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关键词:重视教材;教学思维;重视实践;教学应用
  【中国分类法】G633.6
  
  
  
  在许多同学和老师看来,数学课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学科。但是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一直把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到最后学生学得累了,老师教得累了。如果能使数学课堂“活”起来,学生就会喜欢数学老师和爱上数学课,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成绩……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活”起来呢?课堂“活”而非“热闹”,要敢于“放”,让学生手、口、脑一起动起来,真正在“活”字上作文章,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取得成效.
  一、重视教材研究,让教材合理“动一动”
  教材作为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媒体和知识载体,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性要求,不可完全丢弃,而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材不可避免会滞后于时代发展,有时甚至与时代发展相脱节,数学教学活动化首先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内在需要出发,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灵活组织和处理教材,变书本死的内容为课堂上活的知识,这正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给教材动手术,用活教材,活用教材”,深刻领悟教材内涵,科学增删调补,灵活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数学教学活动化的前提。
  1.充实内容,设置活动空间
  教材中某些课时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没有提供详尽的教学材料,科学合理的充实可拓宽信息渠道,更有利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与创新的机会,并能诱导学生勇于专研,积极思维。如《圆面积计算》的设计,不能仅局限于书本提供的一种转换形式,而可在等分转化思想的基础上,启发认可学生把圆形转化成三角形、梯形等多种方式,这样既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实施也证明,学生的学习活动确实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化的内涵。
  2.重组教材,探究活动途径
  教材的内容结构是根据学科的科学系统编排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必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重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样设计就更体现、反映出重组教材的优越性。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分数吗?说几个分数给老师听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一开始的活动气氛就被调动起来,“你在哪儿看到过分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活动化”的原则,“你知道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吗?你会得到一个分数吗?”老师布置了学习探究的任务,把大量的时间设置在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这样,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体现得非常突出,而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正是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有效途径。
  3.开发扩展教材,促进活动内需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时,在立足于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适当、适度的扩展和开发,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活、生产、科技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能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教学时不断以全新的面貌、形式、方法、学法面对学生,促使学生活动欲望越发强烈。及时掌握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趣味、形象寓教于乐;把所学知识活用于生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热情,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二、重视生活教学,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让熟悉的生活事实走进课堂,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真切感悟数学,并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而又让学生自己在随后的实践活动中去发现解决方法,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活动化的特色设计,能使学习成效更显著。
  三、重视操作实践,发展学生思维
  操作实践是发展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化的主要手段。操作能创情境,使学生思维更积极。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教学的重要特点是知识的抽象性,如果把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就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应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多让学生操作,并与数学游戏、练习结合,寓教于乐,可达到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中高年级同学在操作中,可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促使他们在操作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活跃思维,从而不断有新的发现与创造。在操作活动中应大胆实施“变验证性操作为探索性操作”。在好多教材中,由于知识的严密及科学的规范性,书中把结论告诉了学生,仅需要学生去验证一下而已,如这样教学,只解决了“是不是这样”的问题,缺乏积极的探索研究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期下去只会培养出一群死读书不会创造的人,应严格摒弃这种做法,明确要求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四.教学应用实践化,知识应具多面性
  应用数学知识改善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知识的应用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知识多面性,学会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作出决策的能力,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如此良性循环,才能让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应用意识和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艰辛的,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需不断努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数学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数学的才能,体会数学的乐趣。数学学科活动化正是确切地诠释《课程新标准》内涵的全新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开创了数学教学的全新局面。
  
其他文献
摘要:美术应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创造力,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美术和其他相关文化的结合。使学生在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感受美术带给他们的心灵美。本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创设和谐、愉快的美术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创造,感受美术之美。  关键词:理念;快乐;创造  【中国分类法】:G623.75        美术,是陶冶性情的
2016年是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第一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向中高端转型,经济形势进入
摘要:本文从“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教育理念出发,分析了生活化的化学学习情景创设的必要性,探讨出从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社会问题、科技发展来创设生活化的化学学习情景,并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化学学习情景;创设  【中国分类号】G633.8    一、生活化的化学学习情景创设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之一“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对教育的启示在于:教育是
【中国分类法】G434    面对现代社会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学过程,加大了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合理性  物理是自然科学基础,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信息技术恰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相互结合,制作出生动逼真的物理动画,模拟各种物理情境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首选手段。实践证明,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它能将文本、图形、声音、色彩、动画等综合信息性动、形象地传播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
ppp模式下私人企业和政府合作共同建设基础设施,使市场实现了公平竞争,改变了政府垄断基础设施的局面。但是单靠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甚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