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朝法制的终结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s8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隋朝二律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现今法学界对其普遍评价不高,特别是对隋炀帝时期所创《大业律》更是认为是法律发展的一种倒退。但当我们抛开以往的思维定势,根据其社会历史背景客观公正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业律》也是值得肯定的,它曾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后世法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大业律》制定的缘起缘由
  大业二年(606 年),隋炀帝命牛弘等人更定新律,大业三年(607 年)四月,新律编修完成并诏告天下正式施行,这就是颇受后世争议的《大业律》。在隋炀帝着手制定《大业律》时,隋代已有一部颇为美备的律典,即《开皇律》。隋炀帝为何不采用已制定法制各项已臻完备的《开皇律》,而要再更定新律呢?
  其一,从史料所反映的情况看,隋炀帝颁行新律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缓和因文帝末年禁网深刻、刑罚滥用而激化的社会矛盾,以维护政权的稳定。文帝晚年滥施刑罚,不复依律文断狱,这种践踏法制的行为,致使上行下效、苦力横行的局面发生,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于是炀帝颁行新律以补偏救弊就变得势在必行。
  其二,隋炀帝即位之后,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和数次的江都巡游,南北之间经济文化上的交往和融合进一步加强,由此益发需要一部能够反映南北文化融合的律典产生,以适应新的历史环境。但《开皇律》在江南的实施效果远比不上关中和山东地区。这主要是由于简单粗暴地将其推行于南方,而未能根据时势的变化,对原有的律典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统一局面下对律典的新要求。《大业律》的篇名实际上吸收了《梁律》中的关市、受赇,仓库、厩牧四篇①,明显糅合了南朝律典的因素。《大业律》的这些变化,适应了南北统一新局面的要求。
  其三,《开皇律》虽为一代良典,但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突出表现在仍保留株连制度。《大业律》在继承《开皇律》大多数律条的基础上,对这一制度做了更改,如"开皇旧制,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②大意为按开皇律旧的规定,对谋反、谋叛分子的子弟,实施禁锢不得为官的严厉处罚。然而炀帝诏令"诸犯罪被戮之门,期已下亲,仍令合仕,听预宿卫近侍之官"废除了这一条款。这样做一方面缩小了株连的范围,使亲等较远的无罪亲属免受株连,另一方面则为国家人才的选用扫清了一些障碍,因而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由此可见,大业律并非如后世所言乃是一部恶法,其不仅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局面,而且能应时而变,对开皇律中的不足之处予以改革,但为何长期以来,对于《大业律》的影响,学界少有提及。原因可归于以下两点:
  一是隋炀帝的政治举措导致隋朝的速亡,隋仅历经37年而亡,迄今已近千年,社会的更迭,文献资料更是少的可怜,它创立的各项制度迄今很难探寻研究,很难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二是《大业律》的失传使我们对其缺乏了解。《开皇律》和《大业律》的律文在南宋战乱时即已亡佚,而继之而起的唐代立法其所散发的光辉掩盖住了包括《大业律》在内的隋代的制度文明。但实际上唐承隋律,而作为发展的《大业律》也是唐律的法律渊源是不可默认的,但为何后世学者对其确始有误解呢,其原由还是在于炀帝以法坏法、有法不依、滥用酷刑,以致"君臣怨嘬,天下大溃"。
  二、《大业律》的废弛
  炀帝在《大业律》颁布的初期有感于文帝末年坏法弃法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且为了彰显大业新朝的新气象,尚能循律典行事。但好景不长,处于全盛时期的隋帝国,却在九年之内便走完了一个王朝从兴盛到灭亡的全部历史周期。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大业七年(公元 611 年)征伐高丽的失败是重要的转折点。这次征伐的失败激化了炀帝统治初期因大兴工役而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引发了大规模的人民反抗。为了迅速压制人民的反抗,隋炀帝将《大业律》弃之不用,开始了大规模、系统性的暴政,直至隋朝最终灭亡。大业七年到大业十四年期间,《大业律》遭到废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频繁地颁行敕令、诏令,破坏原有律典的相关规定。诏令、敕令作为隋代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起着顺应形势变化,补充律文不足的作用。但是,这种法律渊源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容易受到君主意志的左右。其次,敕令、诏令毕竟不是国家法律渊源的常用形式,若频繁以敕令、诏令破律、代律,则将无法确立作为经国常典的《大业律》应有的权威性。
  其二,大规模地律外用刑。如杨玄感兵败之后,在被诛杀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被裹挟或受欺骗而加入杨玄感军队的,大部分或可不予用刑。然而隋炀帝不加甄别,一律处以死刑。
  其三,加重律典明确规定的刑罚。这种情形在大业七年后表现得相当普遍,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加重刑罚的执行手段。以已废除的轘裂、枭首、磔等死刑执行方式取代绞、斩。另一种方式是提升刑种加重处罚。一则在刑种上大大提升,直接入死,二则不考察损败的价值多少和损败产生的原因,单以结果论罪,其刑罚的苛刻滥酷,可谓深矣。
  三、《大业律》的影响
  如前所述,《大业律》并非如后世所言的那么不可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仍代表着较高的立法水平,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指出:"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能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亡也。"③这说明了隋律对后世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大业律》的影响可分为两个层面:④
  1、对随后唐代立法的影响,这称之为纵向的影响(表现为法律的继受)。《唐律》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无可置疑,其对亚洲各国封建法律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但是《唐律》是以《开皇律》为蓝本,而作为《开皇律》的发展,史书中虽未有贞观修律直接因袭《大业律》律文的明确记载,但参照和借鉴或许是存在的。
  2、对周边诸国立法,尤其是日本立法的影响,这称之为横向的影响(表现为法律的移植)。《大业律》对东亚诸国立法曾产生过影响,其中,日本最具代表性。对此,日本著名汉学家宫崎市定先生指出:"中国隋朝在东洋日本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别的暂且不表,使中日两国真正走上平等睦邻外交之路者正是隋炀帝和日本的推古天皇,这一点众所周知。"⑤
  正如前述,隋朝二律适应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门阀制度衰落的历史发展趋势,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于法系一源的系统性特征,代表了当时立法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封建法制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良好的法制,但却没有能够保持始终。这固然与封建社会皇权超越于法律之上、封建社会皇权的不可制约性当时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与背景有关,但隋文帝统治后期和隋炀帝在位期间有法不依、滥用酷刑,确是隋二世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统治者的种种毁法行为加速了隋朝走向灭亡的过程。
  四、由古即今的结论
  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曾明确指出:"世无无法之国而能长久者。"⑥法败则国亡,《大业律》废弛后隋帝国在八年之内速亡的事实无疑为沈家本的这句十一字箴言做了最好的注解。重视法制建设,是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而严格执法,则是健全法制的关键所在。在我们大力提倡法制建设的今天,虽然法律规范的设定已相当完善,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仍然存在不少缺陷。我们现在所应做的,就是切实有效地遵循法律行事,将法律的精神真正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唯有如此,才不会重蹈炀帝大业的覆辙,真正体现出现代法制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注释:
  ① 《隋书·刑法志》
  ②《隋书·刑法志》,第 716 页。
  ③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九,第 630 页。
  ④张维:《大业律研究》2011年硕士论文
  ⑤[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邓经元、骈宇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年版,第 47 页。
  ⑥ [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邓经元、骈宇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年版,第 47 页。
