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1题质疑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200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I,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3—0011—04
  
  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1题: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答案:D
  乍看此题,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进一步分析,又不知所以。据笔者在武汉市省级示范学校考生中的调查,此题错误率极高。即便少数选D项者,理由也令人哑然:平等主义的概念没听说过;课本上解释自由主义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与题干不符;民主主义是反专制;美国是实行的共和制,因此选D。不少教师选D项的理由也居然是类似解释。而错选者的解释似乎更有道理:贵族是欧洲移民传承了英国的社会传统,而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则是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某种否定,对民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因此选A或选B。令笔者很费解的是:本题的考查意图到底是什么?选择D的依据究竟是什么?教学中概念的阐释究竟要把握到怎样的度?我们很茫然。
  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分析本题所涉及的学术问题和教学问题,以及对高考命题的看法。
  
  一、概念阐释中的问题
  
  在中学教学中,概念的阐释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历史概念应该是鲜活的、复杂的、动态的,但在教学中概念往往被简单化了。首先是教材对概念的简单化描述,其次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概念的程度。第21题的4个选项都是概念,笔者以比较适宜中学教学的程度,简要阐释一下。
  民主主义。民主与专制相对,与科学一起成为近代以来进步文明的精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趋向。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民主主义的核心是反对封建专制。人们通常认为民主至少具有三大经验特征:(1)定期举行公共权力机构首脑的选举,其结果可实质性(而不是表面上)改变政策及其制定者;(2)采用普选方式,即公民一人一票进行的直接选举;(3)保障对选举过程具有实质意义的公民自由权利。这三者缺一不可。民主主义也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大抵都可以包容其中。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是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分歧和论争。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教会和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今天所说的自由主义是由几代思想大师在理论和实践上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政治上,自由主义产生时的使命是反对一切形式的专制和特权。自由主义以个人的自然权利为由,要求立宪限制王权或政府权力,目的在于保障个人自由。自由主义认为,对个人自由的最大威胁往往来自政府,因而随时需要以社会来制约政府,而不能让政府成为社会的主宰。因此,自由主义者一般对万能的政府保持警惕,因而提出最小意义上的政府权力之类的理论。此外,权力机构之间的牵制与平衡也是必要的。孟德斯鸠把限制政府权力、实现权力机构之间的制衡当做保障自由的先决条件。与政治自由不可分割的是经济自由,其中包括财产权、自由企业、自由贸易等。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自由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或垄断,倾向于自由放任。
  19世纪是自由主义的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内部的分歧和发展衍化不断深入,他们的实践也带来资本主义世界自我调节机制的不断成熟。凯恩斯主义在坚信基本自由主义原则的同时,试图将经济效率、社会正义和个人自由三者结合起来,为自由主义开辟一条新路。他对自由主义的修正与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政策上,通过美国罗斯福新政探索出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几乎同时,以哈耶克等人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则站在凯恩斯主义的对立面上,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影响很大,为里根的改革和英国撒切尔夫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新自由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古典自由主义的重演,与凯恩斯主义相同的是,它们都是自由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只不过注重的层面、角度不同,提出的方案不同罢了,且很难讲彼此之间有质的区别。
