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思想品德教学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同传统的教育相比较,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是发展其他各项能力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依据新课程教育理论,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以下三个阶段来逐步实现。
  一、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扶着走阶段
  扶着走阶段,要求教师事先设计好思路,提出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最后完成教学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启发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要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人们的兴趣往往能使他们集中注意于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动力。
  教学中,我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把日常的行为习惯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使学生达到了解、识记和运用三个层次。
  如讲远离违法犯罪时,除了讲解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外,我还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抵制不良诱惑?(2)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3)怎样正确抵制“黄、赌、毒”的诱惑?(4)怎样看待违法和犯罪的关系?这些问题有的学生能自行解决,有些则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查阅书籍才能解决,但这些问题都跟学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此外,我还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互相讨论,在阅读和辩论中解决心中的疑问,使他们掌握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进而知法守法。
  二、教师铺好路,学生自己走阶段
  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应逐步从“教师扶着走”向“教师铺好路,学生自己走”过渡。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完成认知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为学生开拓出一条光明的攀登之路。
  首先,教师要根据每课的知识结构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教师设计问题要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入手,抓住问题的中心和教材叙述的思路。问题要难易适中,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同时还应具有系列性,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如讲“人字的意义”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2)如何善待生命?(3)怎样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4)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通过阅读、讨论、探究学生都能得出结论,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饱满,这不仅传授了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其次,教师要指导课堂讨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与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达到认识的正确与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讨论摸清他们的思路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培养了能力。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在辩论中要掌握时机,在关键时加以引导。同时,教师不要轻易进行“对”或“错”的判定,而应引导学生在辩论中自己进行判断。
  最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当辩论达到预期目的后,教师应归纳总结。一是归纳知识,查漏补缺,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二是突破重点、难点。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表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做到即时评价,从而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高度统一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习是第一性的,处于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性发展,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科目,所以更应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现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总结。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思考,才能使其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承担社会责任”“热情为他人服务”“报效祖国”“神圣的使命”等都存在着联系,学生初步思考、分析、归纳后,再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积极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结论,与自己的结论进行比较,就能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正确、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的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创新,进而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指导学生创新阶段
  这是自学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一般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专题研究,或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课题。
  实践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到社区了解人们的生活状况、行为习惯、思想动态、环保意识、法律意识、人际交往、生活水平等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分小组进行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再回归课本的理论。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掌握得既牢固又深入。适当地组织学生到德育活动基地进行生动的德育思想教育,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从而能更好地运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虽然划分了三个阶段,但这三个阶段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相互交错没有明显界限。在运用时,教师应视情况灵活掌握,不论哪个阶段都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知识、能力水平为依据,以课本为依托,以教师为指导进行。
  综上所述,培养自学能力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本文从消除认识误区、建构训练体系、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生活阅历、体验写作成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写作教学的成功之路。
【摘要】将美术、音乐的有关内容引入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功能,调动学生多器官的参与,开发大脑的前瞻潜能,能激活语文教学的氛围,发酵情感,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美术;音乐;情感;发酵    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瑰宝,它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多少年来,语文课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多少代人学习它运用它,同时感受着它的博大精深。今天,语文教学面临着21
摘要:通过助学贷款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是一项德政工程,它兼顾了多方面的利益,惠及当代,着眼未来。本文就是想通过具体的分析来阐述贷款学生、高校、经办银行、国家在整个贷款链条上的受益情况,以便加强对助学贷款工作意义的认识,坚定信心,不断完善细则,让这项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弱势群体,造福子孙。  关键词:助学贷款 受益 分析    高校扩招以后,上大学需要学生个人支付一部分费用。大量家庭经济困难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小事件,老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瞬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把事件描述出来,就有可能是一篇富有个性的作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的正确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强化计算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要充分重视解题的灵活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从而给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可是,所有数学能力的提高,其最基本最灵魂的还是计算的正确率。只有计算正确了,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数学知识才能像流水般继续往下学。尤其是低段,作为真正
中学语文教师应培养爱国情感、审美情感、天伦情感、爱情情感、博爱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体验各种情感经验和情感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素质
由于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较复杂的光、热、电磁.有宏观、有微观,有直观、有抽象,要求学生既要有丰富的形象
有些话我藏在心底,很久很久不敢说出口,现在,我终于鼓足勇气,把这些话借着我的笔尖,毫无保留地向你倾吐出来,
每一个新媒介的出现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随着4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从PC向移动智能终端变迁,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传播载体,其未来的主导作用正逐渐凸显。作为一种全新的
摘要:物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检验物理规律的正确性,而且是探索和揭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中学物理教学要转移到以实验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切实完成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就要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作风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