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出教材文本 呈现鲜活历史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45416220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改革,于是越来越多的模式被人追捧。有人开始抱怨:“现在的历史课越上越没意思!”不可否认,处在课堂改革的转型期的确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拿历史课来说,没有了老师讲述,其生动性和趣味性可能会大打折扣。但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到,故事不是历史,历史也不是故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学科的任务一要普及基本的历史常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二要在此基础上培养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故事带来的兴趣往往是浅层次的,而真正的兴趣是思考、体验带来的快乐。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师首先就是要让教材文本鲜活起来,让课堂“凸”起来,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体验和感受。
  要使历史课堂有立体感,教师要反复熟悉教材文本,挖掘出文本的内在联系,建立符合学生认知的“立体架构”。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共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三个子目,教材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我认为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课堂往往平铺直叙。于是我把北京人当作重点,先行组织学习,在引导学生简单归纳出距今年代、模样、工具、火和群居状态几个要素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想如果把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作为一个点,向前拉一百万年,人类会是什么状态?他们应该比北京人进步?还是落后?如果向后推几十万年,人类又将会怎样了呢?同学们兴趣高涨,因势利导,学生自由组成两个小组,积极投入“元谋人”和“山顶洞人”的学习中。这样一拉一推,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人是古猿长期同大自然斗争过程中一步一步进化来的,而且又有了明晰的时空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这样的兴趣也才是真正的兴趣吧!
  要使课堂有立体感,不走寻常路,老师要敢于利用自己的储备,对文本进行颠覆性的设计,让学生耳目一新。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一课,内容安排“‘自强’与‘求富’”和“洋务运动的评价”两块。原来循规蹈矩地学习,学生总提不起精神。于是我先让学生了解文本,然后鉴于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李鸿章为核心,选取了洋务运动兴起、过程和结束后的三段材料,呈现给学生。通过对李鸿章的熟悉,让学生认识了洋务运动的过程、结果和失败。这样一节课围绕一个人物,既丰满了这个历史人物,更通过他的遭遇反观洋务运动这一事件,就立体地呈现出历史事件,比呆板地按照时间、内容、结果和评价进行教学来得更加鲜活生动,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要使课堂有立体感,教师要善于发掘文本中的“丰富点”,充实内容。比如,九年级上册《经济大危机》一课,教材内容有“‘繁荣’及其崩溃”“罗斯福新政”两部分。1924—1929年的相对稳定和新政的措施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罗斯福总统本人的奇特经历和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是很有意义的,是本课的一个“丰富点”,所以在学生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也是为了突出新政的特点,我选取两段话把胡佛总统和罗斯福总统进行对比。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新政及其意义。
  历史虽然是过去式,面目严肃,但历史课堂完全可以宁静而丰富,生动而深刻,只要我们抱定利用文本而不是教授文本,解读文本而不是泛读文本,用心设计,学生就一定会快乐而大有收获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通过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被动”、不感兴趣等情况,提出“问题性”教学设计是解决这一状况的办法,同时指出问题性教学设计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所应积极提倡和发展的教学思想。它能够有效地融合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在集体授课制下充分发挥作用。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检验,对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根据同学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你们能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事例
摘 要: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同时也使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初中英语的网络辅助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网络辅助教学具有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探讨了该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初中;网络  一、初中英语教学与网络资源结合的优势  1.教材的网络化构建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公平共享  自从课程改革提倡国家、地
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方式。那么,何谓探究性学习呢?它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情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发展潜能的动力,是活跃课堂气氛、深入理解内容、保持学习情趣的关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讲
爱美是人的天性。古往今来,人们在生活中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才有了辉煌灿烂的现代文明。审美素质即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领悟课文的美感入手,发展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美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足可以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因此,教
朗读是眼、耳、口、脑多器官并用的阅读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出声,其原理是文字信息通过眼睛传输到大脑,大脑中枢对语言信息进行处理后指令嘴巴发声,声音信息再通过耳朵传回到大脑,由大脑进行再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多种感觉器官协同作用,对表达同一内容的语言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奠基石,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  一、朗读能促进语感的形成  语感就是
在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初中现代文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的一些粗知拙见,现提出来希望广大同仁给予指教。  一、整体感知,明确阅读方向  多数初中生读完文章后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质疑分析理解文章,阅读文章能明确阅读方向是正确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前提。所以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懂得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的目标方向是不同的,质疑也就不同。  我们的阅读首先要通过第一遍的阅读来确定文体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合作学习则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备课,为学生合作交流准备材料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知识尽管
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要把教学这个舞台让给学生,注重开展学生阅读的自主学习,教师从旁指导的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阅读技能,以此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改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需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其次,要是学生明白,语言作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下面我们就从语文素养的其中几个方面分别谈一谈。  一、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它构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包括宽泛的基础知识、复杂的阅读理解和体现综合水平的写作知识。如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