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瓦格

来源 :译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典侦探乌尔夫·瓦格是个不懂浪漫的男人。乌尔夫是丹麦语,瓦格是瑞典语,翻译过来均为“狼”的意思。他结过婚,但當妻子决定独自定居澳大利亚时,这段婚姻便无疾而终了。令他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很适合单身生活,尽管有时也会感到孤独。
  对于别处的人来说,斯堪的纳维亚的孤独感似乎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强烈,也许是因为单调乏味的风景,也许与文化期许有关,总之,作为一个孤独的瑞典侦探,他的生活索然无味。即便斯堪的纳维亚黑色小说风靡一时,在国外拥有众多追随者,这些侦探在家里却孤独寂寞,只能眺望一片冰封雪地,或者凝视悠远的寂静夜空。
  当然,乌尔夫有社交生活。他时常去看望哥哥比约恩,也偶尔和表弟去钓鱼。由于缺乏事前准备和周详计划,他们很少钓到鱼。表弟总是开玩笑地说他没有钓鱼的命,乌尔夫倒觉得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比约恩·瓦格是一个小党派“温和激进分子”的领导人。这个党派曾是一个不稳定的政治联盟的成员,而这个政治联盟只享有过17天权力,之后在不信任投票中垮台。比约恩·瓦格自豪地将这一时期称为“我在政府的日子”。他认为假以时日,必能成功。事实上,这个联盟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没有达成一项立法,只制定过四项小法规,但随后都被新一届政府废除了。
  乌尔夫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身材高大,颧骨突出,许多人都说他是瑞典最帅的侦探。他衣着随意,但很潇洒。
  “乌尔夫,”办公室的一位女士曾经说,“你穿什么都好看。”
  乌尔夫对她的恭维不以为然。“我不太在意衣服或外表,”他说,“如果你像我一样,早上离开家时没人跟你说再见,晚上回来时没人迎接你,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听到这话,办公室的女士们陷入沉思。“真是可惜,”其中一人说,“乌尔夫会是个好丈夫。”
  这句话获得大家一致认可。然而,似乎任何牵线搭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曾经有人请他吃饭,把他安排在两个单身女人中间,”他的秘书说,“他在洗手间给我打电话,让我给他打电话,说他得去调查案件。我不喜欢这样,但还是打了。”
  “男人不遵从女人的心愿,这真令人伤心。”一位女同事若有所思地说。
  情人节快到了,乌尔夫注意到商店橱窗里摆满了红色巧克力盒,男人给女人和女人给男人的昂贵礼物,拥抱在一起的情侣们将红色玻璃杯里的香槟一饮而尽的照片,以及其他各种浪漫温馨的场景。乌尔夫皱起眉头。他不赞成这种忸怩作态——纯粹出于商业动机的所作所为。他不必买任何情人节礼物,或寄任何贺卡,这让他松了一口气。如果其他人选择像热恋中的年轻人那样疯狂,那是他们的事,他不会参与其中。
  然而在情人节那天,他收到了一张贺卡。贺卡与当天其他邮件一起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明确是寄给马尔默刑事调查部的乌尔夫·瓦格侦探的。他打开信封,看到里面的卡片。封面图片是瑞典北部某个地方的雪景,一条铁路线穿过这一地区,一列火车正往某处驶去,雪地上画有两颗交织在一起的爱心。打开卡片,他看到用红色墨水写的一行字:做我的情人吧?让我号叫?呜!
  乌尔夫静静地坐着。他合上卡片,随即又打开,再次读了读那行字。“让我号叫”显然与他的名字以及狼有关联,“呜”大概是狼嚎的声音。
  他把卡片塞进抽屉,偷偷看了看偌大的开放式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的几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上司的举动。
  乌尔夫拿起话筒,打了个电话。
  乌尔夫的电话是打给学生时代的一个老朋友。这位朋友现在是斯德哥尔摩国家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负责青少年文学和票证收藏品。几年前,他写了一本在瑞典备受欢迎的历史漫画书,书名为《图片中的瑞典生活——20世纪下半叶瑞典现实写照》。乌尔夫收到了一本赠书,但还没有抽空读过。现在他打电话给老朋友,开门见山地问道:“告诉我,拉尔斯,在瑞典的连环漫画里,怎样表现狼的叫声?”
