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人文科学,在学校教育中,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始终是最重要的。因此,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积极地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便是素质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实质性问题。
【关键词】数学;分层教学;实验;成效;体会
The high progression study lamina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xperience
Ma Yanbo
【Abstract】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in the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i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the logarithm study interest hobby and the logarithm study knowledge accept on the difference also i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fact. Mathematics is the thought science,it is different with the natural sciences,also is different with the humanities,in the school edition,mathematics knowledge system study,throughout is most important. Therefore,to the stud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 attention,positively takes the measure,the improvement teaching method,teaches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then is the matter of substance which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must earnestly study.
【Key words】Mathematics;Lamination teaching;Experiment;Result;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2-0039-03
1 分层教学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中教育也趋向普及。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不可避免地使学生群体差异增大。这种差异除了年龄、性别、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外,还有更重要的个性差异,即思维发展水平及方向的差别、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基础的差别等。所有这些都会对教育进程和教育效果产生影响。现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人文科学,在学校教育中,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始终是最重要的。因此,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积极地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便是素质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实质性问题。我们正是出于对学生这种个体差异的关注,在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领域,提出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教学目标,实施不同教学方法的“分层教学”,尝试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实现。
2 分层教学的实验
2.1 研究分层。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对学校各年级学生的现状和各学科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高中部高一年级学生学习分化刚刚开始,其他方面比较稳定,而且从班数和教师配备方面都比较适合搞分层教学。从学科方面看,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其它学科的基础。无论是平时学习还是对于高考来说,学好数学的方法是大有好处的。一个学生具有了常见的数学方法,那么他处理数理化问题和掌握数理化新知识的能力将大大加强,而且数学科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学生的成绩差异比较明显,所以最后确定对高一年级的数学学科进行分层教学,并为此做好了物质准备和师资的调整。
2.2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水平,即以学习成绩为主,但不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学期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形成上、中、下三层的分层框架,并采用暗显明隐的隐性分层方法,又将上、中两层分为上A、上B和中A、中B两个层次,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阐明“分层递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原则上:“进则上,退可下”。
2.3 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大纲所规定的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我们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和学业考试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即“近纲靠本”,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和高考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即“达纲拓本”,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于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
2.4 教学分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具体引导,分段启发,逐步完成,回授小结。在以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形式让下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对中层生、提示方法,延迟判断,让他们经过思维探索,“跳一跳”后有更多的收获。对上层生,针对数学思维最为丰富、最为深刻的教材难点,多提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给予点拨思路,独立完成。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机会,克服教学要求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延伸上,不忽视辅导差生扶持优等生,多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中下层学生解惑补缺,面批诊断,注意为中上层学生深化知识,融会贯通。
2.5 作业分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起巩固、发展、深化作用。作业的设置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6 测验分层。测验和考试是对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把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学生的学习。
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为分层升降提供依据,从而克服群体中的倾向性问题,矫正和调节教学设计,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 分层教学的成效
3.1 学生成绩有较大提高。(2006学年度实施分层教学后高一(13)、(14)班与全年级学生数学成绩数据列表比较)

3.1.1 经过一年分层教学的实施,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看到,学生总体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这证明了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疏通了知识传达渠道,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
3.1.2 从每个学生的情况看,实施分层后个人成绩较前都有所进步,他们接受知识的敏锐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迁移知识的自觉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开发能力得到加强,学习品质有所改善。
3.1.3 学生成绩的普遍提高,证明了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实际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启示我们积极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提高成绩的关系,促使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深入到每一堂课。
3.2 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刻苦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全体学生,虽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艺大有裨益,对师德修养、敬业乐业精神也是一大促进。
4 分层教学的体会
4.1 分层要谨慎。分层前要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分层后要进一步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下层学生易产生自卑感,应多予以认可和鼓励,上层学生易产生骄傲情绪,应予以激励引导,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视学生的学情发展,灵活、动态地进行层次微调。
4.2 目标定位应遵循二个原则:①“下保上不封”原则。保证下层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使中层生向上分化,允许上层次的学生超出大纲学习;②“跳一跳”原则。“跳一跳”就是要给各层学生提出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困难的目标,使教学活动超前发展。
4.3 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都带有很浓的同一性和强制性。“一刀切式”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真正理解“人才”的内涵,而不要仅仅只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其次,要以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积极引导学生先参与学习后主动学习,感受获取知识的喜悦。再次,要改变师生之间命令与服从式的交往,成为合作式、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4.4 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反映,认为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分入同层次班后,同学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反映说明了分层次班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分出梯度的依据并不明确,学生也不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进步,这些有待进一步解决。
收稿日期:2007-12-05
【关键词】数学;分层教学;实验;成效;体会
The high progression study lamina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xperience
Ma Yanbo
【Abstract】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in the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i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the logarithm study interest hobby and the logarithm study knowledge accept on the difference also i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fact. Mathematics is the thought science,it is different with the natural sciences,also is different with the humanities,in the school edition,mathematics knowledge system study,throughout is most important. Therefore,to the stud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 attention,positively takes the measure,the improvement teaching method,teaches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then is the matter of substance which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must earnestly study.
