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dongt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1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1.2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1.3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2.1 教给自学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2.2 培养自学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权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學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的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为学生今后进入高等学府乃至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探索    1.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
期刊
【摘 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对考试焦虑的女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求助者在初中毕业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测验中紧张焦虑,成绩不理想还影响其他学科,之后时刻担心要面临的中考。经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不合理观念和认知错误,帮助她解决了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    1.一般资料  在人口学资料上,15岁,初三女学生
期刊
2011年10月份,我很幸运地又成为国培学习的学员,再次参加国培,我既高兴、兴奋、又娇傲自豪,因为这是给我弥补的机会,提高自我的一个途径,作为年青的我,太需要这样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了!曾在2010年11月份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广西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培训班的研修,然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影响了学习时间,学校的组织配合、硬件设施等各种原因,我并没有认真的对待,而是应付式地完成任
期刊
【摘 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适度、适时的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习兴趣将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版图设计;创新研究    新课程给地理课堂教学引入新理念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实验教学引入地理课堂,类似于理化生课程中的实验,它能将深
期刊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准确定位已不容置疑。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数学理念中,教师就应该尽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与之相关而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之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后续学习乃至终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学基础。  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然预示着现实生活中蕴含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性因素。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
期刊
基于网络运用的中学作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人为搭建“网络平台”——专题作文网站,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淡化密集细碎的阶段性目标,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以弥补实体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  1.基于网络,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  1.1 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日益突出
期刊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胆实践、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主义积极发展的时代趋势,是现代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让学生获得发展,提高全面素质。我认为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发散性恩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
期刊
【摘 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主要场所在阅读教学课堂,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必须依靠文本,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通过“五品”的教学活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培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品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除包含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语文能力”外,还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口语交际的能
期刊
1.教学设计说明  美的鉴赏是中学生文学课的灵魂,是语文灵性教育的一个领域。教师要特殊重视这一点。这首诗的教授过程,讲授是重要的。但是美的传播主要不是口授的,而是感染的,是以教师的感染启动学生的感染。教师,绝不只是听、说、读、写的教士,而应该是美的感染的导师。所以教师首先能否被诗的美质所陶冶,所陶醉,这是至关重要的。本课教授的途径:朗诵,有表情地朗诵,陶醉诗意中的朗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把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