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活动、害怕出现伤害事故和躲避得来的。是靠学生掌握的基本安全技能、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安全应急方法和措施;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中,谨慎管理、加强防范。学校保障体育场馆、场地、设施的安全性得来的。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这对学生、教师、学校在预防不安全伤害事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教师;学校;伤害事故;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
一、问题的提出
安全重于泰山,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安全校园,是对省级示范学校一个基本要求,最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齐抓共管下,校园安全事故趋于下降,但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每天大约有40个孩子死亡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2.5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6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而发生这些事故相当部分是与学校无关的,在与学校相关的安全事故源于体育活动的占8.7%,而体育活动安全隐患的比率占学校伤害事故的30—40%,可见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是困扰学校体育的一大隐患,也是关系学生安危的生命线。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校园伤害事故发生主要是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因素,只要做到齐抓共管,“三位一体”,就能减少甚至杜绝因学校、教师方面所发生的伤害事故,为有效地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找出原因,提出对策,解除师生烦恼,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起着积极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商南县初级中学初二、初三两个年级20个教学班,年龄14—15周岁,每班随机发放问卷30份。共发放问卷601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100%。
2、研究方法
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从自我预防应急意识看安全
到操场上课过马路站队走的有64.05%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做,95.51%的学生按要求上课中身上不带佩带物。体育课中出现伤害事故时,懂得应急措施的占36.11%,懂一点的占49.25%,不懂的占14.64%。平时注意学习常用安全应急方法的有64.39%。有极少数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正确认识身上佩带物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全隐患,有少数学生不注意学习常用安全应急方法,出现伤害事故时不懂应急措施。这部分学生上课时往往态度不认真,对教师强调的安全不以为然,我行我素,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再加上自我学习和教师讲解安全应急措施不够扎实、深入和全面,导致较易发生伤害事故。
2、从教师组织课堂练习看安
课堂练习,安全教育要做到经常化、具体化,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材、准备活动、保护与帮助,对于稳定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类校园伤害事故中,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故要占去相当大的比例,大约占去全部学校事故的30%—40%。调查中,在酷暑中进行各种练习中暑或昏厥的学生占16.64%,投掷实心球教学中被砸伤的占3.00%,就教师在组织有碰撞游戏中受过伤的学生占11.81%,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经常强调安全的占3.16%。在体育教学中,总是不可避免地有着这样那样意外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注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减到最小。
3、从学校场地器材设置看安全
在使用学校场地器材时受过伤的学生占7.49%,在校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单杠、双杠、肋木、联合器械中摔伤过的学生占11.31%,球类活动中由于场地器材受过伤的同学占11.81%,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的,所以只要学校能够做到场地器材合理、无安全隐患、卫生制度健全,保障体育场馆、场地、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体育器材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一些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器械,做到干净整洁、结实、距离合理、周围有醒目的护栏等安全条件就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结论
1、学生心中无安全防范意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安全认识不够,不注意学习常用安全方法,不懂应急措施或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只是一少部分,但正是这一少部分学生常易发生伤害事故给他人带来安全隐患,对自己的越轨行为意识不到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2、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漏洞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时,无论教师采取怎样的积极教育与预防措施,总是不可避免地有着这样那样意外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而大部分可以预防而教师没有去预防造成的伤害事故,法律就一定会追究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比如没有进行安全教育,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学生在酷暑中昏厥、游戏中受伤、练习时摔伤、投掷中被砸伤、使用各种器械时受伤等等。在教学中违反教学原则和体育教学规律,任何不规范的教育教学,都会存在过错和漏洞。
3、学校场地、器材设施有安全隐患。
学生在校期间,学生的监护责任自然地由学生家长转移给了学校,直到学生放学离开学校为止。学生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中,学校有义务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场地、器材和器械。根据调查看或多或少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器械质量不合格,对场地、器材没有及时检查、维修或更换,给学生提供的体育器材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等,没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和谨慎的管理都会孕育着巨大的危险,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建议
1、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义务
利用体育课堂和室内课和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基本安全技能,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特点及规则、场地设计与器材使用、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常用的安全应急方法和应急措施,学会受伤后的处理办法和技巧,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并且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教师应谨慎管理,加强防范。
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中,知道或相应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不宜参加的某种活动,应当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活动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应当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课堂教学不违反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在同一场地进行多种活动应避免相互影响,在练习容易导致伤害事故项目时,要注意安排保护与帮助,千万不能出现伤害事故现场教师不在位的情况。
3、学校应保障体育设施的安全
