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学术论坛2010暨第三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会议”简讯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9日,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在辽宁省丹东市举办了“鸭绿江学术论坛2010暨第三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会议”。
其他文献
国际规范国内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国内结构的不同,不在于国内文化与规范的匹配程度是否较高,也不在于国际组织的“教育”作用,而在于国家是否在与国际机制的互动中其某种需要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或是激发了一种积极的国家利益认知。在中国对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内化中,现有的国际气候机制激发了中国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掌握主动权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国家利益认知。这种国际规范国内化的表现就是中国决定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考察可以发现这种内化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2009年8月22-23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外交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
2009年11月14~15日,由南京大学和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发起并由苏州工业园区地税局承办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区域发展”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国区域发展与世界合作”、“中国长江三角洲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国际政治经济风险”以及“大国政策与中国发展”这三大主题展开。
2010年4月23-24日,主题为“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五届博士生论坛在江苏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
辛万翔和曾向红在《“多国体系”中行为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及其根源——兼与许田波商榷》一文中指出,《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一书中存有两个缺点:其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分裂到统一的转型期,不存在一个发育充分的国际体系。其二,“大一统”观念决定了秦国能够成功地统一中国,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多元化注定使欧洲走向均势体系。他们认为,该书作者(许田波)把欧洲的均势理论错用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国体系,忽视了中国独特的传统和历史。本文作者对此的回应是,该文的批评缺乏根据,《战争与国家形成——
在1833年的《论列强》内,兰克揭示均势是欧洲重大国际权势斗争推动的一个反复的新陈代谢过程,欧洲列强及其组成的国际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兴起和更生,并且进至民族主义的勃然兴起和国家的民族国家化。兰克持狭隘的欧陆眼界,这导致他不明白现代国际体系的某些关键性机理,并且完全未能预感到“洲级大国”的新兴绝对优势。我们可以从领悟和透视《论列强》出发,促进形成对当代中国适切的某种“论列强”。就此而言特别重要的是:真正的强国坚持“精神独立”,坚信中国未来主要取决于中国根据本国具体情势的自主实践;现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中国现当代
2010年5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首届亚洲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韩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美国、蒙古、尼泊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14个国家的1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文章旨在集中考察研究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中国的振兴中华之外交和中国同日本的博弈关系。目前,在以东盟为轴线展开的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有关中日关系的研究还十分少见。中国在向复兴其近代以前所具有的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大步前进过程中,日本对中国的东亚外交进行了强烈的牵制,中日两国之间展开了充满戏剧性的、激烈的博弈。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文明主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日两国间的博弈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中分析了中日两国各自的外交行为模式,进而解析、预测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前进方向、轨道。作者最后还对中日关系的未
2010年6月5—7日,由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办、以“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与政治”为主题的国内高级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010年4月17—18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大学召开。大会选出了新一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成员,并就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展开了学术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