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探微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后因金兵入侵,宋廷南迁的原因,汝窑及其烧制工艺曾一度在历史上销声匿迹,成为近百年的未解之谜,虽然目前汝瓷遗址已在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被找到,汝窑的研究也因此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随着研究资料越来越丰富,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研究学者们对于已往研究成果也持有辩证的观点。因此,本文就汝窑目前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争议两个方面展开,对近些年来汝窑的研究情况进行资料的梳理和归纳,供汝窑研究者们参考。
  【关键词】 汝窑;清凉寺遗址;研究情况;争议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41-02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宋代的官窑、哥窑、钧窑、定窑齐名于世。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汝窑设在河南省临汝县,是宋代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约发展在北宋初期,可以说是在唐代越窑青瓷衰微后兴起的。
  遗憾的是汝窑在宋代烧制的历史很短,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后因金兵入侵,宋廷南迁的原因,汝窑及其烧制工艺曾一度在历史上销声匿迹,成为近百年来的未解之谜,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尽快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的指示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直到1987年发现汝窑遗址并恢复了汝窑烧制技艺。这些年来,对于汝窑的研究一直不曾间断,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有肯定的方面也有争议的方面,本文将其归纳总结,供汝窑研究者们参考。
  一、汝窑的历史文献
  对于汝窑的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考证和考古调查发掘方面。目前,要想快速了解汝窑的历史需要查阅几本古籍,具体如下: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元末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等等,其中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 惟用汝器, 以定器有芒也”和叶寘的《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器有芒不堪用, 逐令汝州造青窑器, 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两句关于汝窑的记载经常被学者们引用来说明汝窑在宋代的历史背景和地位。《老学庵笔记》的作者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史学家,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不但内容真实丰富,而且兴趣盎然,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坦斋笔衡》的作者叶寘,其高祖乃北宋汝州叶县人,祖辈从事制瓷业,叶寘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可以说对陶瓷业的具体情况耳濡目染,因此,叶寘对汝窑的记载较为真实可信。
  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中关于汝窑的记载跟叶寘在《坦斋笔衡》中的描述相似,成书比《坦斋笔衡》晚几十年时间,也经常被学者们拿来和《坦斋笔衡》里的记载一起引证。周辉的《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 内有玛瑙末为釉, 唯供御拣退, 方许出卖, 近尤难得。”常常被后世学者们引用来说明汝窑在宋时的珍贵、稀少和难得。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叙述汝窑:“谁见过柴窑色, 天青过雨时。汝窑磁较似, 官局造无私。”
  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汝窑器, 出北地, 宋时烧者。淡青色, 有蟹爪纹者真, 无纹者尤好, 土脉滋媚, 薄甚亦难的。”
  这些文献资料从各个方面详细说明了汝窑在宋代的历史地位。除了上述宋、元时期关于汝窑历史的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也有许多学者对汝窑历史进行了考证,例如明朝时期王世懋的《窥天外乘》、黄一正的《事物绀珠》、方以智的《通雅》、田艺蘅的《留留青》,清朝时期唐秉鈞的《文房肆考》、梁同书的《古窑器考》等等,都有关于汝窑历史的相关记载,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为汝窑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汝窑的研究成果及争议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和近些年来的考古发现,汝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7年之前,汝窑遗址尚未发现,关于汝窑的研究一直依靠古籍资料和传世的汝窑器进行推测,因为没有大量发现汝窑烧制的实物作为参考,许多研究成果难以考证。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提出尽快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在1987年确定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为汝窑遗址。
