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单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更是科技知识的传导者和攀登科技高峰的引路人。目前我国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各师范院校,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要提高师范生的素质,要提高师范生的素质,首先就要加强对各师范院校的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此,我们课题组进行了提高师范生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现在,我对如何加强师范生的科技实验教学,以提高师范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作了一些分析和论述,供广大同仁参考。
为什么要加强师范生的科技实验教学
人类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国家的繁荣和人类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依赖于创造和启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我国已经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是全新的,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其一是高知识水平,即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处于知识发展的前沿;其二是知识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其三是厚实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包括独立的人格和主体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培养这种全新的人才,就必须有全新型的教师,这种全新型的教师特征为:创新的教育观念,优化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个性特征,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的管理意识,较强的科研能力。要培养这样的教师人才,必将对传统教育提出严重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的极端尊重,这种尊重形成了中华民族惯于向后看的积习和保守知足,厚古薄今,消磨进取和创新的精神。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今天,我们的教育制度中长期片面追求“统一”,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都强调统一,形成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格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战,中考大战,用人单位的片面强调高学历的人才观,都是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在当代产生的负面影响。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许多学校,许多教师都在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把学生禁锢在学校,以“分数”论“英雄”,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闻名全国的女研究生被一个不识字的小姑娘卖给一个农民当老婆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要造就全新的人才,就必须造就一批创新型的教师,要造就创新型的教师就是对师范生进行创新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就得从最基础的实验教学开始,通过科学的实验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头脑。为今后的创新和创造打下基础,因为许多伟大的成果都是从科学的基础实验开始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都与前十年的卫星发射实验有关的,最后载人飞船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前面的实验基础上的。所以要提高师范生的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就得从科技实验开始。
怎样来加强科技实验的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应重视科技实验的教学问题。给学生开设科技实验课,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经常性地给学生进行一些科技实验讲座,让学生知道科技实验的重要性并对科技实验产生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去追求。教育家阿瑞提(S?Arieei)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状态相对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给师范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才会使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切合实际地制订一套科学实验演示的方案。如布置了科技实验后,组织学生参加实验的演示比赛。比赛可以给予不同的奖项:如创新奖、优胜奖、成功奖等等,以鼓励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再次,科技实验的活动要持之以恒,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了来一阵,忘记了什么实验也没有。要建立一套制度以确保科技实验的顺利进行,学校还应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用于科技实验活动,保证科技实验的顺利进行。
另外,科技实验的形成可以是多样的。一个实验可以是几个人一起组合来完成,也可以是一个人来完成。实验演示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也可以利用课余的零碎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科技实验的制作、演示应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校而异。总的一条原则就是充分利用科技实验活动来提高师范生的科技素质,使他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来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合格的教师。
具体的科技实验举例
低温使液体沸腾的实验。此实验不适应作为学生的比赛项目,但作为说明一项科学原理,其现象是十分圆满的。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瓶一个,酒精灯,冰水一杯,打针用的针筒一付。
实验过程:在烧瓶中放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把烧瓶中的水烧开,移开酒精灯,烧瓶中的水不再沸腾,温度也慢慢降低了,但是为了使没有达到沸点的水再次沸腾起来,可采用二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瓶塞把烧瓶的瓶口塞紧,再用冰水浇在烧瓶上,马上就可以发现,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了,而且比用酒精灯加热时沸腾得更厉害。
方法二:先把瓶塞把烧瓶的瓶口塞好,再用针筒插入烧瓶中向外抽气,发现烧瓶中的水也会再次沸腾。
实验原理: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液体沸点与外界气体压强的关系。“液体外界气体压强降低,其沸点也降低”的原理,只不过方法一是利用冷却水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而方法二是利用抽气法把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从实验效果看,方法一比方法二更明显,但在某些地反方夏天找不到冰水的地方适用方法二更经济和实惠。
提高师范生的素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并非简单地做几个科技实验就能达到目的的。提高学生的素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才有可能见成效。首先是师范生自己的努力,自己要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要认识到自己将来肩负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现在不努力,等待何时,要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其次是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提高素养的正确道路,给师范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实验过程和进行科学的训练,使他们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使之终身受益。再者是国家和相关的教育领导部门应出台一些衡量师范生成绩的政策,不要使师范生只在书面的“分数”上做文章,要鼓励师范生全方位的提高。只有师范生的素质提高了,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有希望。