  图书管理员对这个问题感到有些惊讶,不过,国家图书馆每天都会收到千奇百怪的问询,这个问题他倒是有现成的答案。
  “瑞典人用‘呜嗷’形容狼的叫声,”他说,“在丹麦,人们则用‘呜’这个词,一个有趣的区别。”听到这个,乌尔夫很好奇,“所以你在暗示,拉尔斯,”他说,“一个在丹麦长大的人可能会认为狼的叫声是‘呜’,而不是‘呜嗷’?”
  “我没有暗示什么,”图书管理员说,“但是,如果你问我是否存在这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他停顿了一下,“我想,这就像问法国人,在法国漫画书里子弹是什么声音。”
  “是什么声音?”乌尔夫问。
  “‘啪啪’,”图书管理员答道,“而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众所周知,它们是‘砰砰’。”
  他们继续聊了一会儿,瓦格问起拉尔斯的蜜蜂情况。拉尔斯热衷于养蜂,那一年早些时候给乌尔夫送了一罐蜂蜜,乌尔夫说味道好极了。
  最后,拉尔斯问:“你为什么想知道这个,乌尔夫?这和你的刑侦工作有关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的。”乌尔夫说。
  那天上午的喝咖啡时间,乌尔夫把部门成员召集到一起,两男两女一共四人。男的名叫安德斯和爱德华,女的名叫克里斯蒂娜和布莉克丝。
  “各位现在都忙吗?”见众人在他桌前的椅子上坐下,他问道。
  大家纷纷摇头。“现在什么事都没有,头儿,”爱德华说,“所有案子都了结了,这是2月份的麻烦——不是犯罪的好月份。”
  “所有罪犯可能都在冬眠,”布莉克丝说,“天太冷了,无法出去撬门开锁。至于谋杀,那需要激情,不是吗?在瑞典的寒冬中瑟瑟发抖不太会产生这种激情。所以,要我说,这不是刑事调查部的好时节。”   乌尔夫点点头。“不利于鼓舞士气,”他说,“无所事事地闲坐着一定很令人沮丧。”
  “说得太对了,”安德斯说,“我讨厌无事可做。”
  乌尔夫靠在椅背上,双手放在脑后。他们知道这个姿势,这是他就要想出什么点子时的模样。他们向前倾着身子,急切地想听听他的建议。
  “我收到了一张贺卡,”乌尔夫说,“今天收到的。”
  他们饶有兴味地看着他,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当天是情人节。
  “今天是什么日子?”乌尔夫问。
  “2月14日。”安德斯说。
  “没错。”乌尔夫说。
  他们面面相觑,乌尔夫有时会让人难以捉摸,这可能就是一个实例。他们认为,这与他的思维方式有关。他制造出一种不透明的膜,然后,以最合乎逻辑的方式,从容不迫地除去模糊的面纱,揭示事物的真相。人们说,这是瓦格的方法,通过归纳和推理分析案情。
  随后爱德华想起来了,“今天是情人节!天哪,我忘了,我妻子会等着贺卡。”
  “给她买一束玫瑰,”克里斯蒂娜说,“带着玫瑰回家,就不会受到指责。”
  爱德华点点头,“我是打算这么做。”
  他们再次陷入沉默,乌尔夫马上就要说些什么了。
  “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张贺卡,”乌尔夫一字一顿地说,“情人节贺卡。”
  爱德华笑了,“不错啊,头儿,有人喜欢你。”
  乌尔夫把手伸进抽屉,取出贺卡。“你们瞧,”他把贺卡递给安德斯,“没有署名。”
  “女人总是这样。”爱德华说。
  “没错,”克里斯蒂娜说,“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也许吧,”乌尔夫说,“但你不认为给侦探寄匿名信会被视为一种挑战吗?哪个称职的侦探不想知道是谁寄的贺卡?”
  安德斯耸耸肩,“除非他闲得无事可做。”
  乌尔夫举起一根手指,“一点不错。我们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做吗?”
  安德斯咧嘴一笑,“你想让我们查出是谁寄的?这就是你想要的?”
  乌尔夫向前倾着身子,“我建议大家把这当作一次训练,这样就是合法地使用工作时间了。我们看看是否有能力查出是谁寄的这张贺卡。”
  一时间谁也没说话。最后还是安德斯打破沉默,率先开口:“好主意,头儿。我们开始吧。邮戳是哪里?”