  这一年,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部门先后派人到宝丰县勘察,根据已有的调查结果将宝丰县清凉寺窑确定为汝官窑窑口,这一发现解决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史研究上的一个大问题,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重视。不仅如此,这一年汝瓷烧制技艺也得到恢复,可以说汝窑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突破。1987年之后关于汝窑的研究重点从窑址转到汝窑的制瓷工艺、汝窑的挖掘与保护、汝窑瓷器的鉴赏、汝窯与官窑瓷器的关系等等多个方面,打开汝窑研究的新局面。
  随着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学术界就汝窑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汝窑的称谓问题。最早在文献中将宋代汝州专门为宫廷烧制青瓷的瓷窑称为汝窑。随着对汝窑的深入研究,近些年来又出现了“汝官窑”“官汝窑”“临汝窑”等等说法;二,关于汝窑的性质问题。有学者认为汝窑为专门烧制宫廷用瓷所设,有学者认为汝窑为烧造过官瓷的民窑;三,宋代宫廷“弃定用汝”的原因。早期学者普遍认为就如文献记载一样,定窑有芒不堪用,所以弃定用汝,当下有学者提出如果只从文献的角度解读证据不够充分,定州当时生产有芒口的白瓷是为了满足大量生产而采取覆烧的结果,如果当时朝廷令定州烧制无芒的白瓷,定州也一定能烧制出来。显然,关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内容不能全盘肯定,应该保持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弃定用汝”的原因至今在学术界依然争论不休;四,宋代五大名窑,“汝窑为魁”的问题。学术界最初依据文献资料记载,认为“魁”乃魁首的意思,所以将汝窑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然而,近年来有学者针对“魁”字的含义提出新的看法,认为“魁”字在古代指的不是汝窑瓷器的质量上乘,而是指汝窑瓷器的数量最多,因此,叶寘《坦斋笔衡》中说:“本朝以定器有芒不堪用, 逐令汝州造青窑器, 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 汝窑为魁。”这句话的意思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除了上述争议问题之外,由这些问题又引发出许多新的问题和争议,例如,汝窑如果被认定是汝官窑的话,文献中经常提到的官窑是否就是指的汝官窑?如果汝窑是民窑的话,文献记载的官窑又是哪里?汝窑因战乱被毁后,窑工们到底逃亡到了哪里……目前关于汝窑的问题还有很多,争议也很大,本文只能将其中一些争议问题集中收集和整理,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有朝一日可以得到解答。
  三、汝窑的传说故事
  除了学术界对汝窑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大量研讨外,笔者在宝丰县清凉寺村汝窑遗址进行考察时获得一些意外的收获。在探访汝窑遗址过程中当地老一辈的村民讲述了一些关于汝窑的传说故事,据说金兵入侵之时,宋廷南迁之际,当时的窑工们还在窑区夜以继日地烧制汝瓷,这时,正逢一窑瓷器烧制完成准备开窑,远方传来金兵攻打过来的消息,窑工们听到后一时顾不得开窑,当即四散逃亡。朝堂更替,汝窑没落,窑工们或改行、或去了新的地方生活,这一窑瓷器也就埋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人说汝州境内当时突发洪水,当地的窑工忙着烧窑,事发突然来不及逃亡,全部在洪水中丧生,因此才导致汝窑的烧制技艺失传,汝窑遗址也一直未曾被发现。虽然这些故事传至今天已与当时的真实情况有所偏差,甚至大相径庭,但是有一点笔者觉得可以姑且一信,也许真有一窑汝瓷器在清凉寺遗址下未被发现,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挖掘。
  四、小结
  汝窑研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于汝窑研究资料的梳理源于对汝窑遗址发掘过程的好奇和汝窑制瓷工艺技术的关注。在收集资料过程中,随着手中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难免会有所遗漏和偏差,但凡能为今后汝窑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的参考和帮助便会倍感欣慰。期待随着汝窑研究的越加深入,笼罩在汝窑研究中的一层层神秘面纱必将被逐层揭开。
  参考文献:
  [1]赵青云.河南陶瓷史[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赵青云,毛宝亮,赵文军.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调查与试掘[J].文物,1989,(11).
  [4]王团乐.试析汝窑的性质及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5,(4).
  [5]赵青云.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的新发现及收获[J].东方收藏,2020,(13).
