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注重定理教学,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加强变式教学,提高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新事物的学习习惯,提出更一般的、更广阔的、更深刻的新问题和建立新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思维;暴露思维过程;变式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的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下面就如何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兴趣的源泉,没有“问题”就不可能产生好奇心.这里说的“问题”,主要是指创造一种有问题的情境,它可以是一个实例引发的,也可以是一个图形引出的,还可以是数学模型等等,既可以由教师引发,也可以由学生引发,有了问题,思维也就开始了.不断地解决问题和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是思维发展的标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知识的传授与兴趣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二、注重定理教学,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是以暴露思维过程为前提的,是在暴露的过程中得到锤炼和提高的.现行教材中许多内容都简化了概念定理的提出过程,省略了发展、探索的过程,而这些概念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是如何构想的,对学生来说有一种神秘感和疑惑感.数学定理的教学应是“发现定理、寻求证明、作者证明、运用定理”的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斯托利亚尔说:“我们必须先发现定理然后再去证明它,我们应当先猜测到证明的思路然后才能作出证明.”所以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教材安排的意图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与借鉴思维方法;学生将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表现出来,便于教师及时地反馈评价与针对性地纠错.这样就沟通了师生间思维路线,形成“教”与“学”的回路.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模拟知识形成的原始思维,暴露知识的背景(来龙去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交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学生往往注重结论是否正确,而很少关注获得这个结论的思维过程.因此,当教师看到学生一个正确答案时,不能就此满足,而应该引导启发学生去反思思维过程,达到暴露思维的目的.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三、加强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思维
目前数学课堂存在着这样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等.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学习或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变式教学是实现其目标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我们教师和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新事物的学习习惯,提出更一般的、更广阔的、更深刻的新问题和建立新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高数学素养的学生不仅能解决变式问题,还能通过问题进行问题变式.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eorge Polya)曾经说过:“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 求证: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2 求证: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
变式3 求证: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变式4 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菱形?
变式5 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正方形?
变式6 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怎样的特殊四边形与什么有关?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这样一系列变式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四边形这一章节所有基础知识,沟通了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的联系,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思维,激发兴趣.通过变式教学,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促进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和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何一兵.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培养.华中师范大学,2000.
[2]王威.在数学课中使用变式教学法的体会.科教新报
【关键词】思维;暴露思维过程;变式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的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下面就如何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兴趣的源泉,没有“问题”就不可能产生好奇心.这里说的“问题”,主要是指创造一种有问题的情境,它可以是一个实例引发的,也可以是一个图形引出的,还可以是数学模型等等,既可以由教师引发,也可以由学生引发,有了问题,思维也就开始了.不断地解决问题和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是思维发展的标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知识的传授与兴趣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二、注重定理教学,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是以暴露思维过程为前提的,是在暴露的过程中得到锤炼和提高的.现行教材中许多内容都简化了概念定理的提出过程,省略了发展、探索的过程,而这些概念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是如何构想的,对学生来说有一种神秘感和疑惑感.数学定理的教学应是“发现定理、寻求证明、作者证明、运用定理”的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斯托利亚尔说:“我们必须先发现定理然后再去证明它,我们应当先猜测到证明的思路然后才能作出证明.”所以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教材安排的意图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与借鉴思维方法;学生将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表现出来,便于教师及时地反馈评价与针对性地纠错.这样就沟通了师生间思维路线,形成“教”与“学”的回路.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模拟知识形成的原始思维,暴露知识的背景(来龙去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交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学生往往注重结论是否正确,而很少关注获得这个结论的思维过程.因此,当教师看到学生一个正确答案时,不能就此满足,而应该引导启发学生去反思思维过程,达到暴露思维的目的.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三、加强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思维
目前数学课堂存在着这样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等.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学习或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变式教学是实现其目标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我们教师和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新事物的学习习惯,提出更一般的、更广阔的、更深刻的新问题和建立新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高数学素养的学生不仅能解决变式问题,还能通过问题进行问题变式.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eorge Polya)曾经说过:“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 求证: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2 求证: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
变式3 求证: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变式4 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菱形?
变式5 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正方形?
变式6 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怎样的特殊四边形与什么有关?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这样一系列变式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四边形这一章节所有基础知识,沟通了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的联系,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思维,激发兴趣.通过变式教学,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促进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和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何一兵.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培养.华中师范大学,2000.
[2]王威.在数学课中使用变式教学法的体会.科教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