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子的否决权》的悲剧效果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儿子的否决权》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著名短篇之一,讲述了一位普通女性一生无私奉献却无法摆脱残酷的现实和命运的捉弄,伴随她一生的是压抑、苦楚和无奈。冲突是悲剧效果的源动力。人物与社会环境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女主人公性格的弱点使这个故事成为悲剧。本文将从悲剧冲突和人物性格两方面分析这部小说的悲剧效果。
  关键词:悲剧 冲突 性格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悲剧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最终要产生悲剧达到的恰当的、特有的情感效果。亚里斯多德在对悲剧的定义中明确指出悲剧是一种行为模仿,具有严肃性和完整性,会引起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以宣泄和净化。一方面,悲剧是由悲剧人物“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一方面,悲剧人物遭受厄运是由自己的某种过失或人性弱点带来的。悲剧人物并非完美无缺,而是与我们普通人相似。当人们亲眼看见人类在盲目的命运和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无力时,人们会感到恐惧。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前提和基础是矛盾冲突。他具体分析矛盾冲突为三种:一是物理的或自然情况造成的;二是自然条件在心灵方面引起的;三、是由心灵性的差异面产生的分裂造成的,悲剧冲突是人内心的冲突,这种冲突使人陷入两难的境地,内心挣扎越痛苦,悲剧冲突的张力就越强烈。亚瑟·叔本华将悲剧定义为人类在面对痛苦和孤独凄凉时的顺从或者反抗。梅耶斯指出悲剧吸引人的原因是人们渴望发现窘境中的真理。
  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一文中写到,我们都应该同情受难的人,如果由于自身不可原谅的过失而惨遭不幸,或者原来可以免于不幸,而由于智力薄弱或胆小怕事,不能免于不幸,都会削弱我们对他的同情。歌德认为“悲剧的关键在于有冲突而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人们对悲剧的欣赏,并不是单纯追求情感的宣泄,而是通过悲剧更深刻体会人间的真、善、美,憎恶世上的假、恶、丑。悲剧里面的毁灭不是单纯的摧毁,而是为了拯救,越是容易失去的东西越应该被珍惜和善待。
  尽管对悲剧效果的理解不同,恐惧和怜悯却被公认为是悲剧的核心。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可以通过形象的激发产生,也会由情节结构引起。我们感到怜悯是因为人物遭遇到不应遭受的灾难;我们感到恐惧,是因为遭遇灾难的人与我们有相似之处。主人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邪恶,或者是犯了某种错误,或者是由人物自身的缺点所酿成的悲剧,这样悲剧会在接受者那里产生应有的效果。
  哈代的创作充满了悲情的浪漫主义,他把小说中的人物看成自然生命力的化身,徒劳地与遗传和环境的力量抗争。人类在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浩瀚无际的宇宙中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个人的悲苦和不幸就像是一缕清风,一片落叶。也许人类难以抗拒悲剧的命运,但是导致人类悲剧发生的原因是环境、制度和人类性格的弱点。
  社会等级的鸿沟,虚伪的道德标准,冷酷无情的丈夫和儿子,都残酷地剥夺着《儿子的否决权》中的索菲本应享有的幸福。自从索菲嫁给牧师,她的人生悲剧就已注定,一个单纯且软弱的女人注定无法成为冲突的胜利者。她盲从社会强加给她的道德观念,遵守教会的教义,顺从丈夫和儿子对自己生活的干涉。她的人生悲剧不是剧烈、瞬间爆发的,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精神和肉体被一点一点地蚕食着。她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变成一个久坐轮椅面无血色的寡妇,没有人关心她,没有人接近她。当索菲与初恋山姆再次相遇,并打算嫁给他时,她的儿子却为保住自己在上层社会的颜面逼迫母亲在十字架前跪下宣誓不会再嫁。四年后,索菲孤苦离世,而世上唯一爱她的山姆却只能远远地看着索菲的遗体被运走。
  二 索菲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悲剧,冲突是悲剧的灵魂。理想的悲剧效果会触及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某些经历或者生命中曾经遇到的人和事。悲剧是人与环境的力量相互对立、矛盾冲突的结果。索菲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大的冲突。索菲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地主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统治社会的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阶级歧视充斥着整个社会。以地主和神职人员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对下层劳动人民充满蔑视。两个阶级的对立和冲突使得索菲无法逃脱自己的悲苦命运。她作为一个下层社会的女佣人嫁给做牧师的丈夫,是冲突的开始,也是她以后悲剧命运发展的起点。上层社会的名流是不屑与下层社会的劳苦人民接触的,即使被迫与“下流人”说话,说话的语调和方式都和平时是不一样的。如果两个阶层的人谈婚论嫁,那更是不为人们所接受的。
