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内容精练化,过程多元化,效果优质化等特点,新课改背景下,将微课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情境,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先进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方法,详细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教学法在课堂内、外有效实施的策略,并对教学的效果进行了简评,证实了微课对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价值。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1年7月,教育部在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上述文件的核心精神在于:提倡和鼓励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而微课,则是一种十分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它主要利用 5—8分钟,浓缩了课程难点、重点的视频,作为教学的引子,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在短时间内,汲取精华型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亦可设计一对一、一对多的问答环节,解答学生观看视频中不能理解的问题,提升教学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也尝试了几种高效的微课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先将相应的心得分享如下。
二、让微课走进课堂,创设探究教学场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常有一些课文的情景发人深思,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理解,倘若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实施教学,势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抓住中学生好奇心强烈这一特点,运用微课教学的手法,通过5—10分钟的微课小视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创设探究教学场景,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孔乙己》课文的教学中,为便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性学习场景。首先,在课前,我利用CamtasiaStudio软件,制作了一段Flash教学视频,视频长度为8分钟,内容为孔乙己到店里喝酒,所有人看着他脸上的伤疤,不去同情,反而嘲讽。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播放这则视频,当播放到酒店人群嘲讽孔乙己脸上伤疤那段时,我突然中止视频,提出探究性问题:“同学们,为什么酒店的人不同情孔乙己,反而去嘲讽他呢?”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探讨,而我则故作神秘:“请大家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视频。”类似的问题,在之后的播放中,我又提出一连串,此时,同学们的问题意识,被我不断开发,而我则趁势将班上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探究。最后,我要求各小组选派成员阐述他们的讨论结果,当他们全部回答完后,我则继续播放视频,此时,我出现在了视频里,为大家亲自解释2个问题的答案。由于我在视频中的亲自现身,大家更加饶有兴致。
上述案例中,微课成了教师创设探究教学场景的“引子”,整个教學中,教师利用微课,围绕教学内容,为全班同学构建了一个基于微课视频的问题引导、小组探究教学场景,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相比于传统的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模式,教师用自己制作的微课,能够创设出更为动态化、视听化、趣味化的问题,可以说,短而精的微课视频,让语文课堂的探究氛围变得更为浓郁。
三、让微课延伸课外,创建网络学习情境
为使微课的教学效应发挥到最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课外微课教学情境,让微课的效益延伸至课外,融入学生的生活。在具体的实践中,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形式亦可以多种多样,在我多年的教学中,我则尝试了一种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微课教学场景的方法,即:将语文教学,延伸至互联网平台,借助QQ群、微博群等媒介,引入微课教学的手段,打造一种网络语文微课学习情境,收效十分显著。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安塞腰鼓》课文的教学中,我便采用了上述教学措施,构建了网络微课学习平台。首先,我在课余时间,让班上学生登录自建的语文QQ学习交流群,并上传了2个我收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微视频,分别为“2013年10月,16人安塞腰鼓队在美国洛杉矶杜比剧院舞台表演安塞腰鼓视频”“2011年7月,第二届中国·安塞黄图风情文化艺术节上,安塞腰鼓的集体表演视频”,每组视频的内容并不长,大约为5分钟。其次,我在群内发出倡议:“请大家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安塞腰鼓的其他微视频资料,并整理上传”,由于我之前的微课程视频有了铺垫效应,大家的搜索变得有的放矢,群中,一组组小视频、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详细的关于安塞腰鼓的文字资料不断涌现。最后,我引导大家在群内展开关于安塞腰鼓课文学习的交流,并将大家的成果整理起来,作为本堂课的资料,共享到群空间中,建立了网络微课教学资源库。
