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的背影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v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景致,滋长福祉。一种技艺,桑梓民生。
  宏阔大地和劳动智慧,衍生了代代相传的技艺,由这些行走在乡村的平凡人在民间千百年传承、流传。他们的智慧,飞舞于指尖的灵巧,凝聚的精气神,超越机械的工厂制造,给人们带来的是难以言说的农耕的满足和安宁。
  让礼村的器具多为木制、铁制,或木铁合制。村庄匠人中,最忙碌者当属木匠。千株万木,木匠取之求变,师承鲁班,天工开物,运斤方圆。转墨斗而生以奇线,舞锛刨而飞于妙观。普通村民,住有房,睡有床,舒舒朗朗有门窗;坐有椅,写有桌,衣服杂物有柜箱,复有磨具碾具、辘轳锄犁……又如庙堂寺院、亭台楼阁……斗形弯影,安居乐业,全凭木匠一双手啊。
  村里也有铁匠,他们用钢炭笼火,用风箱猛扇,火里炼铁,去粗存精。老铁匠用小铁锤,小铁匠用大锤。叮叮咣咣,大小铁锤相互配合,一张一弛,一重一轻,互相补充,愉悦轻灵。斯时,黝黑发亮的肌肤上肌肉在涌动,年轻人一律眼光凛凛,气势汹汹,热汗纷扬;年长者,气息沉稳,眼神温和,看定火候。小铁匠没有技巧却有蛮力,老铁匠失去气力却深谙火候,用小锤来修正大锤的鲁莽和过失。
  村里泥瓦匠人自古都有,他们最早时给窑洞砌窑面,安装天窗门户,后来村庄始有地面以上的土墙房屋。他们一双大手,一把瓦刀,砖瓦木石,脚手高架,栉风沐雨,为他人造安居之所。初春,暖洋洋的,原上原下青春一片,这时候,地开冻,水温热,是开工凿窑盖房的好当口。深秋,风大一阵小一阵,风来时,草被吹得翻白,像滿原白花;风一过,草又成了暗绿色,这皆是泥瓦匠人出活的好季节,他们要一直忙碌到年关土冻实时止———所有接近大地的工作,都有诗意。
  窑洞里硕大宽展的土炕,可以横躺竖卧六七人,土炕是由泥坯盘成的,泥坯也叫“胡基”。村庄有专门打泥坯的匠人,这种匠人,吃的是力气饭。泥坯就地取材于黄土,在农闲时,又逢雨后,土质绵软湿黏,村人就请匠人来。用一木模具装满湿土,用一石质锤子砰砰击打夯实,取出来排列整齐晾晒,干透后坚硬如砖石,用来盘炕。
  石匠是越来越少的一种匠人了,他们的工作全在野外———攀岩钻谷,打锤系绳,在石壁上放炮取石,敲打成石磨盘、碌碡、牛槽、马槽,十人大杠抬到家家窑洞里。顺便把各家用坏的石器帮忙移到外面去。他们的讲究是,只要是石头制成的大东西,石磙、石槽、石磨,只要残了,万万不能放在家宅里。
  石匠说:“石磨盘、牛槽马槽本来就在大石头里,我不过是把它周围没有用的石头敲掉,把它们拿出来而已。”
  石匠还有一个捎带的活儿,就是挖一种“白土”送给四邻。这是地下蕴藏的一种非金属的物质,白中泛蓝,人们把它叫“白土”或“蓝土”,可以当作涂料用来粉刷墙壁。把白土晒干碾面,和成糊状,刷在墙上会放出一种淡淡的清香。
  小炉匠是一种热闹的手艺。村里来了小炉匠,往往朝人多处钻,钉锅钉盆钉陶缸,叮叮当当,噌噌嚓嚓,遂有老人孩童围拢,忙煞婆姨大娘。东家提来个裂口的锅,西家抬来个有豁口的缸,左邻端来有缝的盆,右舍捧来缺口的觞。杂七杂八一地,横三竖四排行。小炉匠人不急不慌,叼起一根烟卷,眯着眼儿忙,修旧利废,补裂修纹。
  油漆匠全凭一支画笔、一板油刷,谁家请木匠做了新箱子新柜子,便请油漆匠在上边画上鸳鸯福禄,熊猫吃竹,青山黛岳,丹华翠箐。一物一景,水起风生,滋生福祉。
  裱糊匠人,一盆糨糊一条凳,一把剪刀一卷绳。农历春节前最忙,乡村喧腾,他们却静心屏气,用苇秆绑扎屋顶,为主人遮住房顶落土,为老屋增添气色。如果主人厚道,他们还会捎带请来“财神”,贴上“福兽”。
