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课语言能力发展的途径:感知—模仿—运用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听说课是促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一节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为例,阐述了听前情景中初步感知词汇,听中感知对话的逻辑结构、表达意义并模仿操练,听后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内化和运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能力;听说课;教学实践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要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1]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总目标从综合语言语用能力转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程晓堂、赵思奇指出,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3]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
  二、目前初中英语听说课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们英语听说课课堂发现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上存在不少问题:
  1.听前活动
  词汇处理缺乏语用意识,耗时费力。不少教师在听前会花大量时间孤立地教学单词或对语言结构的讲解,忽视了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应置于语境中,与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相违背。
  2.听中活动
  语篇处理缺乏语篇反应,简单粗暴。程晓堂、赵思奇指出,语言能力特别要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4]。不少教师针对听力的文本,按部就班地完成书中的听力内容,接着花大量的时间继续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然后让学生跟读、齐读、分角色读,接着让学生表演。这样的训练,看似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学习语言,但是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的体验,也忽略了对话交际的逻辑性,机械反复的操练让学生倍感疲惫或无聊,最后的表演成为个别优等生表演的舞台。
  3.听后活动
  输出活动缺乏思维层次目标,盲目空洞。在听后输出活动中,教师设置的活动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联系或关联不大,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任务完成过程中只是简单语言知识的堆砌,不能体现真正的语言交际。
  三、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策略
  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5]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听说课教学中,笔者采用“感知—模仿—运用”的模式,在听力文章与学生间搭建桥梁,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体如下:
  1.听前活动,在语境中初步感知词汇语用功能
  听前词汇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不是所有的词汇都要听前处理,应根据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测并推断出影响学生听力的词汇,择适中处理;词汇的处理应着重其语音和语义,不应该浓墨重彩讲解其语用;词汇的处理离不开语境,应该在语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是如何建构语言知识和表达意义。
  2.听中活动,根据语篇结构和语言知识建构意义,模仿对话
  教师应首先注重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材料,设置的任务注重指导学生听的学习策略,尤其要注重从整体理解到细节探究再到难点突破。学生在此基础上,便于把握对话的框架结构,逐渐体会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操练,为落实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听后活动,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落实语用
  在学生模仿的基础上,都要帮助学生将对话静态语言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将学生的生活情景融入课堂中,设计开放性的、聚焦语言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思考,进行语言实践,真正发展语言能力。
  四、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实践研究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仁爱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话题Section B的课例为例,探讨应用“感知—模仿—运用”的模式在听说课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1. 教学目标
  本节是一节听说课,听力内容是康康和玛利亚谈论梦想职业,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梦想职业的名称、选择的理由和所要做的准备。根据内容和学情,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Dream Jobs”,教学目标为:听对话获取相关信息(名称、理由及准备工作);从what、why和how三方面模仿谈论,最后谈论及分享个人的梦想职业;认识人要有梦想并要有为这个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和行动。
  2. 设计思路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初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谈论梦想职业时可能会缺乏条理性,思维的层次性及表达的单一性,因此本节课定位为在语言的丰富性上、条理的结构上和思维的层次上帮助学生最后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感知—模仿—运用”的教学模式,即感知詞汇和语言知识建构的意义,丰富语言;模仿“梦想职业—选择的理由—如何准备”此结构构建的对话,为顺利输出做好了语言上和结构上的准备;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结构,并在教师创设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下进行操练和运用,真正发展语言能力。
  3. 教学过程
  Step 1: Pre-listening(7 min)
  教师首先播放《Be What You Wanna Be》这首歌曲,然后提问:What’s the song about?学生回答了Dream jobs之后,教师继续问:How many jobs are mentioned in it?教师利用Bubble Circle Map将学生的答案一一呈现在黑板上。接着老师问了一些学生的梦想职业后,让学生猜老师的梦想职业。教师借助顺利返航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东的图片,帮助学生猜测,在情景中引出了新单词astronaut,realize,universe,老师接着问:Do you know what should we do to be an astronaut?学生们七嘴八舌谈论交流,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引入话题“Dream Jobs”,围绕老师的梦想职业,借助图片和老师的语言,从what-why-how描述了教师的职业梦想,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景中初步感知新词汇所传递的意义,同时初步感知表达结构上的条理性。
  Step 2: While-listening(28 min)
  (1)Listen and answer: What are Kangkang and Maria talking about?听对话第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内容,有一个全局意识。
  (2)Listen and fill in the table.听对话两遍,让学生完成关于康康和玛利亚的梦想职业,选择梦想职业的原因及选择梦想职业的理由的表格。
  【设计意图】设置的两个听力任务遵循了从整体到细节的策略,从what、 why和how三个方面完成细节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了谈论梦想职业的条理性结构意识,为后续模仿操练奠定了结构上和思维逻辑上的基础。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以及诵读句式,为模仿操练做了语言上的准备。
  (3)在听和跟读后,着重分析康康的梦想职业,对比老师想成为宇航员的原因,围绕Something new will be discovered in the universe.展开,让学生想象如果康康成为宇航员后进入太空的新发现,让学生在虚拟但又充满想象的情节中学习并运用will be done的结构,为下面的输出丰富了语言。接着教师借助书本3A的内容,巩固will be done结构的运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丰富输出对话的语言而设计的,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will be done的结构,为输出why丰富语言,避免语言单一。