  作者简介:张弦(1991-),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大学法学院13级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毕生所追求的事业.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所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讨论,为学校的英语教师提升能力提供一个专业的可行的方案.在本文中,着重讨论了同窗指导这一方式的理论基础,重要性,如何实施这一方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在校的英语教师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教师能力提升; 同窗指导; 第二语言教学; 重点高中  A Scheme for English Teach
期刊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三十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一重要决策给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排球赛事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排球在海南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群众基础,加快发展海南排球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开发文化旅游活动,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创新绿色发展,加速海南自贸区的建设进程。基于排球文化产业在海南省的重要影响力和地位,文章选择把历史悠久的海南省“力加杯”排球联赛作为个案展开研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从而保障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能够取得预期收益,对促进海南省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结果:
  1.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现状。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级别从2006年首届洲际2.2级晋级为UCI职业系列赛,赛事里程不断增加;竞赛线路所途径市县点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8个;比赛时间由6天增加到9天;比赛车队从16支增加到20支;奖金从10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工业规模持续扩大,大量被滞留农村的劳动力因此迅速转型,加之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留守儿童”应时而生。近年来,“留守儿童”规模悄然庞大,因其心理、安全、教育等问题凸显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对其健康的研究却一直被“边缘化”,成为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中难以解决的“痛点”。海南省乡村人口比例(60.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40.4%),庞大数据背后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与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将是当下“健康扶贫”、“健康中国”双重社会背景
教案设计不仅是教师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学方案,而且也是对预期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设计与描述。因此,在大力开展高中体育观摩课活动下,不仅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且也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为规范海南省高中体育观摩教案设计,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摩与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海南省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及第十二届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中的35篇教案进行研究,找出教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参与活动对象不均,
为推动三亚市体育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体育旅游、系统科学及系统动力学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并着重对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的三大动力系统——经济动力系统、资源环境动力系统、社会文化动力系统的可量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同时对三亚的蜈支洲岛进行了案例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结果
  (一)旅游业仍然是主导三亚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而体育旅游作为特殊的旅游形式,其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占比正逐步显现,文体产业发展丰富多彩,体育旅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分析与统计法,抽查了重庆市10所小学的300名小学生(一到六年级)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家庭哪些因素对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程度有影响,以及各因素对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程度影响的相对风险比。针对影响因素的风险比不同,学校、政府、家庭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让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程度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为中国足球后备人才提供充分的保障。本文以家庭为着力点,为重庆乃至全国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理论。对广大小学生群体参与足球运动的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提高文化自信、文化互通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进一步开放,吸引愈来愈多的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深造,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这给高校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进行来华留学生体育教学建设中需要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注重本国国情和本国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使留学生体育教育既有国际化的先进性,又具有本国特色的本土性。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传统体育文化势在必行。
  金华龙舟邀请赛自2017年举办至今,值得注意的是金华市国际留学生
摘 要: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主要是对向无权处分人追偿的负担和追偿不能的风险的支配。不真实权利外观的形成是讨论善意取得制度能否适用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必然条件;所有人和买受人之间的风险支配能力的差异是判断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一般标准。在所有人与买受人风险控制能力相当的情况下,防患成本成为判断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补充标准。  关键词:不动产;冒名处分;善意取得  实践中屡屡发生有人冒充房屋产权人进行"二手
期刊
高校高水平竞技自设立以来,虽然参与人数与办队数量不断增加,赛事场次逐渐增多,地位逐渐提高,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寻求解决方法,对比高校高水平竞技发展完善的美国,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在顶层设计和核心理念上缺失,理论指导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了高校高水平竞技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了制约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蓬勃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因素。我国关于高校高水平竞技核心理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核心理念为主题的研究尚处于对美国高校高水平竞技核心理念的理论分析阶段,而对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核心理念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