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发展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政党制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定位,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及有关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第一,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思想,进一步阐明"党的领导"和"伟大政治创造"的深刻内涵;第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观,从比较视野论证"基本政治制度"的制度优势、基本原则与发展方向;第三,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方法学说,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统一的实践指向下优化多党合作的具体举措;第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策和策略原理,增强了执政党与参政党的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
其他文献
全球化作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表现样态贯穿世界历史发展的始终,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并在与全球化的互动中完成各自形塑,二者的互构式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主体和价值基础。全球化的矛盾性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时空场域,一方面扩大了人的生存空间使人类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资本逻辑主导全球化的矛盾性发展对传统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挑战,客观上使全球化必须完成从资本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式转换。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新型全球化构建,既补齐了资本全球化参与主体缺位和动力不足的短板,又超越了资本全球
乡村振兴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而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纵观国内学界对其研究的逻辑图景,主要集中于乡村振兴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意义、具体的振兴议题、相关影响变量与实现策略等。尽管学界因此而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之处。特别是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重从偏向于"围观式研究"向"中心场域研究"转向,着力于宏观规范性研究与微观实证性研究的有效结合,增强基础性理论研究与实践对策研究的上下融通,努力做到国内本土化研究与国际引介性研究的有机融合。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理之道的"锁钥"。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并就"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意涵、出场逻辑、哲学基础、时代价值、实践路向等课题展开了全面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整体而论,仍存在一些研究阈限和薄弱之处,需要从核心概念的基础性、出场逻辑的系统性、阐释论证的辩证性、研究范式与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不断予以超越和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客观上看,疫情背景下城乡基层面临着治理环境"复杂化"、治理体系"碎片化"、治理技术"浅层化"的冲击和挑战,应朝向协同多元主体、优化治理机制、改进治理方式以及创新技术工具等目标,从加强党建引领治理全局、完善体系规范治理秩序、强化技术提升治理效能、夯实基础保障治理可续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我国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
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治理中的权力配置、产权实施、资源分配、社会调控和意识形态引导五个方面进行落实,并且它们有机互动、互相协调。从"结构-过程"的视角看,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性"制度安排与"过程性"制度运行,塑造出国家自主性建设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确保国家自主性处在追求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状态",从而确保国家治理效能处于"强状态"。中国国家自主性的根本特征是从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与制度运行形成的"结构-过程"上,实现了党的领
宣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沟通技术。在政权组织内部的沟通中,宣讲旨在使党员和各级干部领会中央精神,增强其思想和行动自觉,使各地方更好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政权组织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中,宣讲旨在通过理论掌握群众,凝聚社会共识,使社会力量成为治国理政的积极性力量。宣讲机制在增强话语权、营造仪式感和塑造认同感三个方面发挥了书面传播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周期性、巡回式和多层次的宣讲活动中,宣讲机制增强了国家话语权,确保宣讲受众能够真实准确地理解上级精神。宣讲机制营造了特定的仪式氛围,提升了传播效果。宣讲机制阐释党的纲领和路
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和平"以及"怎样实现真正和平"的重大问题。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和平特性的揭示和阐发上。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和平是符合人类本性的生存状态,人本性是和平的基本规定性;在阶级社会中,和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平与战争都是一定阶级政治的体现,不同阶级所追求的和平是不一样的;和平又是各方利益共容性关系的体现,只有求同存异、扬同容异,才能求得和平;和平还是一个具有演进性的发展历程,人类会不断消除战争因素、积累和平功业,为最终实现永久和平创造条件。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语境中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始不断采用党内集中教育这一制度安排?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制度逻辑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组织行为变迁的有效切入点,也是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的理论起点。文章从组织学习视角切入,重新审视党内集中教育这一制度安排的历史演变和制度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集中教育活动不仅是一个"应激-调适"逻辑下的适应性学习,更是一种"依赖-强化"逻辑下的社会互动系统。在这个互动系统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教育、政治训诫和群众路线的集中教育活动形式,实现中国共产党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留下来的重要理论遗产,是社会主义改革论的最初思想资源,必须在列宁主义的理论逻辑下把握新经济政策思想。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反思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缘起。战时共产主义的教训在于,执政的共产党对落后的国情与社会主义目标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退却部署在国内政策上的体现。新经济政策的第一要务在于经济上退却以防政治上失权;根本任务在于引领俄国一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目标在于坚守革命策源地,等待世界革命高潮的重新到来。必须明确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市场原则的限度,
习近平将国民健康问题置于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价值视野,其人民健康观建构是对经典作家健康理念、传统中医诊疗智慧、共产党卫生建设经验的精神传续,以及对新时代健康治理形态中生命秩序的风险性因素、医疗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健康合作的全球性格局的深刻观照。习近平人民健康观体现着敬佑生命价值、维护健康权益、统筹健康谱系的人民伦理旨向,彰显着纾解医改难题、完善疾控管理、健全政策体系的改革创新智慧,表征着科学协调健康要素关系、完善健康治理格局的辩证思维。作为新时代健康利益平衡和健康事业发展的指导理念,正推动着国家健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