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左静脉优先入路在活体肝移植腹腔镜左外叶供肝切取术中的应用
【机 构】
:
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2000
【出 处】
:
中华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56期
其他文献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是引起青少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发生ALDH的主要原因包括发育异常、遗传因素、外伤、脊柱矢状面状态等。ALDH与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有一定的区别,早期诊断对ALDH患者十分重要。对于不伴严重神经损伤的ALDH患者建议先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可考虑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合理选择。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部多发微小转移瘤同步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自2016年1至12月肺部多发微小转移瘤患者86例,全部结节直径5~10 mm。根据转移瘤位置分为两组。A组患者51例,病灶位于肺外带,先行穿刺活检后行射频消融;B组患者35例,病灶位于肺部中、内带临近血管结构,先射频后行穿刺活检。A、B两组共144个结节,每次消融结节个数为1~3个不等。两组患者在
合并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OC)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占所有胰腺恶性肿瘤的1%,目前仍以亚洲国家发病居多。随着该疾病的报道例数逐渐增多,对此疾病的认识程度也逐渐加深,但目前很少有文献针对UOC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病理特点和诊疗方案及预后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系统性论述。本文现就UOC的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利用自行设计的多用途模块化胸骨重建组合假体系统行胸骨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和2017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对2例接受胸骨部分切除的患者利用自行设计的多用途模块化胸骨重建组合假体系统重建胸骨缺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岁和72岁,原发病分别为胸骨体下部占位和前纵隔巨大肿瘤,均接受正中劈开胸骨部分切除重建术。多用途模块化胸骨重建组合假体系统包括胸骨柄、胸骨体上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后脓腔不灌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接受微创清创引流术且术后采用脓腔不灌洗及大口径-宽通道引流方式治疗的89例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该技术的有效性。男性57例,女性32例,年龄(49.5±14.4)岁(范围:23~84岁)。体重指数为(25.4±3.8)kg/m2(范围:17.6~36.7 kg
目的评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联合邻近器官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开展的15例LPD联合邻近器官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0~86岁,体重指数19.6~34.5 kg/m2。术前有腹部手术史者2例,行新辅助化疗者2例。结果15例患者中,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肝脏部分切除4例,联合远端胃癌根治术3例,联
随着脊柱外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其疗效得到肯定。然而在临床实际中仍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争议。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和认识以及相关文献,阐述了如何理解微创理念与技术、微创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当今微创技术的界限以及如何促进微创脊柱外科的健康发展等问题。
目的探讨在颈丛阻滞麻醉下分期手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1.3岁。本组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接受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术前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均>1 000 ng/L。11例接受双侧甲状旁腺探查切除术,21例接受计划
目的研究单纯性巨指(趾)患者的PIK3CA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前瞻性系统研究2017年5—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的12例单纯性巨指(趾)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岁。手术中切除单纯性巨指(趾)患者的病变组织,采用改良的Sanger DNA测序方法来检测PIK3CA基因突变。对Sanger测序结果阴性的患者样本采用下一代测序(NGS)。结果12例患者中,9例经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