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着不少误区:(1)问题总是教师课前预设好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常被置之不理。(2)提问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提问还是教师的特权,学生的创造性常被扼杀。(3)学生很少有提问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没有机会提出来,不懂只能装懂。
  【关键词】提问 引导 解疑
  课堂上提问并不是只限于教师对学生,也可以学生来提问。提问是让人回答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的思维,引起思维的碰撞。因而,提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提问,谁来提问等等,这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一、预设具有价值的问题
  1、问题富有思考性。思维是数学的心脏,而思维是从问题引发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突出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起学生进行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问题富有思考性,首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切入口要适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兴趣。例如,学习“角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过同一点画几条射线,接着设问:除了射线,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图形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观察思考之中,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还指出了角的边、顶点,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相关知识。
  2、问题具有启发性。问题具有启发性是指能引起学生联想而有所领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问题无法解答是难免的,教师的启发十分必要,方法很有讲究。“要使启发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进而获得思维的结果,教师要提炼相应的元认知提示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由表及里,由远到近,由具体到抽象,由元认知提示语过渡到认知提示语。例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启发学生:你想梯形面积公式可能是怎么样的呢?以前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等等。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提升思维水平。
  二、把握重要的生成问题
  1、创设生成问题。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如何落实在教学行为上,还有待努力。课堂教学创设生成问题,就是一个有效的切入口。所谓创设生成问题,就是课前预设的问题一旦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受阻,要及时调整问题,创生出新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创设生成问题,首先要注意因势利导,即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进行引导,创设此时此地有利的问题;其次,要随机应变,即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或全部改变,或局部修整,使得问题更有利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环节的递进。例如,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教师的问题是:“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有什么办法说明?”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量角器量;(2)把角剪下来拼;(3)把角折一折等。但是,在实施中发现,学生用量角器量都有误差,另外的方法又别无选择。教师因势利导,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除了量,你还有什么好方法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学生逐步想到并应用其它的探索方法,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多种解读。
  2、放大有效问题。放大有效问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智慧碰撞的火花,教师有意识地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放大,以引起深入讨论,有利于解决鲜活的问题。
  首先,要及时追问,即追根究底地问。对于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教师要明察秋毫,把握机遇。例如,在解决“中国代表团在第23届----28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统计如下表,相邻的两届奥运会金牌数最大增幅是百分之几?”的问题时,一般学生都这样解答:26届到27届是(28-16)÷16=75%。而一个学生认为,应该是24届到25届(16-5)÷5=220%。此时,教师及时追问:“他说得有道理吗?请大家开动脑筋发表意见。”经过摆事实、讲道理,统一了认识:虽然26届到27届相差12枚,确实是最大的,但是比较增幅是百分之几,不能只看相差数,而要与原来的基数去进行比较,使同学们明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其次,要舍得放弃,就是有的问题虽然有价值,但不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不适合于当堂解决问题,就可以“暂缓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还是为了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解决主要问题。
  三、引导学生提问解疑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课堂提问的一个重要话题。首先,要引导学生敢问。师生是教学活动中的有机整体,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营造师生“一体化”的课堂氛围,实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其次,要引导学生会问。要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并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指,面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合理处理,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能够解答的让学生解答,教师不能越厨代庖;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启发,让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只能充当“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例如,学习“平均数”,设置问题:“学生去离学校5千米的公园春游,行走了20分钟,休息20分钟,继续行走了20分钟到达目的地。同学们行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问:“老师,‘休息20分钟’要不要计算呢?”教师不置可否,把绣球抛给了大家:“你们说呢?”同学们争论不休,许久没有结论。就在学生愤悱状态,教师引导:“请对照我们讨论的数量关系‘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思考一下”。经过互动交流,终于解决了问题,学生露出满意的微笑。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对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构建起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素质教学平台,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提高
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国外竞技啦啦队的发展现状、请教啦啦队的专家及分析其他国家在举办奥运会后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走势,进而对我国学校竞技啦啦队在2008后奥运时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艺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其次阐述了微课在高职艺术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作用,最后指出了微课在高职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即准备教学课件、实施课堂导入、课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专业成长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利益,更关系到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在阐述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专业成长的因素,并提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都会有着同样的感受,无论是哪个班级,或是哪个年级,总是有很多的学生学习成绩差,成了班上的学困生,这种现状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不难发现,这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大多都是父母外出打工,自己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学困生存在,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老是提不高,成了老师们心中的一大“难题”。对这些所谓的学困生,老师们往往总是一味的埋怨,心中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已日益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而小学数学是让小学生学习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因而学好小学数学犹为重要。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学习数学是一种比较单调,抽象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一、重视学
汉字有着几千多年的古老历史,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传承汉字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而在应试大潮的冲击下,语文教学一度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新课程改革经历了十多个春秋,在完成应试向新课改的华丽转身时,我们难以沉静下来,不免急功近利,在解读新课标中片面理解、断章取义。下面,我想就小学高年级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的缺失原因和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管之间。  一、缺失原因  主观原因  1、学段要求和重点混淆。新课
专利申请号:200410015019.X,公开号:1556291,申请日:2004.01.06,公开日:2004.12.22,申请人:李伟文。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石膏墙体现场整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墙体构架上预埋膨胀螺柃;将预制的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用于交际.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口语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哑巴”英语现象非常普遍.本文通过分析“哑巴”英语的原因,探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