  索菲19岁时,做了牧師家的女佣。在牧师的第一任妻子死后,索菲给予牧师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索菲清楚地知道牧师家不再需要太多的佣人,“这些仆人中间总有一个,得要离开。”做苦力的人随时都要面临着失业贫穷的危险,每个女人都渴望安定的生活,索菲也不例外。索菲拒绝了山姆的求婚,因为她想要一所被称为“家”的房子,并且认为在没有听到男人说“我爱你”之前就嫁给他是操之过急的。索菲在渴望物质生活的时候,又追求精神世界的浪漫,而她所处的环境是不能同时满足她的两个要求的。维多利亚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农民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经济上的彻底崩溃,那些自食其力的占有少量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都不得不随之破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农民没有安居之所,没有生活保障,索菲,一个花季的少女期望着有一座房子,有一个家,期望着稳定的生活,期望着浪漫的爱情,她的生活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是山姆的努力都很难达到。
  后来,索菲继续留在牧师家中做女佣直到她的腿部受伤。正当她想要辞去工作时,牧师却以妻子的身份把她留在了身边。为了躲避阶级歧视,两个人搬到了伦敦一所狭窄寂寥的房子,在那里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过去。尽管如此谨慎,索菲还是被她接触到的几个贵妇鄙视,无法融入上层社会的生活,只能忍受被排挤以及无法言说的孤独。索菲也一直未得到丈夫的信任,因为他们偷偷摸摸地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因为魏柯特先生生前只对神职人员感兴趣而从未真心关爱过索菲;因为魏柯特先生死后,“尽量把所有可以托人保管的财产,都托人保管”,而未直接遗留给妻子。魏柯特先生一直在努力改造索菲,在文化和教养上“帮助”索菲改掉下层阶级的毛病。魏柯特先生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纠正索菲语言中的语法错误,还为她讲解贵族生活中的一些乐闻趣事,企图同化她,让她融入上层社会的圈子。索菲的自卑心理有一部分就来自丈夫对自己的态度。   索菲的内心世界是一直向往乡村的美丽风景和田间的新鲜空气的,她热爱大自然,与现如今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难以识别、模仿“上流人”的言语行为方式。儿子长大成人后,她与儿子的交流都变得困难。原本懂事可爱的儿子经过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成为典型上层社会人士的代表。作为妻子,索菲得不到丈夫的关爱,因为丈夫每天埋头于教会教义;作为母亲,索菲得不到儿子的尊重,因为儿子看不起母亲卑微的身份;作为朋友,索菲得不到周围贵妇的认可,因为贵妇们鄙视她的言行。
  三 索菲的性格与命运
  性格揭示了道德意图,反映了人选择做或者避免做某件事。尽管索菲的悲剧是众多因素综合造成的,但是索菲的性格弱点是悲剧形成的重要原因。索菲有很多优点,善良、耐心、体贴,然而她的性格中有着致命的弱点——自卑、懦弱、温顺、缺乏反抗意识。索菲和儿子关系的不融洽,部分原因是她的懦弱造成的。当索菲用错助动词的时候,正在上公立学校的兰道夫用着挑剔粗野的口气不耐烦地指出母亲的语法错误,最后蔑视地说:“下次别再用错了。”索菲没有制止儿子的粗暴无礼,而是立即顺从。她的儿子变得愈加冷酷。“自从在学校里学到了一些贵族式的知识,连同他的那套语法以及对于某些事物的憎恶,不知怎样地就失去了孩子们所有的广泛的同情心,甚至连太阳和月亮都不喜爱。”
  当索菲犹犹豫豫地将自己要再嫁的想法透露给儿子时,她的儿子兰道夫通过哭天抢地的表演和不可遏制的愤怒反对。尽管索菲曾经预料到儿子的反对,也做了精心的准备,一直期盼着儿子心情好的时候告诉他这个消息,或许他更能接受一些,可儿子给出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索菲曾悲凉地感叹:“我有时觉得自己太凄凉,便会想到他哪里是我的,只不过是替我死去的丈夫保管着的一个人罢了。他直接属于我的地方,好像如此地少,他整个都是他那死去的爸爸的。”索菲渴望追求幸福生活,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可惜的是她没能坚持,她的懦弱使自己孤苦,也让深爱自己的山姆苦等。兰道夫并非反对索菲再嫁,而是反对索菲嫁给一个下等人,他明确给出自己的观点:“我替你害臊!这一来就要把我毁掉了!原来是个下贱的土佬儿!是个毫无教养的家伙!是个村夫!这下英格兰所有的上等人都要看不起我了!”