  编苇席的叫席匠,用的材料是芦苇。席匠看似不经风吹日晒,却是个苦力活,弯腰低头一蹲就是一天,且苇刺会经常扎到手指头,血迹斑斑。编一张苇席最快也得两三天时间,需要经过选苇、破篾、浸泡、碾轧、分苇、编织、收边等诸多工序。席匠左手拿着苇梭子,右手推送着芦苇,随着嘶嘶的声响,剥得光溜溜的指头粗的芦苇穿过苇梭子,便四分开来,变成薄如羽翼的篾条。细长的篾条很容易折断,洒水经过一夜的浸润,再用碌碡反复碾轧,便薄如纸张韧似牛皮了。手拿一把篾条,从一个边角开始编织,然后沿着两条边逐渐铺开,这叫踩角起头。只见左手抬,右手压,一根根篾条在席匠粗糙的手上,上下翻飞,错落有致。挑一压二,隔二挑一压一,挑二压三抬四,或交叉、或平行,时不时还用撬席刀紧一下缝隙。原本各自为体的篾条聚到一起,便成了互相交织、纵横交错的苇席。那白云似的苇席如长了翅膀般,在匠人身下,先是筛子大,再是磨盘大,最后便成了一片金黄。编席编筐,重在收边。一张苇席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收边,这是编织苇席的最后一道工序。
  还有两种坐地的作坊,粉条坊和酒坊。
  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的日照时间长,水分少,土质好,利于洋芋生长。这里盛产好洋芋,就像出美女一样全国闻名。洋芋亦是这里的主食,天天顿顿吃洋芋,然后就是洋芋淀粉做成的粉条。每年冬季农闲,农户会挑选最好的洋芋粉碎磨浆,滤制粉芡,制成粉坨,户外冷风飕飕,室内热气翻腾。待加工成粗细不一、又圆又扁的粉条,村村落落,一挂一挂银丝般地晾晒,构成冬日暖阳下一景。
  酒坊在村庄又称为烧锅。酒具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糊涂的人喝了更糊涂,智慧的人喝了更智慧。烧锅里烧出来的酒是纯正的粮食酒,度数高低不等,用时直接用罐子提取,其功效在快人之意,发人精神,使愁苦的农人乐观。随着蒸馏技术出现,酒之烈度不断提高,村庄人已不再喝自己烧锅酿造的酒了,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里买来的玻璃瓶装的勾兑酒。于是,饮酒器具不断变小,由碗及杯,再到盅,巨觥之饮不复见———精致的生活,正在淹没着村庄雄放的灵魂。那弥漫流淌在一座座古老地穴窑洞与一片片山原村社的雄放之风,已经离村庄远去了!
  村民蝼蚁般生活的热情和执着,一代又一代乡村文明的记忆,因为有这些手艺的朴实与温暖,变得鲜活而值得留恋。
  这些手艺人,老者师傅一一死亡,年轻徒弟纷纷转行。
  匠人们的灵巧,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手艺以及纯粹的快乐,连同他们带给村庄的快乐,都随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似乎从来也没有出现过……
  摘自《拂挲大地》
其他文献
我到一个城市去讲课,一个企业老板到机场来接我。路上他给我讲了个故事,是他亲身的经历。有一天他想开车出去办事,可是发现车牌子被拆走了。小偷留了一个纸条夹在车窗上,上面写着:“先生,对不起。我把你的车牌子藏起来了,你要是借我一百块钱,我就会告诉你到哪里取回车牌。如果你不想给自己找更多的麻烦,请把钱放到XX地方。给你个忠告,按照我说的做,绝对值。”一百块钱是一个很微妙的数目,显然小偷的开价是经过深思熟虑
我认识这样一个长辈,长得德高望重,和年轻人聊天的时候更是高深莫测到令人发毛。前辈总是点一根烟把面目隐在烟雾中,眼睛斜着半开半闭。可想而知,坐在对面的人是多么的惶恐啊。小年轻們前倾着身体哇啦哇啦说个不停,简直要掏尽平生所学。若是讨好成功,这长辈就会沉吟良久,过了好半天才给出终极褒奖———“我觉得你不像个80后。”这是从他那里能得到的最高评价,妙就妙在这个句子是个半开放的命题,所有人都能自行意淫出后半
老母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影片《哼哈二将》的摄制过程中。没能赶上葬礼。我是晚了一个星期才回到老家的。按仪式焚香供奉后,我想趁尚未下葬前,见见老母的遗骨。打开佛龛上的骨灰盒,看到了老母的遗骨。突然冒出一股强烈的不愿与老母离别的感情。我咯吱咯吱地咬啮遗骨。在一旁的阿妹们叫起来:“不能这样,快点住手!”阿妹们以为我的头脑失常了吧。不,不是的。那是难以解释的冲动。当时,无论如何不能与老母分别的强烈欲望左右着我
