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1q等补体因子对子痫前期诊断及风险预测的临床应用评价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0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正常妊娠时不同孕期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的水平,评价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的水平对子痫前期(PE)的诊断价值以及对P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3组病例。(1)回顾性选取正常妊娠8~14周、20~26周、28~36周孕妇共3组,每组30例,检测其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的水平并进行比较。(2)选取PE患者115例,包括早发轻度PE 17例、早发重度PE 47例、晚发轻度PE 24例、晚发重度PE 27例和早发组、晚发组同孕期正常妊娠对照各30例,通过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评价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对PE的诊断价值。(3)通过214例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评价妊娠期妇女20~26周血清C1q、B因子的水平对PE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

结果

血清C1q水平在未孕及整个孕期保持稳定;C3、B因子水平在孕早期开始升高,孕中期后保持稳定;C4在孕早期升高,之后保持稳定。与对照组相比,4组PE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均明显降低(中位数分别为169 mg/L、161 mg/L、165 mg/L和163 mg/L;早发、晚发对照组分别为187 mg/L和194 mg/L;U值分别为130.500、426.500、159.500和130.500, P均<0.05);除早发轻度组(1275 mg/L)之外,其他3组患者的血清C3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 170 mg/L、1 323 mg/L和1 223 mg/L;早发、晚发对照组分别为1 438 mg/L和1 434 mg/L;U值分别为379.000、246.000和160.000,P均<0.05);早发重度和晚发重度PE患者的血清C4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40 mg/L和142 mg/L;早发、晚发对照组分别为223 mg/L和235 mg/L;U值分别为329.500、136.500,P均<0.001);早发三组之间、晚发三组之间,血清B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发轻、重度组中位数分别为332 mg/L、318 mg/L,早发同孕期对照组为312 mg/L;晚发轻、重度组分别为316 mg/L、314 mg/L,晚发同孕期对照组为303 mg/L;χ2分别为5.990、1.770,P均>0.05)。214例具有PE危险因素的妊娠妇女,33例(15.4%)发展为PE。发生PE组的孕妇20~26周血清C1q、C3、C4、B因子水平与未发生P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1q:175 mg/L vs. 184 mg/L;C3:1 523 mg/L vs.1 467 mg/L;C4:230 mg/L vs. 229 mg/L;FB:344 mg/L vs. 320 mg/L;U值分别为2 090.000、1 575.000、2 058.500和1 362.000,P均>0.05)。发生PE组的孕妇20~26周血清C1q、C3、C4水平与同孕期健康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1q:175 mg/L vs. 190 mg/L;C3:1 523 mg/L vs. 1 428 mg/L;C4:230 mg/L vs. 227 mg/L;U值分别为353.000、395.000和493.500,P均>0.05),但血清B因子水平与同孕期健康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4 mg/L vs. 306 mg/L;U值为233.500,P=0.007)。

结论

PE患者血清C1q水平明显降低,可作为PE诊断的潜在指标,但是孕20~26周血清C1q、C3、C4水平不能预测发生PE风险。血清B因子不能作为PE诊断的指标,但是PE患者孕20~26周的血清B因子较正常妊娠升高,提示B因子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预测指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934-94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休克早产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114例脓毒症休克的早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临床结局,将这些患儿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包括治疗无效和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者)。分析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围产期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
期刊
本文报告了1例在中孕期超声提示单脐动脉、胎儿生长受限的基础上,联合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产前诊断环状18号染色体合并18号染色体18p11.32p11.31与18q21.33q23区段缺失的病例。分析该例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N,r(18)(p11.3q21.3),CMA检测结果显示arr[GRCh3
本文报告了1例罕见的由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oxidoreductase,POR)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基因诊断过程。该例患儿为女性,11岁,生后逐渐表现出面中部发育异常、四肢畸形、外生殖器女性男性化。伴其母亲中孕期明显男性化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该患儿外周血孕
本文以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3类农药暴露为重点,综述分析了孕期农药暴露对子代心脏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者检索了截至2018年10月的相关文献共43篇,就农药暴露对子代心脏发育影响的流行病学和基础机制等2方面展开讨论。母亲孕期农药暴露可能增大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风险,且不同种类农药暴露与子代不同先天性心脏病亚型有关。其中,证据较为充分的是杀虫剂暴露与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相关,除
载脂蛋白E (ApoE)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其两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形成了ε2、ε3和ε4三种等位基因和6种基因型:ε2/ε2,ε3/ε3,ε4/ε4, ε2/ε3,ε2/ε4,ε3/ε4。不同基因型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阿尔茨海默病(AD)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同时还影响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因此ApoE的基因分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
自身抗体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自身抗体检测存在命名不规范、试剂无法参比溯源、检测过程不统一、检验结果不同质,检测报告不互认等诸多问题。行业协会及行政部门对此已有所重视并需更加关注,通过制定相关标准或规范引导自身抗体检测向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便最终实现结果互认,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913-916)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症状经常存在交叉重叠,不易鉴别。检测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的相关自身抗体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多方法学、多指标联合检测策略得以有效应用,其结果较单一指标检测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更快速、更准确的帮助疾病确诊和治疗。过去十年中,研究发现了一系列致病性的神经系统自身抗体,使原本诊断不明的疾病得以明确诊断
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全自动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过敏原检测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与定性检测相比,定量检测可以更精准地辅助诊断过敏性疾病,且更有效地预测过敏发病概率及预后。因此,虽然过敏原定量检测仍存在诸多挑战,但过敏原检测的自动定量化仍然是大势所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971-974)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和正五聚蛋白3 (PTX3)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30例新生儿脓毒症(脓毒症组)、84例局部细菌感染新生儿(一般感染组)及50例单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一般感染组和脓毒症组的114例细菌感染新生儿中,有39例合并休克(休克组),75例未合并休克(非休克组)。分别采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