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提高语文小练笔有效性的契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lot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如何减轻学生的习作负担,淡化写作难点,让学生“有米下锅”,课堂小练笔是最有效的一个结合点。它能将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实到位,激发学生随文练笔之兴趣,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从“模仿其法,练有形;精选篇章,练合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模仿;情感;留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37-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大习作,也不能忽视教材文本后的小练笔。但是,如果我们的课堂小练笔只重形式而轻实质,就失去了读写结合应有的独特功能。那么如何挖掘文本资源,找准读写训练结合点,提高课堂练笔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模仿其法,练有形
  
  1.仿经典句式,练斟词酌句
  
  言语的发展离不开扎扎实实的句式训练。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句,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训练点,进行仿写,仿其思,摹其法,学其言,把已有的经验“重组”、“转换”,来构思自己的文章。
  
  如学完《北大荒的秋天》后,我带学生仔细观察校园里多彩的树叶,然后指导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法,围绕“秋天的树叶好美啊”一句,具体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几种不同的树叶。
  
  2.仿精美语段,练精巧构思
  
  读写结合,在重视词的运用、句的模仿的同时,还要从段着眼。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让学生从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如《莫高窟》一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同时两段之间又运用了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构段仿写的范例。
  
  二、精选篇章,练合时
  
  1.练在情感喷发处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所以,我觉得课堂小练笔的支点应选在学生情感的喷发处,使任何学生的自我表达都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2.练在文章留白处
  
  所谓留白,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给文章“留白”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不仅丰厚了文本,而且能够给学生的思维、想象带来无限的驰骋空间。
  
  (1)背景穿插,知晓大意。
  一篇文章是时代的回音壁,是作者人生的记录,有些历史悠久,有些来自国外,有些晦涩难懂,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都是历史题材的课文,它们只是截取于古典篇章的某个段落,内容缺乏联系,学生缺少了解,这时只有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录像、语言、课件演示等背景资料的适时点拨渲染,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群情愤徘”,让它们迫不及待地步人课堂之旅。
  
  (2)品词析句,启发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词语有温度,字字总关情。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扩充词语的形象内涵、情感内涵,让学生在词语与意境的沟通运用中,获得语言滋养,与作者、与文本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3)驻足标点,联想回味。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印象,增强了语言积累的效果,同时也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彭德怀缓缓地摘下军帽……”这句可称得上是课文的高潮了,此时,可引导学生想“你就是彭德怀,面对亲如战友的大黑骡子,此时的你心里会怎样想”?拿出你的笔,写出你的心里话。
  
  (4)把握插图,纵深思维。
  课文插图,一树一花皆是最美的风景。课文中的插图和课文内容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插图渲染情景、切入课文,而且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深入解读文本。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进行练笔。
  
  (5)升华体验,拓展情节。
  情节拓展即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加以扩充、拓宽,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让文本更为丰满。
  
  在上完《滥竽充数》一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我让学生想象:逃走的南郭先生回到家后,他会想些什么?他下一步会怎么做呢?这样的小练笔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品德课程作为德育课程,是育人的有效载体。思想品德教师的核心作用并不在于实现知识的简单嫁接,而在于将知识内化为“见识”、感悟为“思想”,实现知识的“价值化”“人格化”。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引导力,通过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坚持正面引导、落实课外实践等途径来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正能量;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要:改革聋校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中聋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聋校教师要积极营造参与氛围,激发聋生的参与兴趣;有意识地创设参与机会,培养聋生的参与意识;着力优化参与策略,提高聋生的参与能力。构建“主动参与”的有效教学范式,还主体地位给聋生,从而使聋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聋校语文;主动参与;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小学生素描创意教学既符合孩子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又不失艺术的真谛;既丰富了儿童绘画的种类,又填补了儿童绘画向专业绘画过渡技法上的空缺,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恒心与耐心,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素描;创意;恒心;耐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3-2  最近,在苏州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三环节一点拨”这一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师的点拨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  关键词:三环节一点拨;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34-1  “三环节一点拨”是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多层发展,确定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所谓“三环节”是指“听说先行,学生展示口才——课堂天地,学生品悟课文
摘要: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富有生动性、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愉快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从提课堂问的整体性、趣味性、思考性、逻辑性等几方面来浅析。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往往是学生理解知识过程中的转折点。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对待,找出原因与解决办法,就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因此,物理教学中应多关注 “意外 ”,关注 “意外 ”也是尊重与爱护学生,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意外;关注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5 -01    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如何打造生活化的精彩课堂,我们一线教师应立足本土、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方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等,力求英语教学因“生活”而精彩。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7
摘要:乐学课堂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乐学课堂的特色和侧重点落在学生两个能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当然,乐学课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掌控应变能力、话题引导能力和课堂进程的控制能力等)。笔者对如何打造乐学课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乐学课堂;打造;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摘 要:教师应该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其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知识经验,找准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创设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形成深刻体验,促使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现实发展水平,以便使主体产生切实的观念转变,提升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67-1 
摘要:身在高年级,常听到身边的数学教师抱怨:如今学生的书写质量大不如前,数字抄错,书写潦草,答句不完整……而大多数教师也仅仅是抱怨一下,更多的是无可奈何。《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中指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故事感化学生;书写影响学生;形式激励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