父亲是一名反扒警察,他抓获的小偷不计其数。用他的话说,反扒警察就得练就火眼金睛,能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发现小偷,然后跟踪,在其作案时闪电出击,人赃并获。父亲常说,优秀的反扒警察就是一位好演员。试想一下,身着便衣混在或游客或乘客或病人或商人等等的人群当中,不能另类,否则便引起小偷警觉,因此,就得在什么场合演什么角色,这样才不会打草惊蛇。同时,跟踪小偷要自然,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容易
雨微是一个温柔娴淑,端庄大方的姑娘,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一所中学里任教。由于刚刚参加工作,尽可能让自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她只是不想误人子弟,把满腔的心情都花费在了那些天真的笑脸上,她觉得这种生活很充实,很开心。为了这份开心竟然让自己美好的青春渐渐蹉跎。看着父母眼中的那份渴盼,她不得不像那些俗之又俗的人一样走上了相亲之路。在相亲的过程中她认识了那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乔培。乔培是一个生意人,从他的外表
那是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娘正在打着点滴,一滴又一滴,从高空掉下,掷落有声……我急急地问娘,您高烧,烧到好多度?娘说,我试了体温的,毛毛烧,年轻时经得住。唉,年岁大了,不中用了,只好来吊一瓶水(点滴)了。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过脸去。坐在对面桌上的医生,急急地接了话:还毛毛烧,都40度了,幸亏来得早……娘马上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
你走了,马尔克斯,一个寻常的日子,你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你曾经的孤独……你那本传世的书,《百年孤独》,此刻安靜地躺在我的书柜里。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子没去翻动它了,蒙上了薄薄的灰尘,微风轻拂,灰尘四处逃逸。遥想那一年,我第一次知道了你的书,但我并不经意你的名字、你的国度、你的年龄。我想我知不知道这些对于你来说并不重要,你是永恒的,你是属于全人类的,我懂得你的孤独,世纪的孤独,这种孤独也是人类所共
手机被佐罗碰到地上,屏碎了,懒得搞,就将就着用———生活一旦有一件事情开始将就,需要将就的事情就潮水般涌来,让你将就不下去。早晨发现冰箱门是虚掩的,好像剩菜半夜出来偷情,留下手尾似的。但想想是我,半夜开冰箱喝酸牛奶。打开以后没关好———不是没关好,是冰箱坏了,不那么容易关好了。没太大的损失,但经过一夜,里面的一袋带鱼就变质了,搞得蔬菜格里的东西,都是带鱼的味道。带鱼是市井生活的符号。煎好的香香的带
中国有句成语叫不求甚解,是说有些人读书很多,但都囫囵吞枣没有读懂。小孩子我们可以强迫他们进入阅读,那么成年人除了也需要强迫自己以外,还需要有一个怎样选择书籍的问题。这个方法叫做:读己所喜,多求甚解。你怎么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欢这本书呢?做减法:一本书,看第一页;再看中间一页;再看最后一页。就看三个地方,喜欢就读,不喜欢放下,就这么简单。当然,有可能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但是没有关系,就像我读《金刚经》一样
大家争论问题,有一位,坏毛病,总要从对手群中挑出个厚道的来斥问:“读过几本书呀,你就说话!”这世上有些话,似乎谁先抢到嘴里谁就占了优势,比如“您这是诡辩”,“您这人虚伪”,“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呀”———不说理,先定性,置人于越反驳越要得其印证的地位,此谓“强人”。问题是,读过几本书才能说话呢?有标准没有?一百本还是一万本?厚道的人不善反诘,强人于是屡战屡“胜”。其实呢,谁心里都明白,这叫虚张声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