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转录因子A相关的微小R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增殖调控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m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筛选并验证可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微小RNA(miRNA)。

方法

以癌基因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作为靶基因,通过miRWalk 2.0软件筛选可能调控结肠癌增殖的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在30例结肠癌手术标本和3种结肠癌细胞系(SW480、HT-29和HCT116)中的表达。选取其中表达量最低的miR-204和SW480进行后续研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TFAM和miR-204的作用关系。分别应用miR-204慢病毒和anti-miR-204慢病毒上调和下调miR-204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感染后SW480细胞中TFAM蛋白水平的变化;并采用MTT实验和BrdU实验观察慢病毒感染后SW480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结果

初筛获得miR-204、miR-211、miR-214、miR-381、miR-590-3p 5种miRNA,其中miR-204、miR-211、miR-214和miR-38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在3种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亦较正常结肠细胞降低(P<0.05),其中miR-204的表达量最低;而miR-590-3p表达水平则在结肠癌组织和3种结肠癌细胞中均明显上调(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204表达与TFAM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TFAM与miR-204可直接结合。通过慢病毒感染上调miR-204表达后,SW480细胞中TFAM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升高(P<0.05);下调miR-204表达后,TFAM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

结论

miR-204可以通过降低TFAM的蛋白表达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EK-6在的表达及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36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胃黏膜组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28、SGC-7901、MGC-803、HGC-27及AGS)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中的NEK-6表达情况;选取NEK-6表达水平最高的胃癌细胞株进行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并观察利用s
目的应用DNA甲基化芯片检测胃癌组织基因组甲基化情况。方法采用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方法(MeDIP)结合DNA甲基化芯片对6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甲基化情况分析,寻找启动子区域和CpG岛中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甲基化差异基因,并通过Gene Ontology分析和Pathway分析了解这些甲基化差异基因的功能。结果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于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差异基因有113个(如SHP1、FGF8和CS
派出所名称:福建省大田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  建所时间:1952年。  辖区状况:派出所所在的大田县均溪镇系大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辖区面积140.38平方公里,辖31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93281人,流动人口81916人。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35人,辅警21人。  荣誉:一级公安派出所。先后获得福建省优秀公安派出所、三明市优秀公安科所队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5次。  福建
期刊
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是胃肠外科医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掌握结直肠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对许多胃肠外科医师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新药物的不断出现,结直肠癌的辅助化疗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氟尿嘧啶药物为主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在当前的各种指南和规范中,Ⅲ期结肠癌是辅助化疗的指征,而Ⅱ期结肠癌是否需要接受辅助化疗尚无定论。另一方面,直肠癌的辅助治疗则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新辅助治疗后的直肠癌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2014年1月间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标准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60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记录患者神经毒性程度,并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第10天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观察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全组60例患者中,发生1度神经毒性患者17例、2度42例、3度1例,无4度及以上神经毒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起病隐匿且急骤,其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存在局部或全身的高凝状态,但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很难诊断此类疾病,并且患者自诉的症状与体格检查常不相符,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常常延误诊治甚至误诊。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良好预后依赖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血管的及时再通等,尽管随着CT血管成像的发展,对疾病的诊断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对肠管生机活性的判断仍缺乏一个客观的评判指标。本文总结分析近几年来关于诊断急性肠
目的探讨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中使用洛铂腹腔化疗对术后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病例分配随机表分为腹腔化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腹腔化疗组术中采用洛铂40 mg进行腹腔化疗,术后行FOLFOX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手术后予以F
期刊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肝转移瘤切除手术已被证明能明显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和结直肠癌化疗方案的改进,肝转移瘤手术的适应证已较前明显改变,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治疗肝转移瘤的态度也更为积极。此外,多学科联合治疗已成为肝转移瘤治疗的发展方向,同时性和异时性肝转移瘤的治疗也逐渐达成共识。
结直肠癌不是单纯的一个病,而是表现各异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相似临床病理特征的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可能显著不同。因此,在肿瘤TNM分期的基础上增加危险评估或基于分子进行分型非常必要。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利于从源头上对其进行亚型分类,也有利于后续预防和治疗药物的研发。高通量技术的发展为更加全面系统地区分结直肠癌亚型提供了可能。目前,结直肠癌亚型联盟(CRCSC)将结直肠癌分为5种亚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