赖于对于自己与他人的关爱与负责、保护弱者、公平竞争;政府职责在于保障民主、服务民生、确保每个人都获得平等的机会幸福生活等。而判断资源的运用则为这一核心概念的传递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4:A decade of war is now ending.An economic recovery has begun.America’s possibilities are limitless,for we possess all the qualities that this world without boundaries demands:youth and drive;diversity and openness;an endless capacity for risk and a gift for reinvention.
  演说中判断资源几乎贯穿于整个的演讲始终,这证明演讲者无时无刻不在向听众传递着其政治立场与价值观,在肯定积极价值观的同时,奥巴马也在鼓舞广大美国民众的士气,使之在国家经济低迷,就业前景黯淡的困难情况下依然信心百倍,心怀希望。例4中奥巴马表示,十年战争已经结束,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演讲至此处,观众席中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是对奥巴马任职期间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从而取得了持续十年之久的反恐斗争胜利的赞誉评价,同时也是美国人民对于和平渴望与热爱的最真实的写照。此处的隐性评价有效传递了美国民主党建立在共情基础上的外交政策,即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相互理解,而不是以战争来达到复仇目的;这与前布什政府发动伊战、牺牲无辜美军士兵的生命来捍卫所谓的公平与正义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随后奥巴马运用了四对表示判断资源的词汇,生动刻画出美国人民朝气蓬勃、乐观冒险、开拓创新的美好品质,肯定并认同了这些根植于美国人民心目中的传统价值观,取得了与听众之间思想上与情感上的共鸣。
  例5:For we,the people,understand that our country cannot succeed when a shrinking few do very well and a growing many barely make it.We know that America thrives when every person can find independence and pride in their work;when the wages of honest labor liberate families from the brink of hardship.
  例5中奥巴马对于成功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成功不是几个人做得好,而是大多数人做得好,“美国的繁荣是建立在不断上升的中产阶级的宽阔肩膀上”。只有人人都能够摆脱贫困,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才会真正实现先驱们200年前所憧憬的平等与自由。本段中奥巴马使用了大量表示积极判断资源的词汇如understand、thrives、independence、honest,显示了美国人民应有的做事才干与坚忍不拔。纵观整个演讲,奥巴马不断运用词汇层面的积极判断资源为美国民众构建出一个真实而美好的道德世界,其中充满了美国人民充分肯定与认同的积极价值观,如:capacity、strength及justice等。在整个演说中,奥巴马除大量使用积极判断资源外,还使用了几处消极判断资源,如奥巴马用imperfect、partial表明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大家都要静下心来在某些领域寻求妥协与内心的和平,弥合分歧,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不是因两党的政治纷争而破坏团结。此处消极判断资源恰到好处地传达了演讲者对于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从而勇敢面对美国政府和人民所面临的困难,弥补不足,共同奋斗,更好向前。   3 鉴赏资源
  鉴赏资源是运用美学价值观念对事件、事物和作为实体人的评价。在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中,鉴赏资源共73处,占39.46%,在整个态度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仅次于判断资源。其中积极鉴赏61处,占83.56%;消极鉴赏12处,占16.44%。鉴赏资源在整个态度资源中的比例分配也充分显示了总统就职演说中对于事物的客观评价,而且整个演讲中鉴赏的对象主要是美国政府和人民,因而肯定性鉴赏显示了美国的民主与强大。
  例6:Some may still deny the overwhelming judgment of science,but none can avoid the devastating impact of raging fires,and crippling drought,and more powerful storms.The path towards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s will be long and sometimes difficult.
  例6中,奥巴马使用了8处鉴赏资源来号召民众对于气候变化作出应对,以造福于子孙后代。这8处鉴赏资源中devastating、raging、crippling属于消极鉴赏资源的范畴,奥巴马为美国民众形象地描绘了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的毁灭性影响。此外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干旱、大火、洪水、暴雪、严寒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整个人类的命运。因此,奥巴马此处表达了他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切忧虑,并号召大家因此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寻找可再生能源;尽管前路漫漫,但为了未来子孙后代,人类别无选择。此处,奥巴马运用鉴赏资源客观描绘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危机,并表达了美国人民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引领整个世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大信心与决心。
  例7:Let each of us now embrace,with solemn duty and awesome joy,what is our lasting birthright.With common effort and common purpose,with passion and dedication,let us answer the call of history,and carry into an uncertain future that precious light of freedom.