上述案例中,微课与网络实现了“亲密结合”,而这种“亲密结合”,也创设出了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一条新途径。利用网络微课平台,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安塞腰鼓的信息知识,更学会了搜索网络资源,可以说,在网络微课的教学环境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最大化激发。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融入微课这一教学策略,能够让课程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多元、生趣、先进,对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线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更多、更好的微课教学方法,从而让语文课堂不断“微”出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1年7月,教育部在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上述文件的核心精神在于:提倡和鼓励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而微课,则是一种十分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它主要利用 5—8分钟,浓缩了课程难点、重点的视频,作为教学的引子,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在短时间内,汲取精华型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亦可设计一对一、一对多的问答环节,解答学生观看视频中不能理解的问题,提升教学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也尝试了几种高效的微课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先将相应的心得分享如下。
二、让微课走进课堂,创设探究教学场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常有一些课文的情景发人深思,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理解,倘若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实施教学,势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抓住中学生好奇心强烈这一特点,运用微课教学的手法,通过5—10分钟的微课小视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创设探究教学场景,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孔乙己》课文的教学中,为便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性学习场景。首先,在课前,我利用CamtasiaStudio软件,制作了一段Flash教学视频,视频长度为8分钟,内容为孔乙己到店里喝酒,所有人看着他脸上的伤疤,不去同情,反而嘲讽。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播放这则视频,当播放到酒店人群嘲讽孔乙己脸上伤疤那段时,我突然中止视频,提出探究性问题:“同学们,为什么酒店的人不同情孔乙己,反而去嘲讽他呢?”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探讨,而我则故作神秘:“请大家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视频。”类似的问题,在之后的播放中,我又提出一连串,此时,同学们的问题意识,被我不断开发,而我则趁势将班上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探究。最后,我要求各小组选派成员阐述他们的讨论结果,当他们全部回答完后,我则继续播放视频,此时,我出现在了视频里,为大家亲自解释2个问题的答案。由于我在视频中的亲自现身,大家更加饶有兴致。
上述案例中,微课成了教师创设探究教学场景的“引子”,整个教學中,教师利用微课,围绕教学内容,为全班同学构建了一个基于微课视频的问题引导、小组探究教学场景,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相比于传统的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模式,教师用自己制作的微课,能够创设出更为动态化、视听化、趣味化的问题,可以说,短而精的微课视频,让语文课堂的探究氛围变得更为浓郁。
三、让微课延伸课外,创建网络学习情境
为使微课的教学效应发挥到最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课外微课教学情境,让微课的效益延伸至课外,融入学生的生活。在具体的实践中,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形式亦可以多种多样,在我多年的教学中,我则尝试了一种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微课教学场景的方法,即:将语文教学,延伸至互联网平台,借助QQ群、微博群等媒介,引入微课教学的手段,打造一种网络语文微课学习情境,收效十分显著。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安塞腰鼓》课文的教学中,我便采用了上述教学措施,构建了网络微课学习平台。首先,我在课余时间,让班上学生登录自建的语文QQ学习交流群,并上传了2个我收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微视频,分别为“2013年10月,16人安塞腰鼓队在美国洛杉矶杜比剧院舞台表演安塞腰鼓视频”“2011年7月,第二届中国·安塞黄图风情文化艺术节上,安塞腰鼓的集体表演视频”,每组视频的内容并不长,大约为5分钟。其次,我在群内发出倡议:“请大家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安塞腰鼓的其他微视频资料,并整理上传”,由于我之前的微课程视频有了铺垫效应,大家的搜索变得有的放矢,群中,一组组小视频、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详细的关于安塞腰鼓的文字资料不断涌现。最后,我引导大家在群内展开关于安塞腰鼓课文学习的交流,并将大家的成果整理起来,作为本堂课的资料,共享到群空间中,建立了网络微课教学资源库。
上述案例中,微课与网络实现了“亲密结合”,而这种“亲密结合”,也创设出了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一条新途径。利用网络微课平台,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安塞腰鼓的信息知识,更学会了搜索网络资源,可以说,在网络微课的教学环境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最大化激发。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融入微课这一教学策略,能够让课程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多元、生趣、先进,对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线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更多、更好的微课教学方法,从而让语文课堂不断“微”出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