  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民主与自由主义民主,是西方民主政治思想中两种民主传统。在20世纪之前,自由主义民主占主导地位。这两种民主观所关心的问题是很不一样的。自由主义民主要回答的是:如何限制公共权力。以保证个人的自然权利?而共和主义民主要解决的是:如何落实公民对政治的普遍参与,赋予公共权威以充足的合法性?共和主义主要解决的是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问题。为什么公共权力是合法的,大家都应该自觉地服从它?乃是因为它代表了所有社会成员的公共意志。一在民主制度下,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只能来自于社会成员对公共事物的广泛参与,通过讨论、协商和政治选择,决定一般的公共规则(宪法和法律)和特殊的公共决策(公职人员和政治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判断,自文艺复兴以来,共和主义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思想家是马基雅维利和卢梭。卢梭倡导建立社会契约,是“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只不过是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社会契约论下的个人应该服从于人民和社会的整体,个人越是彻底地把权利交给整体,国家也就越完美。因此共和主义强调中央集权、反对分权制衡、反对自由放任等。
  卢梭的思想显然很浪漫并富有理想色彩,朱学勤教授称其为“道德理想国”,法国大革命则是“道德理想国”建设的充满浪漫激情的实践,最终的暴政和恐怖也就意味着理想国的覆灭。因此,罗素说:“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罗斯福和丘吉尔是洛克的结果。”这种说法当然值得商榷,但也说明卢梭的理论很容易被极权者所利用。
  综上所述,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这两种民主思想,“它们都不可能成为一种完备的理论或完美的实践。”但共和主义传统所强调的公德、公意和公益似乎都更适宜用教育去培植,用宣传去鼓动,用行政去实现,而不是用宪法和法律去固定和保障。通过宪法来规定一些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政府在诸多价值体系之间的中立立场,远比通过宪法来确立和促进“共同善”来得容易。依笔者推想,自由主义之所以成为“主流”,主要原因不是它在哲学思想层面上优于其他学说,而在于它在实践层面较为可行:一种基于自由主义理念的宪法设计比较容易实现限制专断权力这一目的。
  平等和自由可以说是政治哲学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平等就其本来意义而言,是指人与人关系上的同等对待,西方社会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最大进步便是对人的平等权利的认同和追求。从中世纪的等级制身份社会向市民社会的转变,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平等的发展。“平等主义是这样一种信仰:即平等是政治道德的基本 价值,它优先于其他所有与平等相冲突的价值。平等主义者不必认为平等是政治道德的最重要价值,但必须至少视平等是少数最重要价值中的一种价值”。由此可见,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共和主义者,还是两种思想流派内部的不同分支,都可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提出关于平等的观念和主张,他们也就可以冠以平等主义者的头衔。换言之,平等主义思想和这两种思想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而是存在交叉乃至交融关系的。
  从以上简单的概念阐释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点认识:
  1,近现代政治思想中的诸多主义、流派其实都很混乱,解释众多,莫衷一是,我们至多只能从中抽取出最基本的价值原则(而事实上抽取基本价值原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等流派也看不出有非常清晰的界限,因为它们本身就不是完全对立的,而且在顺应现实发展需要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吸取对方的思想而促使自身的发展完善。也正是在这样的进程中,现代民主制度不断走向深化和成熟,如给卢梭的定位,有人认为虽不是启蒙运动的主流,却也是近代自由主义重要的支脉,有人则将之视为共和主义的重要代表,更有人视之为自由主义的异类;而另一方面,现代新自由主义吸取了卢梭的若干共和主义思想传统,而当代“共和主义的复兴”,也从自由主义思想中获取养分。
  3,要将如此多的概念解释清楚,尤其是将彼此间的区别能够清晰示人,必须是专业人士所为,要求中学教师做到,恐怕不合理,其结果只会导致更加混乱。更让人怀疑的是,我们的学者是否具有足够的学养来阐释这些问题?恐怕大部分人只能起到传声筒的作用,我们还不能构建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高考实在没有必要引入更多的专业性的概念,更何况有些概念分歧很大、界定不清。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类似第2l题的概念实在不胜枚举。丝织品中的绫、罗、绸、缎、锦、纱、绢、帛,都要加以区别?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汉学、宋学、道学这些概念都要讲清界限?笔者并非反对考查概念,但要求分清必要的概念与繁琐的概念,如“国际分工”,描述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明确“国际分工”的概念就清晰了。
  