  例7出现在奥巴马就职演说接近尾声处,本段充满了积极的鉴赏资源,具体表现在下列词汇中:solemn、awesome、precious。奥巴马回应了演讲开篇援引的《独立宣言》中自由、平等与追求幸福的权利,号召美国人民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奥巴马深知尽管未来四年还面临一定困难:经济衰退、财政悬崖、枪支控制、移民政策等;消极鉴赏资源uncertain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但美国人民必须回应历史的召唤,勇于面对,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4 隐性态度资源
  上文所分析的例子均体现了态度资源中的显性评价即Martin所说的“铭文”评价,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还使用了一些隐性评价即Martin所说的“唤醒”评价(Martin & White ,2008:84)。所谓隐性评价,“就是通过使用那些貌似中性(neutral)但隐含评价意义的成分和句式而不是那些明晰的话语标记来表达评价意义”(朱永生,2009)。
  例8:We,the people,declare today that the most evident of truths-that all of us are created equal-is the star that guides us still;just as it guided our forebears through Seneca Falls,and Selma,and Stonewall.
  例8中,奥巴马提到了三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名,这三处地名记录了美国历史上女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与同性恋权益运动的标志性活动。这三个蕴含特殊概念意义的地名激活了“读者或听众受话语标记提示后调动自己对相关语境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记忆速度和联想能力”(朱永生,2009),从而表达了在寻求自由与平等的伟大旅程中人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及所取得的里程碑般的胜利。奥巴马用隐性评价表明了自己在黑人民权问题、女权问题及同性恋等敏感社会问题的积极态度,成为美国首位公开宣布支持同性恋婚姻的总统。
  5 结果讨论
  本文研究了奥巴马总统2013年就职演说中的态度资源,结果讨论如下:
  第一,本语料中含有丰富的态度资源,而且各子系统资源呈差异性分布。这与语料政治演讲语篇的文体特征是相符的,起到帮助演讲者树立形象,传递态度与信息的功能。
  第二,本语料中态度资源的运用跨越了语言层面,有效传递了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演讲者的政治道德观与价值观,体现了美国民主党政治框架下的执政理念与思想意识。
  第三,态度资源是整个评价理论中最复杂的部分。语料分析中发现,由于文化差异,态度资源中个别表示情感、判断、鉴赏的词语归类会有一定的困惑,语料中除显性评价资源外,隐性评价资源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对于分析者在语篇层面全面把握演讲者的政治立场与演讲目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四,在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是核心,级差系统是对于整个评价系统的润色,而介入系统则可反映评价的话语主体间性与社会建构特征,因此对于评价理论的社会主体间性模式研究将是另一研究方向,笔者将撰文另述。
  四 结语
  本文以奥巴马总统2013年就职演说为例,分析了演说中的态度资源分布及其原因,并深刻挖掘了语言背后演讲者所传递的执政理念与价值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爱负责、政府保障民主、关注民生、公平竞争、保护弱者等。奥巴马演说中态度资源的恰当选择与使用使他所传递的政治立场与观点、所表达的情感为更多的美国民众所接受,从而为美国民众成功刻画出了一位坦率真诚、乐观进取、亲民而又富有同情心的美国总统形象,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充分信任与支持,达到了政治演讲的预期目的。本文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篇,提高其对于政治演讲语篇的鉴赏与评价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HEUCF131203;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理论与文体学研究”,项目编号:(1251407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李元授、邹昆山:《演讲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杨银:《评价资源对布什演讲中人际意义的阐释力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4]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永生:《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外语教学》,2009年第7期。
  [6]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7] Martin,J.R.and David 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
  [8] Martin,J.R.and P.R.R.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9] Lakoff,George.What to Watch for in the Presidential Debates.http://www.georgelakoff.com.
