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yd83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调查了高中英语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英语 课程目标 调查 启示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而高中英语教学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往往忽视英语教学的教育性,淡化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既要做知识的传播者,也要做思想的点拨者和指引者。因此,有必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一、对高中英语教师德育渗透现状的调查
  调查表的设计参考了江苏省宿迁市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表”的部分内容。调查表的形式设计以选择题为主,便于资料的统计整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与向学生发放问卷,详细具体地了解教师新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与实施成效。调查内容从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跨文化意识等方面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效果。
  2014年3月,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调查事先与所调查中学学校领导、任教老师以及学生做了沟通协调。在泗阳县众兴中学调查了16位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教育目标的问卷调查。统计如下:
  二、对英语课程目标实施情况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的统计来看,多数教师都能实践新课程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多数教师都能努力营造情境,使课堂的氛围能够轻松活跃起来。
  教师也能够采取适当方式激励学生,一些班级采用小组合作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单调的课堂用语难以有效控制课堂节奏,挖掘教材德育内容上,还做得不够,满意率没达到一半。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方面,教师做的工作也比较少,满意率也较低。
  我们的大部分教师课堂还是以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为主,以听、写、背这些机械学习手段为主。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所提问问题比较封闭,缺乏趣味性与拓展功能,不能引起学生回答的兴趣。
  三、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怎样改变英语教学过度重视应试,实现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重能力、重素质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1.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德育目标。教材在注重外语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也加大对学生德育、美育诸方面的积极影响。高中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德育十分广泛,从个人修养、人格到公共伦理以及科学精神、跨文化交流等,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的好资源。教师需要依据学生认知实际对教材做适当的增减或扩充。如在讲授课文Living Well时,学生对“如何选择生活方式”很感兴趣;教师可以提供更多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了解各种生活方式,互相交流,在比较中得出选择。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和生活常识,由能够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高中学科德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需要以高中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如以“Birthday”为话题,谈论有关日期表达,以及怎样庆祝自己的生日?教师可以通过设问:Who do you think should get the first cake?讨论生日蛋糕的第一块该切给谁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情感与价值观。
  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英语教师需要认真领悟透彻,在教学中巧妙的真融入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振亚.实用英语语言文化[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3]沈惠忠.中国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新构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01).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新世纪的人才需求而言,英语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初中是打下英语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应对日后的英语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偏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等现象,为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特从当前英语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
【摘要】传统的作业形式多为听录音跟读课文、抄写单词和句子、背诵课文、做练习等。由于形式单调枯燥,偏重书本,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作业的兴趣,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小学生喜欢玩,喜欢唱歌,喜欢表演与游戏,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想象。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特性,以生动和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形式。  【关键词】基于课标 作业设计 小学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幼儿园”、“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幼儿园课程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来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我园地处张家港市杨舍镇东莱街道,这是一个美丽、具有浓郁农村特色的小镇。近年来,幼儿园以民间文化为载体,积极打造“民间游戏”活动特色,群策
【摘要】本文从生态文明与农民意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及其哲学意蕴。  【关键词】生态文明 农民意识 新内涵  一、生态文明与农民意识的关系  1.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农民意识。一是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根本上改变农民意识。我国是农业大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需要国家经济政策的促进,更需要我国广大农民从意识上的支持,只有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了,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内部生态文明建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生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剖析了初中英语写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寻找如何加强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写作 现状分析 写作策略 技巧训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中考英语改革的推进,中考书面表达的命题思路和考察原则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在中考中助自己一臂之力,便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有必要
在科幻作品中,我们生活的世界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多重世界中的一个.其实,多重世界的想法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存在.最早提出这个假设的是原子论的创立者德谟克利特,他认
期刊
【摘要】《See You Again》是美国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7》的片尾曲兼主题曲,其歌词在人称、时态和重复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文体特征。本文将运用文学文体学以及功能文体学的相关理论,主要分析这篇歌词是如何发挥这些文体特征以达到预期的心理效果和主题意义。  【关键词】文体特征 主题 See You Again  一、歌曲背景简介  《See You Again》由美国著名说唱歌手Wiz Khal
One and half centuries ago, Charles Darwin (1859) presented overwhelming evidence and argued that all life on the earth shared common descent, and “from so sim
【摘要】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她的处女作《女勇士》改写了花木兰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描述的花木兰的形象。本文将通过比较和分析《女勇士》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从而探讨汤亭亭的作品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汤亭亭 花木兰 形象  中国古代著名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乐府民歌《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是一位替父从军、征战十年、立下汗马功劳、辞去皇帝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预期、能力等级、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因素,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