  (4)四人一小组,模仿谈论康康和玛利亚的梦想职业、选择原因及理由。
  【设计意图】在充分输入对话结构和丰富的语言知识后,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可控性的对话操练。重新模仿的对话是按照what-why-how的结构进行的,同时整合了3A图片里的信息,运用了will be done的句型结构。这样模仿的操练为接下来真实的交际运用做好了结构和语言知识上的准备。
  Step 3: Post-listening(10 min)
  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即谈论梦想职业的三个方面:What is your dream job? Why do you want to do the job?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realize your dream job?学生根据总结内容,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写下自己梦想职业的相关信息,尽量用上今天所学的will be done的语言结构,然后四人一组先组内分享,然后全班分享。作业的布置就是将口头的自己的梦想职业规划变成书面作业。
  【设计意图】输出环节是语言的真实的运用。学生运用了所学对话中what-why-how的结构和所输入的丰富的语言,在输出时自然就能根据思维的逻辑性自如地进行交际,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五、小结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核心,而听说课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感知—模仿—运用”的听说课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更关注了语篇知识的结构和语用知识;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了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語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语篇表达的意义,而且促使其对语篇内容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判断和分析,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 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6).
  [3][4][5]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 2016(5):79-86.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一、调研目的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以下简称“光伏”)技术发展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美、日、欧和发展中国家都制订出庞大的光伏技术发展计划,开发方向是大幅度提高光电池转换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不断扩大产业。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商业化、半商业化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达16%,市场开拓从空间转向地面系统应用,甚至用于驱动交通工具。据报道,2007年全球发展、建造太阳
摘 要:学生获得感是评价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核心指标。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如学生学习动机欠缺、教学形式大于内容、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学生获得感的提升。据此,作者认为要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学生获得感,必须推进教学内容的供给侧改革,创新协调教学方法和形式,快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教学内容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虽然近两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及就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受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受到经济增缓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学生自身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
摘 要:当前一线中学教学“体制化”问题较为突出,教学方法千篇一律难以出新。《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中的课例设计巧妙、层次清晰、主线明朗。课程定位以“文本特质分析”为基础,融合运用了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掘空白等文本细读方法,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尤其对长难文的处理精练到位、扎实高效;不迷信教材,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文中亦提及了多种课堂应变技巧,颇具学习研讨价值。  关键词:
摘 要:文章以吉首大学生物类专业实验项目“硒的制备及其原子荧光法检测”为例,从实验教学方法和方式、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成绩考评等方面开展了《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改进及思考。课题组尝试以大实验项目形式将《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和《天然产物成分检测》实验深度融合,以实验小论文形式进行实验结果汇报,首次进行了产学融合型实验教学实践,以全面提高该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关键词:生物类专业;
摘 要: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守正创新关键在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力合一。如果教师是主体,教学是内容,那么教法则是形式。文章先分析了守正创新的内涵,然后根据中职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推动中职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守正创新;教学改革  中职思政课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守正创新,在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如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
摘 要:农村教学点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小学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加强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符合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本研究以X民族师范学校为例,探寻得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路径:发挥政策优势,吸引优质生源,制定科学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学生良
摘 要: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尤其是在近些年,民办高等教育重心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变,为实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办高校是地方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日本明治时代依田百川的《谭海》是一本汉文笔记小说,也是一本“可以为作文之标准”的汉语学习读本。书中才女名妓、佳妇忠仆等众多女性或智勇兼具、或忠孝守义的品格和行为受到作者赞颂,多有明显的以男性视角看待女性的特征,其展示的对女性的评判标准又折射出中日文化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谭海》;日本汉文小说;女性形象;男性视角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7 文
摘 要:在当前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改变教学方法,让课堂有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文章作者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摸索出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从自主、互助、体验三个方面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