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和评价的反思探索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以及评价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弊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十分不利影响的因素,更加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品质。基于此,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大力度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和评价的反思探索展开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一直以重复并且机械性的复习模式学习知识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以及学习方式,会在极大程度上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还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作业的布置上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也是学生十分头疼的事情。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布置以及完成的质量,要对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设计以及评价进行改革。
  一、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一)在传统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内容单调枯燥形式单一
  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作业的完成。同时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因为作业内容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将作业的内涵缩小了,更加注重对所学知识的重复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重复出现的内容产生厌倦的心理,进而对做作业失去兴趣,并它当成是一种心理负担,内心十分抵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更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缺乏差异性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是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利用自己的认知方式以及理解能力进行学习。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够保持着长时间的兴趣和热爱。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尊重差异性,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作业。
  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反思探索
  (一)作业的设计
  1. 加强对作业形式的研究
  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以及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加大对于作业形式多样性的重视程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作业设计上的创新和改革。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可以倾向于资料搜集型作业方向发展。例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程的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功案例,以此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并且跟传统的作业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学生带来新鲜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时事型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正式开始前的五分钟利用多媒体的软件,向学生播放有关的新闻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身边发生的时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时事大事进行评析,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 加强对作业内容的研究
  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作业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知程度,从而设计更具有层次性以及现实意义的作业内容。例如,在《伴成长》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将框题中的练习题改编成必做题,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做题。并且对做题准确又有速度的学生进行表扬,可以在班级的一角中将其的作业展示在上面。这样的方式即肯定了学生的学习,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作业,在作业的设计之中体现人文价值,从而增添作业的丰富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和进步。
  (二)作業的评价
  从评价主体上,由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评价。在传统模式下对作业进行批改的流程是学生完成作业交由教师进行批改,这样的作业批改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对于作业质量的负责态度,同时也不能够锻炼学生对自己作业的评价能力。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改进作业的批改模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作业的批改或者是学生之间进行作业的互批。在学生对自己作业批改结束之后,教师要以学生的批改为依据,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加以指导,从而培养学生批改作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业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公布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作业的互批之中学习到严谨的求学态度,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批,在进行面批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实际情况,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批改和教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相关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作业设计以及作业评价方面,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学生的作业设计以及作业评价上面进行深化改革。但是作业的改革是循序渐渐,教师要不断进行摸索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侯玉蕾.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J].考试周刊,2019(44):124-124.
  [2] 唐道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后作业布置与规划[J].科学咨询,2019(27):137-137.
  [3] 孙晓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才智,2020(10):89-89.
  [4] 郭艳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策略探索[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3):228-228.
其他文献
【摘 要】 落实教育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精神,是当前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的风向标。教学创新是基于每门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在这种背景下,课程组针对软件操作课程教学中遇到的“痛点”及“堵点”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提出能辐射推广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关键词】 任务驱动 痛点 堵点 教学创新  一、大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背景  在高等教育教学创新“质量革命”的改革背景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期刊
【摘 要】 影視作品作为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它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直观的认知和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小学教师可以将丰富的影视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将会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本文将探析影视资源是如何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影视资源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影视资源 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为抽象的学科
期刊
【摘 要】 现阶段在小学低段语文口语交际与写话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写话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写作阅读能力等可开展口语交际与写话训练,把握教学方向,掌握教学重点,以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与写话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本文主要谈小学低段口语交际与写话训练的方法,为
期刊
【摘 要】 倾听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方式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倾听能力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倾听能力好的学生吸收快,课堂学习效率高,反之则会降低课堂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成为了目前教学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展开讨论,努力找到攻克这一难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倾听能力 培养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不仅在于知识解析,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授课思维,践行少教多学理念,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对此,本文从兴趣引导、优化提问、小组合作、主题活动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浅谈如何通过少教多学理念来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为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供有力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 少教多学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在初中
期刊
【摘 要】 我国教育教学朝着越来越优质的方向不断发展,教学模式创新不断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潮流进行深化,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发展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学科,更要求数学老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能力适应新课标小学数学学科的标准要求。在新课标小学数学改革的标准下,数学老师要找对教学方式最终实现培养小学生优秀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新课标改革 小学数学 教学
期刊
【摘 要】 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着很多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也应该积极改革,注重课堂效率、教师技能等多方面发展。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占有很大的比重,从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其他方面的掌握能力,可谓是重中之重。但是在教学中,各种因素成为了初中学生作文的阻碍,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甚至让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感,害怕写作文。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期刊
【摘 要】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灵魂,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着较为直观的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化学实验存在的诸如实验氛围不佳、实验器材不环保、学生体验较差等弊端越发明显。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创新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化学实验 改进策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进程不断加快,一个不可置否的事实清楚地呈现了出来:一个人只是单单凭借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劳动教育与技术属于中学阶段非必修课程,虽然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却因为它本身的课程特点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就劳动教育与技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劳动教育与技术 合作学习 探讨  引言:  劳动教育与技术因其是
期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觉得这句话不足以形容观摩西安高新一中辛丹老师的《高考小说阅读指导》示范课给我的真实感受和巨大震撼,在她身上我清晰地看到了教育者最可贵的两种品质:即“把学生放在心坎里”和“把教学工作做到最精细”。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两点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努力:  一 、把学生放在心坎里,要精心地选择课堂切入点,更要用心于教学环节的每个细节。  课堂教学必须聚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