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gji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是高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已渗透于教育教学领域。为了更好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生物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更多地赋予高中生物教学以新的活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教育理念,以学科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就网络环境下生物教学特点、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略作总结,以求教于同仁。
  
  一、网络有助于生物教学创设喜闻乐见的情境
  
  资源丰富、形式新颖无疑是网络的最大优势,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从而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视觉感受中领略知识、接受知识,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讲解《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时,我先在网上搜索一些趣闻轶事并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制成课件,向学生讲述一些小故事,如: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相貌平平、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吗?学生议论纷纷,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由浅入深、层层分析,更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又如,著名的指挥家舟舟,虽然他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他人,但是他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我借此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进而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再如,讲《细胞分化》时,我上网搜索关于青蛙的抱对、排卵、受精及个体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展示,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消化,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把肤浅的记忆变得深刻,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
  
  二、网络为生物教学提供虚拟的实验空间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明确:“在研究、实验和观察的时候,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表面上。切勿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洞悉事实发生的底蕴,要坚持不懈地寻求那些支配事实的规律。”但实际生活中很多的实验因受设备、场地、材料和隐蔽性危险等的制约而不能完成,使许多理论显得空洞,而网络环境通过虚拟现实为我们开辟出了新的天地,补充了现实中的生物试验的不足。虚拟实验空间是由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参与者可进行各种操作,并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觉。例如:1995年Internet上引起轰动的“虚拟解剖青蛙”实验。在这个实验里,实验者可以观察到青蛙的肌肉、骨骼,与真实几乎无异,却没有呛人的气味。实验者可以放大或缩小图象,还能与其他实验者交流。这种虚拟实验可以重复操作,节约资源,并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因此,很多实验可以通过网络来弥补不足,大大拓展了生物教学的实验空间。例如:在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我通过网络使用了三维动画模拟实验,使课堂内容化难为
  易、化繁为简,让学生在趣味中接受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网络为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
  
  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延伸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靠课堂传授是不够的,教师要开展课外活动加以补充。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化知识,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生物教学更加完善。传统的第二课堂往往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集体实践活动,经常受到天气、人数、资金等条件的制约,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网络资源是丰富的,是发展的,是共享的,以它为工具,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形式新颖的课外活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社会调查,网罗多方面的原因,让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有透彻的了解,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又如,让学生收集网上资料,制作生物简报、网页、电子贺卡,在网上传阅、交流和评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网络资源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而且可以丰富活动内容,扩大活动范围,拉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距离,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四、网上冲浪,拓宽生物教学空间
  
  比尔·盖茨曾说:“网络提供的信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可以使学生生活充满乐趣,让教育环境更富于人性。”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宗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并使其交互性得以充分体现,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会明显增强,参与教学互动机会将明显增多,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
  例如:学习《生态系统》时,我让学生自主上网,搜集与之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自行解决课本练习中提出的问题。如:目前我国各地生态系统遭到哪些因素的破坏,政府或有关部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改进,等等,通过网上冲浪,问题迎刃而解。因此,适时、适当地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己独立地上网冲浪,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使微观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宏观化、具体化,大大降低教学难度。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人文精神已经成为知识界特别是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
<正> 应日本大众传播学会和上智大学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访日考察团一行4人,在所长孙旭培带领下,于1991年10月15日至11月14日,对日本新闻界和新闻传播学术研究机构进行了考察访问。在日本大众传播学会举行的欢迎宴会上,主持接待的三好崇一教授说:近几年来,能有这样的学术团访问日本,是不
我国古代儿童是被当作防老和传代的人来养的,他们的读物基本是按这类要求来编.西方“发现儿童”后,从民间童话中吸收,作家创作了一大批“为儿童”的童话.从晚清到“五四”及
从事体力劳动久了,会感到肌体的疲倦,长期的伏案,也会带来神经的紧张。作为坐在话筒前的播音工作,假若超出了一定的“度”,也会产生一种疲劳感。播音疲劳,是一种不大为播音
摘要: 本文作者从《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特点出发,以高职高专的学生为基本研究对象,分析《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介绍了进行《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高职高专《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操作系统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理论性强,
信息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研究的校园平台,它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面对信息化校园的新特点,高校应尽快建立学校思想
由于新课程可操作性不强,实施中又忽视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致使课堂教学改革举步维艰.为了摆脱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困境,我们以课堂教学案例开发为载体,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
本文着力探讨了美国神话的形成,以及对西进运动和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美国神话即伊甸园神话形成于殖民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神话的意象被投影到了西部土地上,西部成了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活动国际化的到来,国人使用英语与人交流的机会将迅速增加,这对使用英语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绝大多数学过英语的人,目前尚不能把英语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顺利与人交流,与实际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状使我们不得不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抗自由基、延缓衰老、拮抗有毒元素、防治某些地方性流行病等多种功能。许多国家都将日粮补硒作为预防动物缺硒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