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清肝再生机制对于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手术技术的创新及改进有重大意义。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对于ALPPS手术方式的改进,分析了各种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机制并归纳了国内外ALPPS术后肝再生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门静脉血流压力、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细胞外基质及气体信号分子的调节以及富氧环境都是术后肝再生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SIRT2蛋白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5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肿瘤原发组织、肝转移组织和6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原发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IR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预后的关系,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的侵袭能力,qRT-PCR法检测E-cadherin和MMP2的mRNA表
结合临床常见影响因素探讨彩超BI-RADS分级3类或4a类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分层处理策略。在2 712例患者中,有164例患者最终确诊为乳腺癌(6.0%),其中彩超分级3类的患者1 982例,确诊恶性肿瘤38例,占1.9%,彩超4a类者730例,确诊恶性患者126例,占比17.3%。在彩超BI-RADS分级4a类的患者中,年龄>40岁(P=0.000)、绝经后(P=0.000)、单发(P=0.00
期刊
目的评估改良Bascom臀裂抬高术治疗慢性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北京二龙路医院行改良Bascom臀裂抬高术的53例慢性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本组53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一期愈合49例,切口并发症4例。平均随访(12.1±4.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改良Bascom臀裂抬高术治疗慢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TAD2在HC的表达情况,分析ATAD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C组织中ATAD2阳性表达率70%(57/81),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的7%(2/
本研究目的是对比超声刀与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疗效。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间上海仁济医院施行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6例患者,术中分别应用超声刀(24例)和单极电剪(22例),结果表明,单极电剪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短。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平滑肌蛋白22(SM22)在急性缺血性肠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两组内再分成6小组,每组8只。实验组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对照组仅行腹腔开关术。分别在手术后0.5、1、2、4、8、12 h从右心室中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SM22浓度。处死大鼠,在回盲部近端切取长约10 cm小肠组织,行HE染色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肠组织中S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恶性肿瘤手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中心收治的42例经三维重建评估后行手术的肝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规划切除及术后实际切除体积的差异。结果42例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3±10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10±482)ml,28例患者行肝门阻断,术后4例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目的探讨同期免T管腹腔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妊娠继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妊娠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因急性胆管炎入院,处于妊娠中期,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显示胆总管内结石直径均小于胆囊管直径,其中3例患者胆囊内多发小结石。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及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长88~150
期刊
在我国有众多的肝炎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继而演变为肝硬化,因其机制复杂,并发症多且凶险,目前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肠道微生态的作用及功能逐渐被解析清楚,同时,基于"肠-肝轴"的联系,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从而防治肝硬化并改善宿主健康状况的策略也正渐渐兴起。然而,其所涉及的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拟从肠道微生态与肝硬化相互作用的角度对现状和进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