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_ex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已日益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而小学数学是让小学生学习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因而学好小学数学犹为重要。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学习数学是一种比较单调,抽象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一、重视学习态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生活的实际,不断地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看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产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我引导学生观察课室的黑板,让学生想办法量出它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周长;课后布置学生测量家中计算机显示器或学校篮球场长和宽,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激发求知欲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追求掌握的知识和尝试解决新问题方法,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例如:在教授“有余数的除法”时,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制作“蓝猫”情境的投影片,让“蓝猫”给伙伴们分西瓜:有13个西瓜,要分给5个伙伴,每个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由于情境是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分2个,还剩下3个。这样通过创设案例情境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像这样类似的枯燥的计算,教师都可以利用数学游戏等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三、重视操作,活跃课堂气氛。
  动手操作、自注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有趣的挂图、教具演示等多种方法吸引学生,还要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只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几分之一”的教学中,我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动手折叠、动脑思考、动口说,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自己折出来的学具,在课堂上充当教具,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使所有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使他们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通过教具、学具的操作,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灌输,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数学,学习效果当然会降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以人为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在教师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寻找数学问题,并乐于寻找答案,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使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些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与同学合作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互相討论、积极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来解决问题,并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真正达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开展适当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的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育实践证明,在竞赛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增,因而大部分学生在比赛的情况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会刻苦困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需要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竞赛。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看谁的解题的方法最多”,“看谁的方法更简便”等,都能使学生各自表现自己的长处。例如:在“亿以内数的读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读得有快有准"的比赛,我预先准备好卡片,在每张卡片写上一些比较大的数,每举出一张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并且大力地表扬读得又快又准的同学,评选他们为优秀的学习标兵,奖给他们一些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读错的只是个别。这样,使同学们在紧张的竞赛中掌握了知识。又如“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八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男女两个小组进行笔算接力比赛,男同学计算四题,女同学计算四题,前一个同学做好把粉笔传给下一位同学继续做,一直传下去,完成最快的小组奖励10朵小红花,第二名奖励8朵小红花,然后老师集体评讲,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获得5朵小红花,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合作能力,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参与。通过这种比赛,同学们能认真细致地计算,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使他们在竞赛中获得了新知。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获胜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等对影响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业余体校训练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教练员因素、运动员因素、经济因素、计划目标因
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或某物索然无味,就很难深刻,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体育教学也是一样,学生听得有兴趣、练得感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努力和探讨的一个方向。那么体育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呢?  一、教师要深刻研究教材,创新讲解和练习的形式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这是正确的,但是“照本宣科”就
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提纲策略、草稿策略、心理意向策略、清单策略这四种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实施高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要求。  【关键词】历史兴趣 教学方法 现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实施高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态度上从不问到问为什么,在探究中从少知到
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对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构建起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素质教学平台,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提高
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国外竞技啦啦队的发展现状、请教啦啦队的专家及分析其他国家在举办奥运会后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走势,进而对我国学校竞技啦啦队在2008后奥运时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艺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其次阐述了微课在高职艺术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作用,最后指出了微课在高职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即准备教学课件、实施课堂导入、课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专业成长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利益,更关系到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在阐述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专业成长的因素,并提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都会有着同样的感受,无论是哪个班级,或是哪个年级,总是有很多的学生学习成绩差,成了班上的学困生,这种现状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不难发现,这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大多都是父母外出打工,自己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学困生存在,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老是提不高,成了老师们心中的一大“难题”。对这些所谓的学困生,老师们往往总是一味的埋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