学校应当谨慎选择合格的体育教师,完善配套的安全制度。保障体育场馆、场地、设施的安全性,给教学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体育器材,重视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对发现具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应停止使用或及时修理和更换。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商南县初级中学安全教育常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教师;学校;伤害事故;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
一、问题的提出
安全重于泰山,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安全校园,是对省级示范学校一个基本要求,最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齐抓共管下,校园安全事故趋于下降,但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每天大约有40个孩子死亡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2.5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6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而发生这些事故相当部分是与学校无关的,在与学校相关的安全事故源于体育活动的占8.7%,而体育活动安全隐患的比率占学校伤害事故的30—40%,可见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是困扰学校体育的一大隐患,也是关系学生安危的生命线。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校园伤害事故发生主要是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因素,只要做到齐抓共管,“三位一体”,就能减少甚至杜绝因学校、教师方面所发生的伤害事故,为有效地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找出原因,提出对策,解除师生烦恼,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起着积极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商南县初级中学初二、初三两个年级20个教学班,年龄14—15周岁,每班随机发放问卷30份。共发放问卷601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100%。
2、研究方法
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从自我预防应急意识看安全
到操场上课过马路站队走的有64.05%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做,95.51%的学生按要求上课中身上不带佩带物。体育课中出现伤害事故时,懂得应急措施的占36.11%,懂一点的占49.25%,不懂的占14.64%。平时注意学习常用安全应急方法的有64.39%。有极少数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正确认识身上佩带物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全隐患,有少数学生不注意学习常用安全应急方法,出现伤害事故时不懂应急措施。这部分学生上课时往往态度不认真,对教师强调的安全不以为然,我行我素,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再加上自我学习和教师讲解安全应急措施不够扎实、深入和全面,导致较易发生伤害事故。
2、从教师组织课堂练习看安
课堂练习,安全教育要做到经常化、具体化,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材、准备活动、保护与帮助,对于稳定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类校园伤害事故中,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故要占去相当大的比例,大约占去全部学校事故的30%—40%。调查中,在酷暑中进行各种练习中暑或昏厥的学生占16.64%,投掷实心球教学中被砸伤的占3.00%,就教师在组织有碰撞游戏中受过伤的学生占11.81%,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经常强调安全的占3.16%。在体育教学中,总是不可避免地有着这样那样意外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注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减到最小。
3、从学校场地器材设置看安全
在使用学校场地器材时受过伤的学生占7.49%,在校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单杠、双杠、肋木、联合器械中摔伤过的学生占11.31%,球类活动中由于场地器材受过伤的同学占11.81%,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的,所以只要学校能够做到场地器材合理、无安全隐患、卫生制度健全,保障体育场馆、场地、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体育器材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一些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器械,做到干净整洁、结实、距离合理、周围有醒目的护栏等安全条件就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结论
1、学生心中无安全防范意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安全认识不够,不注意学习常用安全方法,不懂应急措施或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只是一少部分,但正是这一少部分学生常易发生伤害事故给他人带来安全隐患,对自己的越轨行为意识不到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2、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漏洞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时,无论教师采取怎样的积极教育与预防措施,总是不可避免地有着这样那样意外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而大部分可以预防而教师没有去预防造成的伤害事故,法律就一定会追究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比如没有进行安全教育,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学生在酷暑中昏厥、游戏中受伤、练习时摔伤、投掷中被砸伤、使用各种器械时受伤等等。在教学中违反教学原则和体育教学规律,任何不规范的教育教学,都会存在过错和漏洞。
3、学校场地、器材设施有安全隐患。
学生在校期间,学生的监护责任自然地由学生家长转移给了学校,直到学生放学离开学校为止。学生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中,学校有义务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场地、器材和器械。根据调查看或多或少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器械质量不合格,对场地、器材没有及时检查、维修或更换,给学生提供的体育器材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等,没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和谨慎的管理都会孕育着巨大的危险,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建议
1、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义务
利用体育课堂和室内课和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基本安全技能,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特点及规则、场地设计与器材使用、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常用的安全应急方法和应急措施,学会受伤后的处理办法和技巧,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并且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教师应谨慎管理,加强防范。
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中,知道或相应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不宜参加的某种活动,应当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活动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应当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课堂教学不违反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在同一场地进行多种活动应避免相互影响,在练习容易导致伤害事故项目时,要注意安排保护与帮助,千万不能出现伤害事故现场教师不在位的情况。
3、学校应保障体育设施的安全
学校应当谨慎选择合格的体育教师,完善配套的安全制度。保障体育场馆、场地、设施的安全性,给教学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体育器材,重视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对发现具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应停止使用或及时修理和更换。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商南县初级中学安全教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