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初中物理规律教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s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听到不少学生说物理难学,究其原因,其一是在于未能准确地把握概念,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把握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运动变化的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说,物理规律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学生能否把握好物理规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规律教学呢?
  
  一、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物理规律本身反映了物理现象中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和有关物理量间的严格数量关系,因此,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必须将原来分散学习的有关概念综合起来。只有用联系的观点来引导学生研究新课题,提出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与新的兴趣。另一方面,物理规律本身,总是以一定的物理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也必须在认识、分析和研究有关的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来进行。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更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二、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初中阶段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一般着重于用文字语言加以表达,即用一段话把某一规律的物理意义表述出来,有些规律还用公式加以表达。对于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要认真加以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而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结论。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想象,由有摩擦的情况推想到无摩擦时的运动情况,最后把这一规律的内容表述出来。在理解时,要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还要正确理解“或”这个字的含义,“或”不是指物体有时保持匀直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指如果物体原来是静止,它就保持静止状态;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它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许多物理规律的内容可以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就是公式。要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加以理解,例如:对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当使学生理解,这一公式表达了电流的强弱决定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和导体本身电阻的大小即某段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中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中的I、U、R三个物理量是对同一段电路而言的。把公式进行变换,得到电阻的定义式R=U\I。如果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就可能得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这一错误的结论。
  
  三、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每一个物理规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反映某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的,而规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因此,每一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也是一定的。学生只有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才能正确地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乱用规律、乱套公式的现象。
  
  四、使学生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
  
  物理规律总是与许多物理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某些物理规律也是互相关联,应当使学生把物理规律与同它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如:牛顿第一定律与物体的惯性虽有联系,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把惯性与运动状态等同起来,把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说成是“保持物体的惯性”。我们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是否受力,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而牛顿第一定律是一个反映这些客观事实的物理规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五、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并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重要的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学生灵活应用,因为掌握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问题。在新的教学要求中,不要求学生能解决复杂问题,但是,应当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去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现象、解决一些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和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概念和规律解决日常生活用电的简单实际问题,家用电器的选择与使用,用电多少的计算,保险丝的选择等。
  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物理规律,我们还必须认清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当前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感性知识不足;二是相关知识的准备不足;三是规律学习受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
  总之,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除了遵循教学规律,按照规律教学的有關要求,克服规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抓住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寻找一些细节,根据教学经验使我们的物理规律教学日臻完善。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已成为各类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要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增强信心;其次,要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再次,要树立榜样,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化 师德修养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补充到教学一线,青年教师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好青年教师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面
“老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入睡。”这是我们作文课堂上呈现的一种非常怪的现象,而且并不鲜见,学生喊“写作文难”,老师说“教作文难”,长期以来,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觉得无话可说。如果问农村的孩子什么最怕?八九不离十的回答是“写作文”。  殊不知,农村的孩子可写的内容很多,乡间美景皆文,农村小事事事乃章,信手拈来即可,农村孩子理应写出比城里孩子更生动更富情趣的文章,他们的
摘 要:走进教室,学生敛声屏气,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讲课开始,教室里回荡的只有教师单调的声音……这种现象似已司空见惯。  如何拨动思想琴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其成为思维活跃、见解独到的个体?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一、思想启智,激情点燃,唤醒沉睡的灵魂;二、创新设计,诗意栖居,构筑互动平台;三、改进方式,激发兴趣,活跃互动氛围。面对欲静的“林子”,教师只要“风不止”,学生必能“为君起松声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作为课改新理念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得以体现。于是出现了以生为主、热闹纷呈的课堂教学局面,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后果,这是课改推动的效应。但笔者根据大量的课堂教学观摩和实践研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譬如,在讲“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训练不到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错误;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还有一个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累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音乐教学坚持多学科整合,与语文、政史、地理学科整合,可以多学科共进,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学科整合,需要两提前,两沟通  1.两提前  一是提前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来龙去脉,把握编辑的
[摘要]本研究在广泛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搜索到的562篇关于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自2002年以来增幅较大,主要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发表,医学界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更为关注。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主要涉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与主要表现、心理疾病等方面;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途径与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儿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阅读 教学 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有重要作用。而在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是中心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确定阅读活动的视角    多年来,语文
初上高中学英语,学生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高中英语难度相对增大,成绩下降。”“考题灵活,很难找到规律。”“初三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不很适应高中,初中时念念书就会有长进,而在高中多做题也未必带来明显效果。”总之,同学们在学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不适应。  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移:学生会注意到高中的试题结构较之初中试题而言变化很大。稳稳得分的题少了,而丢的分又非轻易可得回。这是因为高中的英语学习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