为什么要加强师范生的科技实验教学
人类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国家的繁荣和人类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依赖于创造和启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我国已经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是全新的,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其一是高知识水平,即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处于知识发展的前沿;其二是知识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其三是厚实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包括独立的人格和主体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培养这种全新的人才,就必须有全新型的教师,这种全新型的教师特征为:创新的教育观念,优化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个性特征,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的管理意识,较强的科研能力。要培养这样的教师人才,必将对传统教育提出严重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的极端尊重,这种尊重形成了中华民族惯于向后看的积习和保守知足,厚古薄今,消磨进取和创新的精神。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今天,我们的教育制度中长期片面追求“统一”,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都强调统一,形成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格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战,中考大战,用人单位的片面强调高学历的人才观,都是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在当代产生的负面影响。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许多学校,许多教师都在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把学生禁锢在学校,以“分数”论“英雄”,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闻名全国的女研究生被一个不识字的小姑娘卖给一个农民当老婆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要造就全新的人才,就必须造就一批创新型的教师,要造就创新型的教师就是对师范生进行创新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就得从最基础的实验教学开始,通过科学的实验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头脑。为今后的创新和创造打下基础,因为许多伟大的成果都是从科学的基础实验开始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都与前十年的卫星发射实验有关的,最后载人飞船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前面的实验基础上的。所以要提高师范生的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就得从科技实验开始。
怎样来加强科技实验的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应重视科技实验的教学问题。给学生开设科技实验课,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经常性地给学生进行一些科技实验讲座,让学生知道科技实验的重要性并对科技实验产生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去追求。教育家阿瑞提(S?Arieei)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状态相对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给师范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才会使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切合实际地制订一套科学实验演示的方案。如布置了科技实验后,组织学生参加实验的演示比赛。比赛可以给予不同的奖项:如创新奖、优胜奖、成功奖等等,以鼓励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再次,科技实验的活动要持之以恒,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了来一阵,忘记了什么实验也没有。要建立一套制度以确保科技实验的顺利进行,学校还应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用于科技实验活动,保证科技实验的顺利进行。
另外,科技实验的形成可以是多样的。一个实验可以是几个人一起组合来完成,也可以是一个人来完成。实验演示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也可以利用课余的零碎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科技实验的制作、演示应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校而异。总的一条原则就是充分利用科技实验活动来提高师范生的科技素质,使他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来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合格的教师。
具体的科技实验举例
低温使液体沸腾的实验。此实验不适应作为学生的比赛项目,但作为说明一项科学原理,其现象是十分圆满的。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瓶一个,酒精灯,冰水一杯,打针用的针筒一付。
实验过程:在烧瓶中放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把烧瓶中的水烧开,移开酒精灯,烧瓶中的水不再沸腾,温度也慢慢降低了,但是为了使没有达到沸点的水再次沸腾起来,可采用二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瓶塞把烧瓶的瓶口塞紧,再用冰水浇在烧瓶上,马上就可以发现,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了,而且比用酒精灯加热时沸腾得更厉害。
方法二:先把瓶塞把烧瓶的瓶口塞好,再用针筒插入烧瓶中向外抽气,发现烧瓶中的水也会再次沸腾。
实验原理: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液体沸点与外界气体压强的关系。“液体外界气体压强降低,其沸点也降低”的原理,只不过方法一是利用冷却水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而方法二是利用抽气法把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从实验效果看,方法一比方法二更明显,但在某些地反方夏天找不到冰水的地方适用方法二更经济和实惠。
提高师范生的素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并非简单地做几个科技实验就能达到目的的。提高学生的素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才有可能见成效。首先是师范生自己的努力,自己要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要认识到自己将来肩负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现在不努力,等待何时,要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其次是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提高素养的正确道路,给师范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实验过程和进行科学的训练,使他们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使之终身受益。再者是国家和相关的教育领导部门应出台一些衡量师范生成绩的政策,不要使师范生只在书面的“分数”上做文章,要鼓励师范生全方位的提高。只有师范生的素质提高了,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