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草原上吹来微课程教学法的风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珏琦是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初中部数学教师。《修炼“微课程教学法”,甘之如饴》是她研修微课程教学法并付诸实践的初体会。
  我注意到,朴实的文章中透射出灵性的光芒,正如她在培训中最早完成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務设计,精准地把知识点转化为问题那样。也许,人们对“问题导向”的刺激早已麻木,但是,一旦能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也就发现了怎样教会学生的方法。
  王珏琦的思路很清晰。她很快参透目标与任务的关系,领会微课程教学法奥秘;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只要能够完成好任务,就能达成目标。这是教师“主导”新境界的重要表现。
  视频支持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需求导向的资源建设路线。王珏琦用活了视频的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也帮助学生展开课堂“微项目学习”,恰到好处地支持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之道,也是教师“主导”新境界的灵性表现。
  我尤其欣赏王珏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善于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学科素养。自从推广微课程教学法以来,我发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做到的。
  有教师习惯于用行为主义态度看学生。好像只要给出刺激,就会产生相应的感应性。殊不知,人与狗是不一样的,人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有倾向性地选择刺激物,从而产生相应的感应。有高校学生上课看书,看手机,乃至睡觉,其实就是选择刺激物的表现。
  微项目学习的主题来自真实情境。王珏琦发现,一旦提炼出来自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主题,所有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在不知不觉之中发展学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乃至协同创新的能力。一旦进入成果展示阶段,质疑反映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发与此相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时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平等探讨问题的习惯,创新式思维等,就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说,提炼微项目学习主题,是教师“主导”新境界的高阶表现。
  王珏琦善于从真实情境中提炼微项目学习主题,反映出扎实的学科功底、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机智的教学要素组合能力。她也从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行为中感悟:用好真实情境的主题,既有利于内化知识,形成课堂学习高潮,也有利于拓展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这不仅对数学学科学习有益,而且对学生终身成长有益。
  在2017年北京大学“学习科学与教师发展前沿论坛”上,白雪峰分享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他从以“精确的规范的术语”指导外甥学数学,换来“舅舅,你别讲了,你再讲我都不想学数学了”的回答中,发现理解学生、读懂学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王珏琦读懂了学生,让他们在真实情境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发现的眼光,发展(创新)的思维、简洁的表达、坚持的耐性。这不正是数学教学一直追求的境界吗?
其他文献
读赵敏芳《微课程教学法:让学习变得更高效》一文,想起今年三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微课程教学法实践共同体——组织的培训中的一个场景。  当时学员在报告厅展示设计的“任务单”。赵敏芳最初设计的学习任务不得要领,被我否了,而且,否得有点难堪,差不多是从台上被撵下来。现在想起来仍感自责。  一般学员可能就打退堂鼓了,赵敏芳却没有。她回去请教先行的同事——中国大学MOOC《微课程教学法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深入理解并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的本质?这是长期困扰着一线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的难题。正在兴起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无疑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笔者以《图形的旋转》翻转教学为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 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重点与困难在哪里?  《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中的内容,属新课标
摘要:本文从大数据的概念及教育大数据分析的用途入手,结合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以“腾讯课堂”为具体案例,分析了腾讯课堂用户的基本属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腾讯课堂及在线教育平台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以便其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大数据分析;在线教育;腾讯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9-0103-03  引言  
新一轮课改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各学科又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核心素养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信息技术课堂以核心素养为方向的课堂教学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变革。同时,为了在课堂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有效利用网上资源,创设良好的在线互动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
编者按: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改革区别以往的改革范式,它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知识与观念更新。教师研修、培训项目的推进,既表现在研修、培训的内容上,又表现在其形式上。为了给教师研训亲历者、思考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刊特开辟了这块园地。  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与全国同类培训项目相比,实施得比较成功。本期,南京师范大学张义兵老师从“知识建构型视频课程设计”的视角审视了该项目的成功之处,希望能够“
摘要:本文作者提出,大学通识选修课相较于其他课程更适合采用混合式教学。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经济学”逐渐形成了DOING混合式教学模式,DOING包括多元化考核评价(Diversification)、开放型资源管理(Openness)、参与式课堂教学(Involvement)、常态化师生互动(Normalization)和导师型实践指点(Guidance)五个
公元1475年,有人发明了一种舒适的大型马车,命名为kocsi szeker,随后简称作kocsi。德语借用了该词,拼作Kutsche,继而法语转借德语,作coche,最后英语又借自法语,演变出了coach这一形式。coach从1840年起,就成了“私人教师”的代名词,今天我们翻译成“教练”。苏格拉底发明和光大了一对一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产婆理论。但是,2500年以后才有了一个专有的名词针对苏格拉底
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已经走进课堂,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相比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轻便性、触控交互以及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让师生爱不释手,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平板电脑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雨点儿》是一节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本案例中合理利用平板电脑,将其利用于学生学习认读字、学习会写的生字、拓展阅读三个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是一节平板电脑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纵观这堂课,主要
摘要:本文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为例,以微课程教学法为依托,以微项目学习“设计动力船”为抓手,探索在翻转课堂中渗透STEM教育的途径,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拓宽教师从事学习设计的思路,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STE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0-0055-05  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法、STEM教育  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