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oo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有效提升.而情境教学法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作为一种教学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思维品质.因此,笔者通过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论述,以供广大教师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 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引导问题是实施师生互动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引导问题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引导问题的学习体验,已经成了教师最值得深思的问题.由此可见,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规律进行问题情境的有效设计及创设,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能力欠缺,对事物的认知层面相对肤浅.教师只有在顺应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规律的情况下,通过积极的引导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和课堂教学内容,对问题情境进行引导性、层次化的创设,使学生在具有关联性的问题情境的引领下,由浅入深地思考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与培养.
  2.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有效开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应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独立的思考,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开展与教师的引导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能使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3.有助于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广阔的延伸空间,从而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向生活问题进行延伸,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向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内在的迁移,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理念缺乏科学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教师自身具备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由于还未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无法深入贯彻与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导致问题情境的创设缺乏自主性和科学性.
  2.问题情境的创设缺乏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玩好动,容易对具有趣味性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然而在现阶段的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规律,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趣味性和吸引性,从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情境的创设缺乏针对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学习主体,学生会由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相应的个性化差异.而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一刀切”式的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1.教师应树立科学、创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因素,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为实现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应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使学生在更具有针对性的课堂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独立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不再拘泥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心态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数学问题的提出,从更新的角度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2.注重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其学习兴趣的产生与维持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解决问题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完“乘法口诀”这一内容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乘法口诀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复习内容与趣味性的游戏进行结合,在课堂中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的趣味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标有乘法算式的图片与标有得数的图片进行快速匹配,匹配速度及正确率最高的小组即为获胜方.这种趣味性的游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注重问题情境的生活化,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用性的学科,其中很多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设计与创设时,应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将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一方面,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实现数学知识向生活问题的迁移,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开阔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不急于讲授教学内容,而是引導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向学生提问:“教室中存在哪些三角形的物体?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教师就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到了问题情境中,学生在对周围事物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也深刻感受到了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迁移.   4.注重问题情境的引导性,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是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集中在形象思维上,缺乏逻辑性,这就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递进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创设时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引导性,通过若干个具有不同层次、具有相互关联性的引导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能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可以与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如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引导性问题情境相结合,以此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层层深入的探究.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小鱼游泳”“陀螺旋转”的动态图,并这样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幅图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观察,当得到“小鱼游动了,陀螺旋转了”的答案时,教师又可以提出:“那小鱼游动了多远,陀螺又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通过这样引导性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思考,并在教师引导性问题的引领下层层深入地学习与理解数学教学内容,实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
  5.注重问题情境的实践性,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数学知识只通过课堂讲解的形式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创设具有实践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动手、亲自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很好地实现了手、脑的协调发展和配合,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提高了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如在教学“圆锥”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圆锥的模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圆柱的知识进行圆锥体积公式的自主推导,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四、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发现,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改革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精神,更为有效地推动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数学问题情境应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为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服务的,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赋予枯燥的数学知识以趣味性和生命力.最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学习基础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项复杂的教学工作,教师应结合注意事项,科学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 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靳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87):101.
  [2]邹红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6(08):151.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函数处于数学教学的重要地位.初中数学教学要跟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初中函数新的前进方向就是信息技术和函数教学的相互融合.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学习理论,以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为基础,对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方法研究  引 言  數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初中生在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过程当
我国多年来的农村改革,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为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面临着更大的
在博物馆终端服务中,讲解工作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合理讲解,才能将博物馆的具体收藏成果、研究发展历程以及所陈列的精美藏品进行有效传播,通过合理的信息传递
合作市国有企业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要求,增强做好国企党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方方面面,全力发挥国企党组织核心引导作用,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和共享经济已经融入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起到了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可持续经济,在施政部署过程中,企业经济发挥着重要桥梁的
档案管理作为疾控中心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高质量的档案管理,能为疾控中心疾病防御,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以及理论参考。因此,疾控中心要坚持做好日常的档案编研工作,提高疾控
水泥、石灰等传统胶凝材料在生产、施工、性能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如生产能耗大、成本高,造成环境压力;施工过程易泌水、离析;硬化后易产生裂缝,且吸湿保温性不良。膨润土是一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10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需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住院患者80例,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Morrow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5例行改良Mo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不断加大,要想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量,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