  由于兰道夫的继父不是一位“绅士”,由于这样的婚姻会使兰道夫蒙羞,他不顾母亲余生的幸福也不念及母亲的苦苦哀求,强迫母亲在十字架前发誓“没有他的同意,她决不可以嫁给山姆·霍布森”,并且给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是我欠父亲的”。事实是,“他的母亲原本可以和做水果蔬菜生意的忠实的山姆一起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这种生活不会使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受到伤害。”儿子对母亲的残酷无情让人觉得恐惧,同时人们也不禁悲叹慈母身后无孝子。
  兰道夫认为索菲的出身是一个耻辱,索菲也深感愧不如人。因为没有在学校里接受过教育,索菲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索菲看来,别人强加给她的偏见和蔑视是合乎情理的,更让人觉的痛惜的是索菲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索菲也有她虚伪的一面。当她成为贵妇后,她觉得自己比山姆优越、高贵。当她再次遇到淳朴的山姆时,与他畅谈往事,非常开心,可是她又觉得“自己现在是一个有地位的人了,就不应该把什么话都对山姆讲”,努力地做出一副贵妇的样子。这让人觉得可笑也可悲,可笑的是她未能模仿出贵妇的模样,可悲的是阶级歧视的观念已经存在她的内心中,她被别人歧视,也歧视别人。索菲的悲剧在等级观念深入人心的维多利亚时代不可避免,而她也注定成为了那个时代贵族阶级伦理道德的牺牲品。索菲在生命的尽头才敢小声的叨念“为什么我不和山姆说我会嫁给他呢?为什么我没说呢?”而这个时候,没有人在她身边,她的临终遗言也只能被上帝听到,而上帝却此无情残忍地对待她。
  四 结语
  人的命运与自己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当个人处于社会矛盾的对立中时,很难凭借一己的力量扭转自己的命运,最终很可能会被命运的漩涡冲毁。索菲,一个纯洁无暇的女性,“一个男人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配偶”,从下层社会的女佣一跃成为牧师的太太,这种角色的转变是不为等级观念强烈、充满阶级歧视的贵族们所接受的,于是她被貶低、被排挤、被冷落,蔑视她的人甚至包括她自己的儿子。
  索菲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她善良、勤劳,有着普通的人生轨迹—结婚、生子,只是她未曾享受到这些过程中的快乐。索菲的不幸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她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却被社会和亲人遗弃,孤老一生。读者同情怜悯索菲是因为美好的事物未得到珍惜和公正的对待,妻子得不到丈夫的关爱,母亲得不到儿子的尊重,朋友得不到朋友的认可,而这些本该是每一个人应享有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常耀信:《英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董学文:《论悲剧冲突的必然性——悲剧审美特征之一》,《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5期。
  [3] 刘延超:《哈代小说〈儿子的否决权〉的悲剧审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 祁寿华:《论哈代小说的悲剧效果》,《教学研究》,1986年第1期。
  [5] 屈大庆:《资本主义等级制度的牺牲品〈儿子的否决权〉中的悲剧意识解析》,《名作欣赏》,2011年第15期。
  [6] 孙云宽:《黑格尔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之辨》,《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陈冬蕾,女,1983—,河北唐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
  杜欣润,女,1984—,河北唐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
其他文献
2月17日,富士通个人电脑在北京召开题为“质·非凡源·经典”的高端商务笔记本电脑品鉴会。会上展示了富士通日本原装进口的系列高端商务笔记本,如全球最轻薄、顶级配置的LIF
华裔作家汤婷婷(Maxine·Hong·Kingston)在当今美国文学商业市场和严肃的学术研究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许多美国学者和读者心中俨然成为美国华裔文学的标志人物。其
2008年3月5日,毫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在谯城区薛阁办事处徐园社区徐某家中现场查获已经加工好的假中药材石斛400公斤,正在用硫磺熏制掺有七水硫酸镁的假石斛600公斤
尼洛·克鲁斯的《安娜在热带》素有剧作家诗人之称的尼洛·克鲁斯(Nilo Cruz)的《安娜在热带》(Anna in the Tropics,2002年)由埃米莉·曼执导,2003年11月16日首演于纽约百老
近日,河北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赵勇在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孙际林、石家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大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明轩等陪同下,到井陉
在高于还原金属及其氯化物熔点的温度下,用还原金属将TiCl_4还原成金属钛。该工艺是将熔融还原金属作为一种液体滴入与之接触的TiCl_4中,再将所得的含粉状固态还原金属和颗
由长沙矿冶院与韶关冶炼厂合作进行的高铅(18%Pb)含量的铅锌混合矿沸腾焙烧研究,经过近三年的试验,最近通过了由 By the Changsha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Institute and
中国的这种管控下的低价格,只有石油消费达到国际市场一定比率之后才能对全球整体价格产生作用。而如今的中国,正成为全球第二、第三的石油消费大国。中国的消费量与管制下的低价结合,就具备了抬升国际油价的能量。    与2008新年一起到来的,是国际石油价格每桶进人百美元油价的新时代。在5月,油价又一举超过了每桶135美元。而对基本是穷国穷人的中国和消费者来说,国内油价却还一直徘徊在50~60美元的价格水平
这意味着,美国汽车文化里将融入“Made In China”的新内容。2011年4月和11月,济南二机床集团在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国际竞标中,一举囊括福特汽车美国两个工厂全部五条大型快速
一、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价值的内涵外国文学作品中不乏旨高意远的杰作,其中的主题价值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精髓,无论是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抑或是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