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坚持新课程理念,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思想,通过“问题教学”,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勇于探索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本文改变了传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了自主探究,以及自主探究在信息技术课中自学的内容,自学探究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字:问题教学;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四步探究教学法在濮阳县实施快一年了,通过这一年教案编写,教学实施。明显的感觉到了它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四步探究”中“自主探究”这一特点有别于以前的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更能发挥出“自主探究”的优越性。你不难发现它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始终贯穿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对“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解读,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自主中有探究,合作中有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更有探究;探究贯穿这一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既是教学过程又是教学方法。从这一点来看,自主探究则是其核心内容,如此说来,“四步探教学法”则抓住了新课改的精髓。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不可取替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贯穿一节课的绐终。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所有一切都是有老师来执行,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在课堂上是跟着教师的思想,发挥不出学生的自主性,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依赖老师的习惯。不会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等着老师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也不会问为什么。
“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四步,步步都在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处于引导的地位,由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把主动权放还给学生,从实际上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由于阅读的经验和自身的幼稚,往往有许多问题”。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用“心”教学,特别是要根据学校各方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出的“四步探究教学法”其中的四个步骤特别适合教学过程。根据所教学生具有年级多、年龄差别大、基础不一样等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四步探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以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开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四个环节搭建了课堂教学基本框架:第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第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第三,训练检测,目标探究;第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正好照应了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特点。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宰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特别的实用。
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自主探究”这一特点,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教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对知识的演示,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和实现课程所需要的知识。
3、“自主探究”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学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正好对应了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自主探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3.1自学教材:
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自学,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2自学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课本上有一些课外的知识,和实践操作部分和书本上的内容是不相符合的。
4、“自主探究”应遵循的原则
(1)探究性原则: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同学之间合作研究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当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多维互动。
(2)集体性原则: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应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3)主体性原则:即树立“学生本位”,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理论知识重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自主探究”教学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探究诱思——自学互动——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创设诱思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先尝试学习;接着教师再做简单的诱导(即“学教”),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探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疑惑;然后让学生进行自学互动;最后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束语
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责任重大21世纪的教育,将在因特网的广泛运用下发生巨大的变革,目前面临很多的课题需要努力去实践和探索,只有及时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拓展、充实自己的知识领域,积极地投身教学研究和实践,才能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书目
1.白梅《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网络科技时代》2001年第八期
2.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3.韩希文,《谈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4.吴永亮,《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孙志刚,《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发挥学生自主性》,发表于2007年7月8日,人教网。
关键字:问题教学;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四步探究教学法在濮阳县实施快一年了,通过这一年教案编写,教学实施。明显的感觉到了它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四步探究”中“自主探究”这一特点有别于以前的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更能发挥出“自主探究”的优越性。你不难发现它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始终贯穿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对“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解读,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自主中有探究,合作中有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更有探究;探究贯穿这一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既是教学过程又是教学方法。从这一点来看,自主探究则是其核心内容,如此说来,“四步探教学法”则抓住了新课改的精髓。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不可取替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贯穿一节课的绐终。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所有一切都是有老师来执行,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在课堂上是跟着教师的思想,发挥不出学生的自主性,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依赖老师的习惯。不会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等着老师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也不会问为什么。
“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四步,步步都在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处于引导的地位,由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把主动权放还给学生,从实际上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由于阅读的经验和自身的幼稚,往往有许多问题”。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用“心”教学,特别是要根据学校各方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出的“四步探究教学法”其中的四个步骤特别适合教学过程。根据所教学生具有年级多、年龄差别大、基础不一样等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四步探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以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开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四个环节搭建了课堂教学基本框架:第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第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第三,训练检测,目标探究;第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正好照应了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特点。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宰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特别的实用。
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自主探究”这一特点,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教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对知识的演示,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和实现课程所需要的知识。
3、“自主探究”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学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正好对应了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自主探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3.1自学教材:
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自学,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2自学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课本上有一些课外的知识,和实践操作部分和书本上的内容是不相符合的。
4、“自主探究”应遵循的原则
(1)探究性原则: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同学之间合作研究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当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多维互动。
(2)集体性原则: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应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3)主体性原则:即树立“学生本位”,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理论知识重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自主探究”教学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探究诱思——自学互动——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创设诱思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先尝试学习;接着教师再做简单的诱导(即“学教”),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探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疑惑;然后让学生进行自学互动;最后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束语
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责任重大21世纪的教育,将在因特网的广泛运用下发生巨大的变革,目前面临很多的课题需要努力去实践和探索,只有及时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拓展、充实自己的知识领域,积极地投身教学研究和实践,才能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书目
1.白梅《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网络科技时代》2001年第八期
2.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3.韩希文,《谈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4.吴永亮,《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孙志刚,《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发挥学生自主性》,发表于2007年7月8日,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