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教学问题引发的思考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个典型的教学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中,县级重点中学.高二的一次考试,其中一道计算题考查了“一个物体在竖直的圆形轨道内做圆周运动,恰好能到达最高点”的知识.这是高一的内容,我们熟知最高点的临界速度应为,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R为圆周运动的半径.但答题的结果显示91.7%的学生认为最高点的临界速度应为零.这样典型的知识,学生在高一时应非常熟练,但答错率之高,令人深思.
  二、对问题进行调查
  笔者对高二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大部分学生说,感觉上物体恰能到达最高点的速度就是零,早已把竖直平面圆周运动最高点临界速度为忘记了.
  这样的调查结论令人深思.高一时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如果真的掌握了为什么又会遗忘呢?
  三、问题产生的根源
  笔者决定到高一现场调查教学过程显示师生急功近利,直接分析物体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最高点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然后加以相应的习题训练.表面上学生是掌握了此知识,实际上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太多断点.调查结论可归纳为两方面:1.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者说竖直平面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这一知识规律的得出时并没有清晰到位.2. 学生受“前概念”干扰,并不能很好地利用科学的分析来纠正自己的“前概念”的错误,所学的知识并没有发生正迁移,只是暂时的记忆,时间长就忘记了.
  四、思考应对问题的教学策略
  此教学现象和问题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在物理教学中急功近利,用分析训练来代替对知识的理解过程,不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规律.教学时要对物理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适用范围、条件和知识规律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并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全面掌握知识.
  1. 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前概念”,加强正确部分的认识,对错误的部分否定并加以纠正
  “前概念”不是总是消极的,它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物体在竖直平面圆形轨道内运动到最高点临界速度时,存在这样的“前概念”:当物体由最低点上升时,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恰好到达最高点速度刚好为零.其中的“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就有积极的作用,教学中必须强化这一点.
  “前概念”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其中“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就有消极作用,教学中必须纠正这一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见到或很少体验到物体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的情况,而多是体验物体在斜面上升的情况.物体在斜面上升到最高点的速度为零,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一生活知识迁移到物体在竖直平面的圆形轨道内运动上来.教学过程必须用实际的运动现象来消除“前概念”的影响.
  2. 重视探究物理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
  探究物理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并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探究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感知物体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最高点速度的问题.必须让学生探究物体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的事实,认识物体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让小球从光滑斜面轨道某一点下滑,进入竖直平面圆形轨道内运动到达最高点的实验.先让小球从与圆轨道最高点相同的高度的斜面下滑,观察小球是否能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然后再从稍为高一点的高度下滑,观察小球是否能达到圆轨道最高点;再慢慢调整高度,直到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观察此时的速度是否为零.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认识到竖直平面圆轨道内最高点的速度并不为零,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此速度的大小的热情.
  3. 规范物理知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任何一个物理知识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我们可以用透明圆形轨道管来做实验,研究小球在管内恰好到达最高点的速度.此实验速度为零.对比这一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情况,结果不一样.竖直平面圆轨道内运动最高点的速度为是有条件和适用范围的,它的条件和适用的范围是在竖直平面运动且在最高点没有支持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明确物理知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正确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4. 强化科学分析方法的教学
  科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物理知识规律的本质.为什么小球在竖直圆形轨道内运动恰好到达最高点的速度是,而小球在竖直圆形轨道管内运动恰好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零?通过科学的分析,我们知道小球在竖直圆形轨道内运动到达最高点时,它要贴着轨道运动,受到重力和压力作用.小球做圆周运动,当速度越大,压力越大,如果压力刚好为零,此时重力提供向心力,得到速度刚好为.如果速度小于,小球在到达最高点前已脱离轨道,不可能到达最高点.而小球在竖直圆形轨道管内运动到达最高点时,由于圆形轨道管对小球有支持力,此时的速度可以为零.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受力,结果是不一样的.结合实验和分析由表及里认识物理规律,形成正确的知识规律.
  5. 知识环环相扣,形成知识系统网络
  人脑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教学时要适时回顾及深化.当在教学中遇到与前面相关的知识,尽可能回顾、比较、深化、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对于竖直平面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问题,在学习机械能时,我们也可以举小球在竖直圆形轨道运动的例子,同时通过能量守恒来分析此问题,让学生不仅从力的角度认识此问题,而且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此问题.在学习电磁场时,也可以举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做竖直平面圆周运动的例子,通过比较在不同的场中,不同的受力情况,得出最高点速度的不同,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规律.教学时用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头脑,使知识深化并形成环环相扣的知识系统.
  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规律,教学要做到有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当遇到实际的问题,我们必须反思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供电可靠性指标是供电企业创一流的必备条件之一, 也是衡量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水平,本文从几方面论述了加强线路管理,做好配电线路供电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面对着突发性、不稳定性、破坏性等突出特征,使得在雨季中的施工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本文正是结合建筑工程雨季施工的主要原则,建筑工程中基础土方、混凝土
对于高三数学教师来说,高考既是一次考试又是一场战争.他们在学生复习备考期间,也是高度紧张,绷紧神经;而他们对于高考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复习备考,也说明他们对于当前数学教学与高考关系的基本态度.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一线数学教师对于往年高考的基本看法,探析高考在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我们主要结合着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试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广东省某市高三教师,他们来自
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给
本文分析了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载不对称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了消除措施,以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保证客户的正常用电.
迎考复习,讲求的是高效。何谓高效,就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或者超出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语文教师制作出适合本校学生认知规律与学识水平的复习单,是一条高效的路。制作复习单要遵循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表入里,从常规到特殊,层层深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制作复习单的要求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分解每一个知识点,分解每一道题的解题,让学生从一步步的学习
本文介绍了成套配电柜开关柜的各种施工方案比较了各种施工方案的技术特点,同时介绍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屏、电容器柜的安装方法.
时下,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风暴使最后贷款人备受关注。回顾该理论创始人桑顿及其后继者巴杰特产生LOLR思想的时代背景,比较他们的思想异同,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建筑墙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代替粘土砖,是近十年中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型轻质建筑材料,质量轻,保温性能好,吸音效果好,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加工等优点,作为围护结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在选择题训练中仍然采用常用的题海战术,照搬照抄现成资料,通过反复的做题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做既浪费了学生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又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在训练完毕后,教师对选择题的讲评也存在只对答案,对试卷不作分析统计、不作归类的情况。针对思想政治教学选择题训练方面面临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形成了选择题训练的有效方法。    一、重视基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