  二、事件描述中的问题
  
  在高三教学中,对历史事件描述的详略一般依据两个标准:课本的描述与近年高考命题的导向。后者对教学影响更大。尽管高考试题的一些导向让人不敢苟同,尤其是考查纯属细枝末节的问题,到底要达到怎样的考查目的?实在很难理解,姑且不谈。
  第21题还涉及对美国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历史描述。
  美国革命是近代第一场反对殖民统治的革命。美国实现了一系列民主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革命后没有出现如克伦威尔“护国公”式的军事独裁和拿破仑称帝及帝制复辟,而是在二百多年里非常稳固。托克维尔在谈到维护美国民主制度的原因时认为,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三者很重要,“这三大原因对调整和指导美国的民主制度有所贡献。但是,应该按贡献对他们分级。依我看,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与其说是民情,不如说是欧洲清教徒移民的传统。
  其次,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不同,北美的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人还是独立运动的直接领导者、实践家。“北美的政治思想家是集政治家、立法家、宣传家和理论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因而他们以通俗易懂、精炼简明的语言论述了政治和法律理论,并根据欧洲政治的实践经验和北美的实际情况,较多地吸取了欧洲人的思想精华,注意克服其传统的偏见,防止重蹈覆辙,因而发展出了比较完备的国家和法律制度……”正因为如此,“独立革命时代美国共和派所创造的美国民主政治带有一种可贵的特色,那就是‘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的并重”,美国开国元勋们富有创意地将“带有较强理想化色彩”的“原则民主”和“富于务实精神,也更善于接受客观现实的限制”的“程序民主”巧妙地联系了起来,并双双落到了实处,由此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史上留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
  所以,简单地强调美国革命及立宪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源流,或主导思想,有些偏离事实。史学界长期“认为美国革命的意识形态起源于洛克式的自由主义,它曾得到立场截然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施特劳斯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的支持”。而当美国民主制度发展遭遇政治冷漠症等问题后,美国思想界也出现了“共和主义的复兴”,学者们转而试图论述“对美国革命和制宪产生重大影响的是18世纪英国激进共和派的思想,而不是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这也进一步论证了前文所强调的观点。
  再次,美国自革命始,领导层始终矛盾不断,争论不止。没有决裂是因为目标中的根本共通。这些争论也是促使美国制度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描述历史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以对立的矛盾论模式讲解,更应该强调其共性及论争的影响。同时,也不应该以贴标签的形式将某某观念冠以某某主义,这样对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认知是非常不利的。
  如在各州批准宪法的过程中,形成了所谓联邦党人和反联邦派的激烈争执。问题在于双方讨论的核心并不是要不要联邦制,只是授予联邦政府多少权力的问题。“反联邦党人只是更侧重联邦制中的州权,反对中央集权。他们最大的忧虑就是怕产生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来夺走州和地方现有的权力,然后将权力集中于一个远离人民的首都(当时它根本还不存在)中一个超出人民控制的总统手中,他们称这样大权独揽的总统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而事实上,联邦党人也是担心独裁者出现的,因此,在彼此的论争和妥协后,宪法顺利通过了。这足以说明争执是建立在对共和制、联邦制、分权制衡、政教分离等宪政基本原则认识一致基础上的,分歧是程度上的,而非根本性的。这种论争的特点及意义也正是我们要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理解的关键。
  笔者很理解该题的考查意图。有命题者坦言:“考试测量固然是以能力为主,但是能力的考查也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同时知识本身也仍然是考试测量的一部分内容。因此,确定学科的基本知识点是必要的。其实,即使没有明文确定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测量的实际中也客观存在着一个判断:哪些知识可以考查,哪些知识不能纳入考查范围。”意图表达得十分明确,而事实上命题已经有些不着边际了。关键的问题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阐释孰是孰非?第21题的正确答案是用共和主义解释1787年宪法的主要原则,说老实话,笔者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其中的理由,能否请命题人给中学老师一个都能听得懂的解释?
其他文献
[关键词]《宣言》,与时俱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9—0005—05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后,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一标多本”。有专家评论说:“与上一轮教材相比,新历史教科书和其他教材建设发生了许多有积极意义的变化。……教科书的外在面貌焕然一新……形成教材的多样化、系列化与立体化局面。”教科书的多样化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
[摘 要]陪都时期,重庆城市近代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建立水电公司并修建了水电站。然而,水电站的修建和运行在有利于绝大多数民众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水灾发生时,以水电公司为一方、沿河的受灾民众为另一方进行了多次博弈,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国民政府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乡绅也参与其中进行协调,最终企业和受灾民众都做出讓步,矛盾得到成功化解。  [关键词]陪都,城市近代化,企业,民众,矛盾  [中图
关键词 高考,复习,冷战,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0)07—0012—05    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因较难度大、许多试题远离教材而引发了争议,该卷第19题就是其中一例。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
【关键词】新中国,历史教育研究,《历史教学》,发展状况  【中国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3—0003—07    《历史教学》创刊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创办最早的历史专业刊物,在天津出版,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专业核心学术刊物。《历史教学》的发行,在国内已覆盖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所有省区,国外除主要发行日本、韩国、东南亚地
[摘要]在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的伦敦,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可在霍斯汀法庭男女立嘱人的人数对比上得到比较明确的体现。不过,对伦敦的家庭财产继承与家庭关系的考察结果也表明,此时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父权制已不似从前那样强势,而是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具有自我约束意识的“自律式”父权制。这使得新的两性关系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开始萌生,性别关系有所改善。从该时期伦敦的家庭变化与性别关系中,可以窥
多年来,我们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种区分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斗争需要,并偏重于用政治因素来解释经济现象。政治对经济当然是能够起到制约作用的,但政治又不等于经济。列宁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按照他的意思,特定的阶级总是特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所以,阶级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产生之后,会有政治斗争和意识
[关键词]主权,人民,公民,公仆  [中图分类号]C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7-0063-02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Ⅰ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在介绍我国1989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1999年4月通过的《行政复议法》后,评论:“这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政府与人民平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457—6241(2012)09—0022—05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修订稿)的课程设计,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以及实施建议,在实验稿的基础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明确提出和阐述,体现了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一、
[摘 要]民国水利专家李书田主张合理开发黄河航运、引黄灌溉、利用黄河水力发电,以利于民生、国防和经济发展。李书田的具体建议包括:采用特别设计不同船只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以解决黄河长期以来航运不畅的问题,从而发挥黄河航运运量大、价格低的优势,以利于西北运输;黄河中上游流域,应大规模引水灌田,用上游水灌溉下游平原,以增加农产,利于民生;利用山陕交界之黄河丰富的水力资源来发电,以缓解西北动力燃料缺乏的状况
摘 要 得病之后,求医问药是常识,明代以墓志铭为主的传记资料中却出现了大量关于老年人生病后拒绝医药的记载。关于老年人却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一些老年人秉持着死生有命的命定观,认为医药无法与天意抗衡;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医不治老,医药在延长寿命上是无用的;同时明代医者龙蛇混杂、医术良莠不齐以及庸医杀人的案例,也让老年人对医药充满着不信任。墓志铭中对老年人却药的记载连篇累牍,实质是在传达这些老年人达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