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应用题 解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28-01
在几乎每一张小学数学试卷中,版面占的最大,卷面分数最多的一般都是应用题。应用题体现了身边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题。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数学思想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即使应用题那么重要,但往往还有许多学生对解答应用题感到有困难,经常出现解答错误,答题不全面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对应用题本身所含的数量关系理解不透,不能很好的抓住数量之间的联系,展开综合与分析。本文旨在分析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解决方案,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一些可靠地教学意见。
一、认真审题。
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冗长、抽象的语言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有一定的困难。对此,可采用“缩写”、“改写”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缩写”即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题中分化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新构建,使句式简单,数量关系趋于明朗;“改写”即把应用题的生活化叙述改为更贴近四则运算意义的数学叙述,使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后形成的认知纳入新的知识结构并予以同化,形成新的认知。这样不仅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答速度,还能显著提高解答的正确率。
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这一步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首先,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减缓思维坡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个分析方法。分析法的思维方向是逆向思维——执果索因。即从最后问题想起:“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通过一步步的逆推分析,把未知量变成几个已知量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即通过已知量之间的某种运算关系能得出所需要的未知量);综合法的思维方向是正向思维——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由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一个必然结果。依此法,在基本数量关系的支配下一步一步向前推算,直至最后求解出问题。第三,在学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应逐步简缩思维过程,让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桥梁,同时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拓展解题思路,拓宽思维广度。掌握了以上这些分析方法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应用题,能够不慌不忙,运用之前学到的分析方法,沉着解题。好的应用题分析方法,能让学生解题有规律有方法可循,这样能让整个班学生的解答应用题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仔细解题。
在解题的细节方面,要求学生解答应用题做到“一看二算三查”:看列式与自己的思路是否一致,数据是否抄错,算式有无利于简化计算的特点;计算也要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锻炼口算能力和速算能力;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常理。在有条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仔细解题重在仔细二字,其不单单是在解题过程的仔细演算,同时也包括解题之前的仔细审题和解题之后的仔细验算。当今的00后学生,内心较为浮躁,而这种浮躁心理在解题计算过程中也会直接体现出来,从而导致我们常说的“不应该的失分”,所以仔细解题的能力对于当今的小学生数学教学尤为重要。学生如果能够学会仔细解题,不仅能显著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计算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灵活论题。
通过审、析、解三步,应用题解答的教学已告一段落,但我们还不能停留在此。还要让学生学会“论题”,把思维训练推向新的境界。这部分训练包括:较完整、条理地叙述分析过程;计算时叙述每步计算的意义;变换题目的叙述方法;改变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并让學生作出相应解答;把问题与算式搭配起来;根据算式补充相应的条件或问题;判断多余条件;补充条件或问题并作出相应解答。
“论题”的立足点在于学生对题目和解答过程的理解透彻,只有真正做到了完全吃透理解,学生才可能在论述中把分析过程和解题方法很好的表达出来,这种交流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
五、加强练习。
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好应用题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就如同一个游泳运动员掌握了游泳的理论,而不下水刻苦练习,同样是游不出好成绩的。游泳如此,解应用题也是如此。因此,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关键。那怎样训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完整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顾教会学生怎样解题,而忽视让学生叙述解题的思路,这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点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是否畅通;若思维不畅通合理,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3)节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只等学生正确解答题目后,才判断出他们是否会解、会分析应用题(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这将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做得快的同学等做得慢的同学做完题,快的同学就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每节课能够练习的题量也会大大增加。
总而言之,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内容,重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抓住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举一反三,精讲多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做到了这几点,教学下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才会有显著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28-01
在几乎每一张小学数学试卷中,版面占的最大,卷面分数最多的一般都是应用题。应用题体现了身边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题。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数学思想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即使应用题那么重要,但往往还有许多学生对解答应用题感到有困难,经常出现解答错误,答题不全面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对应用题本身所含的数量关系理解不透,不能很好的抓住数量之间的联系,展开综合与分析。本文旨在分析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解决方案,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一些可靠地教学意见。
一、认真审题。
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冗长、抽象的语言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有一定的困难。对此,可采用“缩写”、“改写”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缩写”即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题中分化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新构建,使句式简单,数量关系趋于明朗;“改写”即把应用题的生活化叙述改为更贴近四则运算意义的数学叙述,使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后形成的认知纳入新的知识结构并予以同化,形成新的认知。这样不仅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答速度,还能显著提高解答的正确率。
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这一步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首先,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减缓思维坡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个分析方法。分析法的思维方向是逆向思维——执果索因。即从最后问题想起:“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通过一步步的逆推分析,把未知量变成几个已知量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即通过已知量之间的某种运算关系能得出所需要的未知量);综合法的思维方向是正向思维——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由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一个必然结果。依此法,在基本数量关系的支配下一步一步向前推算,直至最后求解出问题。第三,在学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应逐步简缩思维过程,让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桥梁,同时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拓展解题思路,拓宽思维广度。掌握了以上这些分析方法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应用题,能够不慌不忙,运用之前学到的分析方法,沉着解题。好的应用题分析方法,能让学生解题有规律有方法可循,这样能让整个班学生的解答应用题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仔细解题。
在解题的细节方面,要求学生解答应用题做到“一看二算三查”:看列式与自己的思路是否一致,数据是否抄错,算式有无利于简化计算的特点;计算也要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锻炼口算能力和速算能力;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常理。在有条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仔细解题重在仔细二字,其不单单是在解题过程的仔细演算,同时也包括解题之前的仔细审题和解题之后的仔细验算。当今的00后学生,内心较为浮躁,而这种浮躁心理在解题计算过程中也会直接体现出来,从而导致我们常说的“不应该的失分”,所以仔细解题的能力对于当今的小学生数学教学尤为重要。学生如果能够学会仔细解题,不仅能显著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计算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灵活论题。
通过审、析、解三步,应用题解答的教学已告一段落,但我们还不能停留在此。还要让学生学会“论题”,把思维训练推向新的境界。这部分训练包括:较完整、条理地叙述分析过程;计算时叙述每步计算的意义;变换题目的叙述方法;改变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并让學生作出相应解答;把问题与算式搭配起来;根据算式补充相应的条件或问题;判断多余条件;补充条件或问题并作出相应解答。
“论题”的立足点在于学生对题目和解答过程的理解透彻,只有真正做到了完全吃透理解,学生才可能在论述中把分析过程和解题方法很好的表达出来,这种交流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
五、加强练习。
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好应用题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就如同一个游泳运动员掌握了游泳的理论,而不下水刻苦练习,同样是游不出好成绩的。游泳如此,解应用题也是如此。因此,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关键。那怎样训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完整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顾教会学生怎样解题,而忽视让学生叙述解题的思路,这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点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是否畅通;若思维不畅通合理,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3)节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只等学生正确解答题目后,才判断出他们是否会解、会分析应用题(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这将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做得快的同学等做得慢的同学做完题,快的同学就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每节课能够练习的题量也会大大增加。
总而言之,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内容,重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抓住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举一反三,精讲多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做到了这几点,教学下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才会有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