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的水墨画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在20世纪中期,中国动画电影就在创作中融入了大量本土美学特色,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具有“中国学派”艺术风格的动画体系。这其中的水墨动画电影就以其充满意境韵味的水墨画式淡雅脱俗的艺术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种种条件的制约,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线。中国动画电影需重拾对水墨动画电影的记忆,把握自身民族艺术风格特色,使其在现时代电影语境中重获新生。
  【关键词】中国学派 水墨画动画电影 民族艺术 风格特色
  
  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它就是一门吸收融合了传统艺术中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门类的不同元素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它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结合,从而获得了多种手段、不同方式的强大表现力。在造型方面,电影与美术有相同的追求。电影的构图、光线、色彩等基本元素和手法都和绘画、雕塑相近,影像的语言系统在形成时继承了美术的大量传统,这就造成了电影和美术在视觉艺术符号方面的密切而深入的联系。在电影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受美术观念及风格影响的电影思潮和流派,如20世纪20年代法国的印象派电影、前苏联电影等分别受到了印象派绘画和俄罗斯绘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动画电影更是一个集大成者,它以各种绘画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运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把绘制的人物动作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像。近年来动画电影摄制技术不断发展,比真人电影率先进入了3D立体影像时代,给观众带来如梦似幻的视觉体验。
  


  虽然技术进步了,但纵观近年来动画电影市场,中国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美国、日本等动画强国的压力下,虽然《喜羊羊》系列电影票房的胜利给国产动画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这不能说明中国动画电影的整体复兴。事实是王见今的中国动画电影仍在试图寻找着民族艺术风格的突破。我这里所指的突破,是指寻找一种独具本土特色的艺术表现风格与作品的创作相结合,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韵味。中国动画电影应该寻找并通过电影镜头的光线、构图和色调等的运用,强化某种“中国式”的民族艺术风格,将民族性的造型艺术的各种规律、原理,直接诉诸于视觉形象,突出形象自身的直接性和感染力。这一点《喜羊羊》并没有突破,到底我们的动画电影有没有自成一体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呢?如何更好的运用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中国元素呢?
  其实在这方面,中国动画电影一度是充满创意和极具民族美学特色的。20世纪60年代,虽然当时动画电影制作技术条件有限,但中国动画仍凭着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被国际上认可的,被冠以“学派”称谓的动画体系——“中国学派”。
  
  一、“中国学派”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即艺术作品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在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具有显著特征的独特面貌,即具有显著特征的艺术特色。这种独特性能够与其它的艺术作品区别开来。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性。风格的前提是艺术特色,没有艺术特色就没有风格,但不是任何的艺术特色都是艺术风格。只有相对稳定的艺术特色才能构成艺术风格。
  “中国学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它在创作中融入了大量本土美学特色,吸取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绘画和其他民族艺术的营养,逐步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艺术风格。1940年由万氏兄弟出品的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极大的融合了这种民族美学的特色,为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道路奠定了基石。1964年由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更是将“中国学派”的动画美学发扬光大,作为中国动画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本片在趣味上毫不逊色于任何一部西方动画,而在美术造型方面则表现出了明显的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影片的拍摄借鉴了中国山水绘画、民间及佛教绘画、中国建筑、雕塑、京剧等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不过,在《大闹天宫》成功之前,就有一种将中国画的美学风格、意境之美及造型艺术在动画中发展到极致的类型片出现,这就是水墨动画。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型和布景,特别是充满意境韵味的水墨画式淡雅脱俗的艺术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永不过时的“中国学派”的经典。
  