  作者简介:杨秀娟,女,1972—,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工作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常宁方言中的体标记有进行体标记“哒1、起、在”,经过体标记“过、哒2”,完成体标记“刮、倒”。体标记内部有分工,是语言接触和不同的词汇语法化为功能词的结果。  关键词:常宁方言 体标记  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体标记是指示动作、行为进行的状态或阶段的,属于指动补语的一种”。普通话中最常见的体标记是“着、了、过”,方言中的体标记无论从语音形式或数量方面来看,有的跟普
期刊
摘要 欧·亨利《命运之路》中的大卫·米格诺特和鲁迅《彷徨》中的魏连殳,虽然身处不同时空,并且人生之路和死亡方式也截然不同,但从存在主义的哲学视角来看,他们的死亡原因以及死亡模式都体现着个人存在的虚无以及人生选择的无奈: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孤独使他们经历了“情死——心死——身死”的死亡过程。他们先是经历了情死,即爱情或亲情的缺失;然后是心死,即信仰和希望的消亡;最后就是肉体的死亡。这样的死亡模式是个
期刊
摘要 古典诗歌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部分。铜镜是中国古代女性的必需物品,除却其“照面饰容”功用外,还体现出诸多深层的文化内涵。本文就古典诗歌中“对镜理红妆”的精神展开分析论述,并借此传承与弘扬中国古典诗歌所展现的艺术美。  关键词:古典诗歌 对镜理红妆 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古人也不例外,人们“照面饰容”的器
期刊
摘要 赵蕃海纳万物的胸怀,沉静悠淡的心境,细密精微的观察,绽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赵蕃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洞察,对现实的关注,使其诗歌呈现出悲愤沉郁的艺术特质和深邃通透的审美风格。本文从白描凝练清新质朴;以文为诗含蓄内敛;古淡瘦劲虚实相生三个方面对赵蕃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阐述。  关键词:赵蕃 诗歌 艺术 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赵蕃(1143-1229),字昌父,一作
期刊
摘要 译者在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时,应该从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的语用前提出发,在目的语中寻找语用前提意义对称的语言文化要素,尽量传递给译文读者接近或等值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语用前提 翻译 文化差异 信息等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翻译就是通过一种语言传递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郭著章、李庆生,1998)。研究
期刊
摘要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此视角下对严复《天演论》译介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做出解读。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近代社会环境、思想环境和“学贯东西”的严复,得出严复译介的《天演论》是当时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选择的结果;然后从译者对译文文本、文体、翻译策略、译学理论和原著思想的选择与操纵,得出《天演论》是译者依据当时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做出选择
期刊
摘要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将翻译视作两种符号之间的转换。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在对像《圣经》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习语的翻译进行研究中,充分重视其指称意义以及语用意义,同时也考虑其在语言符号内部所形成的言内意义,并由此认同翻译的最高标准“信息再现”,所以运用此翻译法有利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圣经习语中的文化负载现象,从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 圣经习语 文化负载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刘姥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足见刘姥姥在书中的地位。评价理论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态度系统来分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刘姥姥话语的评价意义。研究发现: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善于运用鉴赏和情感子系统表达积极肯定的评价意义,迎合了贾母等人爱慕虚荣的心理,构建了适宜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满载而归”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态度系统 评价意义 交际目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以《红楼梦》前五十六回的“蒙”字被动式及其三个英译本中的对应翻译为语料,通过定量分析,对《红楼梦》中的“蒙”字被动式所体现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找出其使用规律,并对三个译本的英译特点进行描述,以现有语料及数据为依据,从文化层面比较分析三位译者对“蒙”字被动式的翻译考量,以便为翻译实践或翻译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语料库 《红楼梦》 “蒙”字被动式 英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红楼梦》中金陵判词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结局,既要把人物的性格、经历、命运和结局隐藏起来不泄露天机,又要呼应小说情节。金陵判词的翻译既要与小说构成互文结构,又要使读者产生互文联想,而互文性研究文本、作品、语言、文化、作者、译者、读者、评论者等之间动态关系,互为主客体,互为文本。  关键词:互文性 金陵判词 典籍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互文性与金陵判词英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