  乌尔夫把信封递给他。“马尔默分拣中心,”安德斯读道,“所以寄件人住在马尔默。”
  ?“分析得不错,”乌尔夫说,“这将目标缩小到30万人之内。”他停顿了一下,“好了,各位,开始工作。”
  大家站起身来,正欲离开时,乌尔夫说:“克里斯蒂娜,请留步。”
  克里斯蒂娜坐了下来。她将近30岁,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學,主修哲学和经济学。她在司法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认为活力四射的警察工作更合她的口味。她干得很好,几年后晋升到马尔默刑侦部。她是该部门很受欢迎的成员,受到同事们的喜爱和尊敬。
  “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乌尔夫说,“我们已经掌握些什么?”
  克里斯蒂娜耸耸肩,“我们有一张贺卡。在2月的头两周,马尔默肯定卖出了数千张这样的贺卡。这就是我们目前知道的信息。”
  “我想我们知道的不止这些,克里斯蒂娜。”乌尔夫说。
  她诧异地看着他。
  “好吧,”乌尔夫接着说,“我们知道这是寄给我的贺卡。”
  “是的,当然。”
  “我们还知道,给我寄贺卡的人一定认识我,否则不会寄出。”
  克里斯蒂娜同意这种看法。
  “这意味着,”乌尔夫继续道,“这个人一定经常见到我。”
  克里斯蒂娜点点头,“没错。”
  乌尔夫没有作声,目光转向窗外。外面的街道上,阳光照射在潮湿的人行道上。晴朗的天空寒冷而又空旷,仿佛城市屋顶上的一个浅蓝色的穹顶。
  “你认为我们对寄件人还知道些什么?”乌尔夫问。
  克里斯蒂娜笑了。“没有了,”她说,“至少,据我所见。”
  “看看这张图片。”乌尔夫将贺卡递给她。
  “积雪,”她说,“还有一列火车。”
  她把贺卡还给乌尔夫。
  “人们出于一些特殊原因选择贺卡,”乌尔夫说,“他们对图片的选择在潜意识里受到很多东西的影响——他们的审美意识、情绪、个人背景等。你瞧,图片会有很多关联。”
  “嗯,”她说,“我明白。”
  “所以,”乌尔夫说,“买这张卡的人一定喜欢火车,火车对她来说一定意味着什么。”
  克里斯蒂娜迟疑了一下。“可能,”她说,“但是……”
  乌尔夫举起手打断她,“我认为这个人曾经住在某个偏僻的地方,一个遥远的小镇。火车可能代表逃离偏远小镇生活的交通工具,也可能是通向大城市繁华生活旅程的象征。”
  克里斯蒂娜没有说话。
  “其次,”乌尔夫继续说道,“我们在措辞中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寄贺卡的人用丹麦语来表达狼的声音,而不是瑞典人的方式。”他停顿了一下,“这意味着她小时候在丹麦生活过。”
  他看着克里斯蒂娜。她警惕地注视着他。
  乌尔夫笑了,“那么,出于好奇,我想问一下,你小时候住在偏远的地方吗?”
  她点点头,“碰巧我是。”
  “碰巧,”乌尔夫重复道,“那个地方有火车站吗?”
  她又点点头。
  乌尔夫用手指敲着桌子,“我记得你曾经告诉我,你去斯德哥尔摩上大学之前在丹麦生活过四年,对吗?”
  克里斯蒂娜嫣然一笑,“可以这么说。”
  乌尔夫向后靠在椅背上。
  “谢谢你。”他说。
  在随后的沉默中,乌尔夫拿起贺卡,又仔细看了看。
  “你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平静地说,“今晚能和我一起吃晚饭吗?我知道一个好地方,一家北方特色餐厅,我记得名字叫‘狼穴’。”
  克里斯蒂娜又笑了笑。
  “我读过顾客对它的点评,”她说,“人们都说很好。”
  “那么,”乌尔夫说,“7点?”
  她点点头,表示默许。
  “很开心收到你的贺卡,”乌尔夫放低声音说,“谢谢你将爱情带回我的生活。很遗憾,近年来它一直被排除在外。”
  “你一直很忙,”克里斯蒂娜说,“可以理解,有那么多案件。”
  “我们永远不要忙得忘了爱情,”?乌尔夫说,“永远。”
其他文献
阿图罗总是在固定时间起床。他从来不改变上班路线,并且认为为了世界的正常运转,日常习惯的系统化是不可或缺的。他坚持的这些日常程序与其说是他任性的表现,不如说是他秩序感的证明。然而,最近几个月,他发现周围的人不能理解自己这种对规则(作息时间、饮食或穿衣习惯)的遵守。比如,孩子们就取笑他,说他躲藏在这种一成不变的程式里是因为害怕面对生活环境的多变。  阿图罗没有争辩。妻子抱怨他那种一成不变的程序化生活(
柯南·道尔首次创作夏洛克·福尔摩斯小说时年方28岁,这名医学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为何有这般才能,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出流芳百世的文学形象呢?其实一切并不是偶然的,除了他的医学专业背景,他的文学天赋,爱丁堡大学医学教授约瑟夫·贝尔、爱丁堡法医科学家亨利·利特尔约翰,都给了柯南·道尔无尽的启发和灵感。  在浩瀚的世界文学长廊里,曾涌现出无数经典人物形象,著名侦探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夏洛克
夏朝采取什么制度產生领导人呢?