  二、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及其艺术风格在中国动画中的写意表现
  
  水墨动画片是60年代初中国独创的一种美术片形式,它“把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突破世界各国动画片通常采用的线条结构方法,借重墨色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对象,讲究笔墨情趣,追求意境气韵。”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像的动画片。水墨动画片的创造,比《大闹天宫》的诞生还早了三年,可以说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之后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艺术风格,体现“中国学派”美学特色的动画电影创作的先声,为中国电影艺术实现民族化、群众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1961年出品的《小蝌蚪找妈妈》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片首创成功。自此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4部水墨动画片。几乎部部都贯彻了以中国水墨画艺术风格为主的表现特色,并保有创新和进步。
  水墨动画片具有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即水墨画的特点,角色造型既没有边缘线,又能从影片上表现出毛笔画在宣纸上的效果使影片呈现出诗意,形成自成一派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影片开头处,银幕上出现一本素雅的中国画画册,打开封面后。看到的是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镜头渐渐向画面推去,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和琵琶乐曲,把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随着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浑然天成。取自齐白石笔下的各种小动物形象优美灵动,体态轻盈,栩栩如生。背景中泼墨的山水豪放壮丽,笔调柔和而充满诗意,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这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1962年,茅盾看了此片后写下了“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的评论。影片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法国《世界报》评论这部影片时赞扬说:“中国水墨画,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乔治·萨杜尔也在世界电影史上书中赞扬到,“《小蝌蚪找妈妈》这部描写一些小蝌蚪的影片却表明1961年中国的动画片已经恢复了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本片除了在1962年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外,在国际上也获得众多电影节的青睐,获奖无数。1961年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短片特别奖和1964年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 奖,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1981年获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届国际青少年电影节二等奖。
  同样是水墨动画片,1963年的《牧笛》故事简单却笔触抒情,画面设计极具中国江南特色,借由牧童一路找牛的过程,展现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高山峻岭和飞流千尺的美景,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影片中根据画家李可染的创作风格绘制的水牛质朴无华,独具风姿。整个影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也是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呈现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赞扬,获1979年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城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1982年的《鹿铃》和1988年《山水情》也是将水墨画独有的清秀、淡雅的艺术风格和其表现形式相融合,使影片呈现出一种诗意空灵的美。后者更结合了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二者也均在国内国际电影节上屡屡获奖获得较高评价。
  但是,电影始终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并且和经济利益挂钩。水墨动画片和一般动画片不同。制作过程繁琐又耗时,对绘画部门和摄影部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光是拍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所以生产出来的几部影片虽然精彩但基本都是短片,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技术上也有待改进。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水墨动画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那令人着迷的水墨画艺术风格也随之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市场上渐渐充斥了流水线式生产的动画电影作品,虽然技术进步了,但中国动画片特有的美感正逐渐消失。技术革新派做成了西方魔兽风格大杂烩,却学来了四不像,比如完全西化,票房惨败的《魔比斯环》。创作保守派在艺术风格表现上并无突破,甚至在角色造型上有模仿好莱坞的趋势,就像乏善可陈的《马兰花》。
  
  三、寻找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体现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美学特色的关键
  