【Key words】Mathematics;Lamination teaching;Experiment;Result;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2-0039-03
1 分层教学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中教育也趋向普及。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不可避免地使学生群体差异增大。这种差异除了年龄、性别、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外,还有更重要的个性差异,即思维发展水平及方向的差别、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基础的差别等。所有这些都会对教育进程和教育效果产生影响。现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人文科学,在学校教育中,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始终是最重要的。因此,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积极地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便是素质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实质性问题。我们正是出于对学生这种个体差异的关注,在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领域,提出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教学目标,实施不同教学方法的“分层教学”,尝试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实现。
2 分层教学的实验
2.1 研究分层。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对学校各年级学生的现状和各学科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高中部高一年级学生学习分化刚刚开始,其他方面比较稳定,而且从班数和教师配备方面都比较适合搞分层教学。从学科方面看,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其它学科的基础。无论是平时学习还是对于高考来说,学好数学的方法是大有好处的。一个学生具有了常见的数学方法,那么他处理数理化问题和掌握数理化新知识的能力将大大加强,而且数学科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学生的成绩差异比较明显,所以最后确定对高一年级的数学学科进行分层教学,并为此做好了物质准备和师资的调整。
2.2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水平,即以学习成绩为主,但不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学期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形成上、中、下三层的分层框架,并采用暗显明隐的隐性分层方法,又将上、中两层分为上A、上B和中A、中B两个层次,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阐明“分层递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原则上:“进则上,退可下”。
2.3 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大纲所规定的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我们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和学业考试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即“近纲靠本”,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和高考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即“达纲拓本”,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于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
2.4 教学分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具体引导,分段启发,逐步完成,回授小结。在以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形式让下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对中层生、提示方法,延迟判断,让他们经过思维探索,“跳一跳”后有更多的收获。对上层生,针对数学思维最为丰富、最为深刻的教材难点,多提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给予点拨思路,独立完成。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机会,克服教学要求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延伸上,不忽视辅导差生扶持优等生,多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中下层学生解惑补缺,面批诊断,注意为中上层学生深化知识,融会贯通。
2.5 作业分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起巩固、发展、深化作用。作业的设置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6 测验分层。测验和考试是对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把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学生的学习。
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为分层升降提供依据,从而克服群体中的倾向性问题,矫正和调节教学设计,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 分层教学的成效
3.1 学生成绩有较大提高。(2006学年度实施分层教学后高一(13)、(14)班与全年级学生数学成绩数据列表比较)

3.1.1 经过一年分层教学的实施,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看到,学生总体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这证明了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疏通了知识传达渠道,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
3.1.2 从每个学生的情况看,实施分层后个人成绩较前都有所进步,他们接受知识的敏锐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迁移知识的自觉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开发能力得到加强,学习品质有所改善。
3.1.3 学生成绩的普遍提高,证明了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实际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启示我们积极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提高成绩的关系,促使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深入到每一堂课。
3.2 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刻苦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全体学生,虽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艺大有裨益,对师德修养、敬业乐业精神也是一大促进。
4 分层教学的体会
4.1 分层要谨慎。分层前要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分层后要进一步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下层学生易产生自卑感,应多予以认可和鼓励,上层学生易产生骄傲情绪,应予以激励引导,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视学生的学情发展,灵活、动态地进行层次微调。
4.2 目标定位应遵循二个原则:①“下保上不封”原则。保证下层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使中层生向上分化,允许上层次的学生超出大纲学习;②“跳一跳”原则。“跳一跳”就是要给各层学生提出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困难的目标,使教学活动超前发展。
4.3 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都带有很浓的同一性和强制性。“一刀切式”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真正理解“人才”的内涵,而不要仅仅只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其次,要以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积极引导学生先参与学习后主动学习,感受获取知识的喜悦。再次,要改变师生之间命令与服从式的交往,成为合作式、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4.4 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反映,认为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分入同层次班后,同学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反映说明了分层次班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分出梯度的依据并不明确,学生也不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进步,这些有待进一步解决。
收稿日期:200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