知道这些,除了让你考试取得高分,还能让你在朋友面前倍有面儿!  1 . 《华氏451度》原名《消防队员》。  作家雷布拉德伯里和出版商都认为书名《消防队员》太平淡,于是打电话到当地的消防站,询问纸的燃点。消防队员让他们不要挂断电话,并当场点燃了一本书,然后告诉了他们。(华氏451度即摄氏233度,这是纸张的燃点。——译注)  2 . 布拉德伯里为1956年的电影《白鲸》编写了剧本。  布拉德伯里是
詹姆斯·乔伊斯在写作时喜欢身穿白色外套,手拿蓝色大蜡笔,他的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的大部分内容就是用蜡笔写在纸板上的。然而,与其说这是迷信或奇特的爱好,不如说是实用。关于这位著名作家有许多误传,但有一个是正确的:他几乎失明。20多岁时,乔伊斯幼年就有的近视发展成为严重的视力问题;更糟糕的是,他在25岁时患上了风湿热,导致了一种名叫虹膜炎的疼痛性眼病。到1930年,他已经接受了25次眼科手术,但
序言  那种声音,那种阴暗的人格,就像可怕的黑色曙光,用黑暗的光线填满了城堡的塔楼,带着恶意,消失在古老墙壁上密密麻麻的砖石深处。尽管病人被牢牢地绑在检查床上,维克多还是感到孤独与脆弱,这种感觉十分奇怪。他很害怕,病人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听不懂。不应该这样啊。  维克多意识到这声音不仅仅是病人的某个分裂人格的体现,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某种更加可怕的东西的体现。  “我能感觉到你的恐惧,”霍布斯先生说道,
2018年10月的一天,许多记者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了一篇神秘的新闻稿。新闻稿的首页是黑底白字的醒目标题——“创造性并非人类独有”,就像街机屏幕上弹出的“游戏结束”页面。发件人是法国一个叫Obvious的三人团队,他们声称其研发的人工智能已经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这是一系列宣传活动的开始,目的是为一幅神秘肖像画的拍卖造势。佳士得拍卖行给出的起拍价不到1万美元,但最终,这幅名为《埃德蒙·德贝拉米》(Ed
一个男子背对窗户而立,颤抖着举起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右太阳穴。  豆大的雨珠敲击着窗玻璃。男子站立的位置处于社长专用接待室的中央,稍稍偏离四周沙发环绕的会议桌。社长悠闲地坐在沙发上,一个秘书模样的男子不安地注视着眼前的场景。社长的旁边坐着一个少年,穿着一身与现场气氛极不相称的轻便服。  少年的表情像木偶一样呆滞,嘴角慢慢嚅动着,不停地嚼着口香糖,室内只响着他咕吱咕吱的咀嚼声。  那个大汗淋漓的男子
1  梨枝抬头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壁钟,轻轻地打了个哈欠,觉得该睡了。电视和收音机里能引起兴趣的节目已经没有了,又没有特别想看的书。  外面下着早春的雨,孩子睡得很熟。丈夫不回家的夜晚,生活仿佛失去了重心,无论如何也要彻夜不眠了。睡觉之前还有些事情要做。她钻在被炉里,茫然地消磨着时间。  女人深切感到电视看得太晚了。  “真的该睡了。”  梨枝终于从被炉里抽出身子。稍稍刷了刷牙,睡下前检查了一遍火种
崔琴琴:秉承  “做学生喜爱的好 老师”的信念,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几年,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为目标,立足课堂教学,独创“六步法”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研究,所撰写的教育教学类论文、教学设计在国家、省市各级多次获奖。“做学生心中的一扇窗,通过我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与美好。”  和爸爸妈妈要说的话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不缺乏民间故事的文学滋养。  一只小兔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