  如果说动画的不同题材形式是“身”,主题故事是“神”,那其艺术风格就是“韵”。身是基石,不管是传统的木偶动画、皮影动画还是水墨动画,又或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3D立体动画,这些硬件是我们“作画”的材料。有了这些仍不够,就像女娲造人,我们还要赋予他思想,一个好的故事可以立起整部影片,是事故的支架,也是精神所在+是立“身”之本。“身”、“神”齐备后就要追求“韵”。“韵”是一种特性。虽然水墨动画因为种种原因渐渐远去我们的视线,但中国水墨画式的艺术风格是我国美术片的一种特有的“韵”,这个万万不能丢弃。其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虚中有实,实中带虚,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不正是中国美学之集大成吗?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元素”频频出现在西方电影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在动画领域更是如此,一部《功夫熊猫》让我们看到中国元素在当下时尚语境中的新生。在角色造型,色彩运用、美术置景,音乐选配上比以往西方动画更体现东方特色,虽然仍旧停留在表面形式的模仿阶段,但它却比迪士尼多年前出品的《花木兰》更能得到国人的认同,与本土化特色相融合的也更加完美。而反观中国本土创作团队自己制作的动画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的运用却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试想如果有一天,一部极具中国艺术风格的动画电影却出自外人之手,比如水墨画式的艺术风格在一部美国动画电影中发扬光大,这难道不会让我们的动画电影创作者们汗颜吗?
  诚然一部影片的成功由多方面因素组成,但一种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培养实属不易,我们为什么要将其束之高阁呢?难道在现在的动画电影创作中,我们应该放弃对挖掘自身独特艺术风格的探索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元素”不应简单等同于固守传统,单从艺术层面看,传统的艺术风格能不能在搭载了艺术创作的新形式后焕然一新呢?这还有待于我们的从业人员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在2009年Seen工作室推出的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动画短片《怪哉》中,我们看到这个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年轻的创作团队,虽然仍然着手于传统题材,却引入了三维制作的现代手段,故事情节诡异,中国画风格浓郁。这是将中国特色艺术风格融入新技术新概念诠释中国传统动画的又一尝试,是对“中国学派”的追寻和反思。在各种艺术风格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类似像中国水墨动画所呈现的这种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结合产业现状,尝试与时俱进创作的可行性,这样才能不被欧美、日韩的创作大军和大量同质性作品同化掉,让我国独有的艺术风格在现时代语境中重获新生。伴随着电影科技的迅猛发展,如果能发扬我们自身特有的的民族艺术风格,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美学传统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将民族特有的审美韵味与各种现代动画手法结合,必能重新闯出中国动画电影的新天地,在世界动画电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摘要】武侠世界的腥风血雨、江湖武林的明争暗斗向来都是男人们纵横驰骋的天地,武侠电影虽然不会让女性处于“缺席”地位,但却通常把女性塑造成“被窥视者”和“弱者”的形象。虽然在电影走产业化道路的今天,女性形象在武侠电影中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在男权社会不会被撼动的前提下,武侠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依然不会有实质性的超越,女性的自我指认依然困难重重。  【关键词】产业化 武侠电影 女性形象    作为中国电
期刊
摘要:“物我同一”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推动了美学思想的进步。物我同一的状态不但是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体验,而且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和心理指导其对于艺术创造,尤其是歌唱艺术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歌唱 物我同一 认知方式    物我同一状态本是一种审美体验,即“在凝神观照时,我们心中除开所观照的对象,别无所有,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由物我两忘进入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苏轼曾说过:口必至于忘声而后能言,手必
期刊
【摘要】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敏感的历史语汇,《南京!南京!》自上映就备受质疑和争议。它用严肃的态度和人性的角度一层层的剥开历史,剖析人性,让纷繁复杂的想法找到归宿,时于战争题材电影分析它的镜头语言、人物形象设置是走入影片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南京!南京》 题材 立意 人物设置 类型    一、基调    南京这个名称相对于其他城市名而言,在我的记忆中算名列前茅。在这个地域内发生的事件相信大家都耳
期刊
[摘要] 20世纪后半叶,工业文化在整体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接受模式和价值体系,对现代设计带来巨大影响。在身处消费的文化身份认同这一大时代前提下,设计作为一种文化性创造活动,设计的目的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形式创造和纯粹的功能创新,而是经由视觉性、物质性、空间性和经验性的创造,表达出一种团体或个人的身份认同,从而找寻其归属。  [关键词] 消费 消费文化 现代设计    文化是形成人类文明的因素。
期刊
摘要: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虚实主要表现在“散点透视”与“留白”构图方法的运用,这两种方法是中国画特有的时空布局方式。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通过表演以时间或空间的转换形成了多个不同的视点,在这里多个视点的时空具有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特征;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运用中国画“留白”的语言,在演唱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心理时空。无论是“散点透视”还是“留白”的虚拟空间,在作品中都是虚实相生。  关键词:恩施
期刊
【摘要】新时期以来出现了许多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她们令人感慨的人生经历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中国的电影文化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这时期创作出来的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而新时期一批女性导演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丰富了银幕上的女性形象,而且她们能更深次的挖掘女性切身的所需所想,女性思想意识也得到了唤醒。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屡获国际电影大奖的当代伊朗电影,突破了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的鲜明界限,在质朴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在叙事、结构方式共同营造的强烈现实感中进行审美体验。当代伊朗的电影导演们无疑是一群富含诗人气质的故事叙述者,他们在对生活本质的精细提炼中,将涓涓流淌的诗意倾注于质朴、平凡的小事,让我们在无尽的感怀中体味着生活真正的意义。  【关键词】当代伊朗电影 叙事文本 结构 诗意    “一个讲故事的人即是一个
期刊
【摘要】《宠儿》是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经典力作。莫里森将主人公们无数零碎和分散的记忆穿成一段悲苦沉重的历史,集中揭露了种族压迫的罪恶和美国黑人所遭受的苦难,最后指出黑人们只有勇敢面对过去,热爱自身的价值,团结起来才能迈向新的生活。  【关键词】苦难 救赎 爱    《宠儿》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经典之作,展现了美国黑人的血泪记忆,被公
期刊
【摘要】罗伯特·布列松,法国电影大师,早年学习美术,30岁开始接触电影,一生留下了14部极具代表性的影片,他的电影带有很浓重的个人色彩,尤其是电影声音,罗伯特·布列松对电影声音中的三大造型元素——人声、音响、音乐的运用,充分的体现了其对电影声音独特的艺术价值追求。  【关键词】  声音造型 人声 音响 音乐    罗伯特·布列松——电影史上真正的另类大师,朴素简单的电影技法,凝练节制的镜头语言,筒
期刊
[摘要] 中国民间银饰文化是象征文化、民俗文化、造型艺术文化的概括与总合,可以说其包罗万象、通古贯今。不同的区域孕育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浙江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间银饰的出现和发展都有着浓重的地域特色,呈现出隽秀、灵动、雅俗共赏的江南婉约之风。  [关键词] 老银饰 装饰艺术 民俗文化  汉末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说到,“凡冠冕、簪钗、镜梳、王真王当、脂粉等都为首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