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核心素养

来源 :新课程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此前及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已出现过“素养”一词。实验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英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公民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实验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与上述课程标准的表述有所不同,“意见”中使用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简称,具体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六个方面。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素养是多方面的,因此核心素养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而非某一学科;它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每一步成长都必须的,因此核心素养适用于所有学生,而非某一学段的学生,甚至是公民终身学习所必须的。
  培育核心素养需要不同的学科,甚至需要学科间的整合。各学科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形成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如英语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等。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多元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历史学科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释、地理表达等。而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是统摄这些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轴。
  由于不同年龄段学生,其成长规律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个人修养方面,小学低年级应侧重于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初中应侧重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家国情怀方面,小学应侧重于爱自己、爱家庭、爱社区的养成教育,高中应侧重于爱祖国、爱人民甚至关爱人类命运的养成教育。
  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各自的特征,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有各自的侧重,这可以使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这些核心素养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因此,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是基本途径,落实“立德育人”才是根本任务。
其他文献
数学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数学科学具有以下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美就根植于其中. 数学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的抽象,在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上都具有抽象的特征;数学的严谨性是通过逻辑性、精确性和系统性来展现的;正是数学的抽象特征,使其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 因此数学的美是丰富而理智的,需要发现的眼光.  例如,数学的概念美既体现在术语命名的顾名思义、内涵表述
近几年,江苏省常熟市新港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呈现出棉花、水稻、蔬菜、杂粮、苗圃、果树等以经济作物为主导的多样化种植结构.该镇以基地建设为特色,在土地上大做
针对网络攻防过程中无法有效应对攻击意图与策略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攻防策略选取方法.将网络安全攻防理解为二人随机博弈问题,以主机脆弱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