  作者简介:
  刘路璐,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玛格丽特 · 劳伦斯是加拿大文学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刻画了一群执着探索自身存在意义的女性形象。《潜水鸟》是马纳瓦卡系列之一,它独到而又深入地反映了以主人公皮格特为代表的女性边缘人的生存困境。《潜水鸟》中运用的各种叙事策略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刻画以及主题的升华。本文从叙事策略方面详细解析了《潜水鸟》女主角生存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 《潜水鸟》;叙事策略;女性边缘
期刊
【摘要】 清初词人朱彝尊,上承姜夔、张炎,下启浙西词派,标举“醇雅”学说。“醇”为醇厚,“雅”为正言,“醇雅”即为醇后雅正。朱彝尊“崇尔雅,斥淫哇”的雅正理念,在词的创作方面既强调思想情感上的端正无邪和词调上的律吕协音,又主张尚雅去俗,富有高雅的审美趣味。朱彝尊以“醇雅”论词,对传统“雅”的观念承嬗离合,确立一派之宗旨,开一代词坛之风气。  【关键词】 朱彝尊;醇雅;词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
【摘要】 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中“黑暗”的意象反复在小说中出现。“黑暗”既代表着非洲原始森林的自然环境和土著人的肤色,又代表着欧洲殖民者以及他们中的典型人物——非洲象牙代理商库尔兹邪恶阴暗的掠夺手段和恶魔般的心,“黑暗”同时也预示着整个人类永恒的主题“死亡”。  【关键词】 黑暗;殖民者;叙事手法;帝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 20世纪英国著名诗人W · H · 奥登创作的诸多诗篇风格独特,其“诗体实验”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使用新批评提倡的“细读法”来理解《见证者》这首内涵丰富的诗,对其进行语义和结构的分析。在细读过程中发现了奥登诗歌精炼的叙述中具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其主题上也有着新批评学派主张的“张力”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奥登;见证者;张力;细读  【中图分类号】J05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男主人公佟振保用红玫瑰和白玫瑰来定义他生命中的两个女性:王娇蕊与孟烟鹂。圣洁的妻与热烈的情妇相互对立,这完全符合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划分的双重标准。佟振保为遵循传统观念,爱上了红玫瑰,却只能娶白玫瑰为妻。当他发现,“红”可以“贞”,“白”可以“淫”时,他建构的男权世界轰然坍塌,陷入了痛苦中。本文从性的双重标准角度来分析男权视角下红玫瑰与白玫瑰身份的分离且不可
期刊
【摘要】 纵观俄罗斯文学,不论是古典文学作家,还是当代文学作家,其作品中都蕴含深厚的女性崇拜思想。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善良的、勇敢的、智慧的、美丽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有一定的文化渊源,研究俄罗斯文学作品女性崇拜思想的渊源,利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内涵,进而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女性崇拜;渊源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1936年2月至1938年1月,许世英被任命为驻日大使,前往日本进行外交交涉。时值中日关系焦灼时刻,许世英在日两年为两国建立友好外交积极奔走,但日政府无视其建议,后更与中国断绝外交。《雪楼纪事》记录了此段时期许世英在日所做交涉活动,通过此书可以看到他在日艰难交涉的生活实态,及其为保护国家尊严主权和挽救民族于危亡所做的尝试与努力。  【关键词】许世英;《雪楼纪事》;驻日活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全媒体时代,复合阅读引导小叙事经典阅读走出个体的碎片化体悟,上升到生命有深度有广度的体认。复合阅读凭借全媒体的自由、便捷和交互平台,以丰富的小叙事形式解读经典,释放小叙事解读经典的创造力并整合个体碎片体悟为宏大的社会体认。  【关键词】 复合阅读;全媒体;小叙事;经典;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
期刊
【摘要】 情、欲、理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内核要素。情生于性,两者分别是已发未发之态,见于外而相通;欲,初为情的应有之义,但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和礼乐的规则中,以理节欲,使无过情,如若没有约束,情与欲也就走上了不同的两端;情理相容,但由情致理还需工夫修养。关于情、欲、理的阐述其实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的认识观和世界观,是圣人们发自内心的深省,也是探寻世界的追问,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安然处世的平衡
期刊
【摘要】 “心”基本上关涉四重层次的意义内涵,“心”展现的自然性本能,“心”凸显的认识性功能,“心”表现的本体性功能,“心”披露的超越性功能。换言之,即是对“心”论的生理论层面、认识论层面、道德论层面、本体论层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 心;生理学;认识论;本体论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29-02  一、生理学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