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缘传》中约数词简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用山东方言写成的小说,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处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时期,是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沟通研究的重要资料。通过对醒世姻缘传约数称法的考察,我们可以窥见这一称数法从古代到现代演进的脉络。
  
  一、《醒》约数称法的多样性
  
  1.两相邻自然数相连(包括后加位数词)。如“两三个人”(824)、“三四十板”(314)。
  2.整数后的零数自然数相连。如“十二三个男女”(164)、“二百八九十两”(997)。
  3.“十”、“百”、“千”等位数词连用。如“百十多僧”(444)、“千百斤重担”(1362)。
  4.前后添加表示约略的助词。前加的有:约、数、几、将、近、将近、不到、不上、不下、不过、差不多;后加的有:余、有余、数、来、把、多、上下、不止、往外、之外、之上、以下、之间。如“将近四年”(1413)、“七百余两”(175)。
  5.用AaBb两数量词组构成的并列式。如“三媒六证”(1350)、“五积六受”(848)。
  6.两个相近数字连用,表示约数。如“二百两三百两掐把着”(135)。
  7.还有用两个数字的重叠表约数的方式。如“两两三三”(357)、“七七八八”(314)。
  另外还有因量词本身的模糊性而带有约略的性质,如“一札长”(833)、“一壶口长的麦穗”(1278)。
  
  二、几种约略称数法的数量统计及性质分析
  
  1.相邻自然数相连。共492例。这一称说法直至今日仍然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其中“两”的用法值得一提。“一两”和“一二”并存,“两三”和“二三”并用。用“一二”称说的共30例,“一两”19例;“二三”连用的54例,“两三”76例。而在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中,“两三”连用的用法仅6例。这种数量上的变化说明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两三”对“二三”已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另外,还出现了“两两三三”的表达法。但两者的分别还是较为明显的,如在序数、分数的表达中只能用“二”。
  2.整数后的零数相连。这一用法共66例,《水浒传》中为10例。在这一时期的山东方言中,这一表达有了较大的发展。值得指出的是,这种表达中常用前加“约”的方式来表示。如“约二十四五年纪”(82)、“约有十五六个”(1275)。而在第一类中则绝少使用这种方式。
  3.“千”、“百”、“十”等连用。其中,“百十”13例,“千百”6例,“万千”2例。其中“千百”、“万千”的形容词性质已很明显,如“千百斤重担”(1362)、“万千紫绿”(356)。
  4.前后加表示约略的词语。其中前加“数”的46例,多为“数”直接加量词或名词组成,如“数寸”(267)、“数家”(458),后加的28例,如“十数朵花”(62)、“百数银子”(1068);前加“约”“大约”(5例)、“约摸(1例)”的共39例,其中有23例是与“多”“有余”“不止”“上下”等或数词连用的格式套用,从而构成“约十一二日之间”(302)等多个约略助词连用的现象;前加“将”“近”“将近”的共29例;后加“余”的26例,“有余”9例;“多”122例,“来”63例,“把”16例。
  5.AaBb式,其中“七……八……”格用例较多,且很多已具备了形容词的性质,如“三头两日”(83)形容频繁多次,“半夜三更”(22)形容时间很晚。另外还有一种类似格式,如“言三语四”(387)、“连三连五”(511),这种用法并不多,但反映了语言的生动性。
  6.两个相近数词连用,共8例。另外也有三个数字连用得:象十八九二十的年纪(796)。
  7.数字的重叠式,共3例。如“两两三三”、“七七八八”。
  
  三、几种特殊称数法及其实质
  
  1.数量词的省略
  (1)数词的省略。当数词为“一”时,常省略。如 “百里多路”(194)、“千把银子”(217)。
  (2)量词的省略。省略最多的为“岁”,共45例,如“四十二三年纪”(716)。省“两”的共21例,如“四五百银子”(1192)。省“个”的共7例,如“约有二三十人”(1180)。另外还有“六七百人家”(464)、“七百多路”(110)“一万四五千谷”(468)等用法。
  2.前后矛盾的现象。一是几个约略助词套用时往往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如“年纪不过二十岁上下”(12)、“将近三十多了”(263);另外也有前后表述矛盾的现象,如“死过才三年多了”(1265)。
  3.几个特殊概数词的说明:
  (1)“把”的位置。相对于“多”和“来”的使用,“把”的使用范围较窄,主要出现在以下两种格式中:一是“量词+把”格式,如“尺把白杭细绢”(1025)。二是“位数词+把+量词”,量词也常省略,且位数词不为“十”,如“万把个僧人”(1423)、“千把银子”(1019)。
  (2)“来”的使用。“来”前若为十位以上的数,则“来”在数词和量词之间;若“来”前为个位数,则“来”在数量词之后,这与现代汉语的表达完全一致。如“十来个人”(448)、“通共六钱来的东西”(49)。“多”和“余”的用法同样如此,如“七两多银子”(351)、“六十多岁”(823)、“七百余两”(175)、“三寸余长”(429)。但也有特例,如“十两来出头的银子”(932)、“十有余年”(1101)。
  以上列举的几种称数法,不仅用于称说具体事物,也用于称说抽象事物,如“七八分惧怕”(7);不但用于称说人物,也用于称说时间、空间,如“不上三百里路”(587);不但用于物量,也用于动量,如“睡两三遭”(110);也有序数词表约数,如 “第五六家”(1064);另外还有分数中表约数的,如“大约东边站立的十有八九,西边站立的十无一二”。
  通过对《醒世姻缘传》中概数词的分析,可以看出明清之际山东方言的现代性已相当明显。如“余”和“数”都是古代汉语的形式,“余”的形式更古。“来”“多”和“把”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形式。而在该书中,“多”“来”的使用,尤其是“多”的使用已远远超过“余”和“数”,单就称数法来说,已与现代汉语越来越接近,语言总体上显示出向现代汉语过渡的特征。
  注:括号中数字为引文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页数。
  (王桂龙,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其他文献
从上个世纪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到现在已五十余年了,这期间,语言学界一直坚持着对词类问题的研究,这一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无论是从理论出发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词类的本质问题和区分词类的根本标准及各种词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讨论和广泛的探索。但汉语词类还存在着各种各样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且汉语词类体系各家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些都是有待深入讨论的。在此,我们在认识前人研究
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中提到的“斯明顿”是英国的斯威夫特。他的修辞观是主张平易,自然为文,和所谓“希腊、罗马文律”无理论传承关系。
为推动中国修辞学的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提供进修辞学与语言学、文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相邻学科问对话、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起将开辟
《说文解字注》对《说文》本身进行了一些发凡起例,对许慎的不足予以批评,注释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义的历史性及发展演变规律,注意到了同源词的探讨和同义词的辨析。《说文解字注》是徐锴《说文系传》以后的首部《说文》注释书,在清代数以百计的《说文解字》研究大军之中,段氏之作能够一枝独秀,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这部划时代的巨著耗费了段氏毕生的心血,创见颇多,在学界影响深远,反响巨大,王念孙评价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色谱》期刊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色谱》即将走进而立之年,在2014年10月迎来创刊30周年。《色谱》编辑部拟于2014年4月19日(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
外汇管理手段的加强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强调的"信息的透明度",而外汇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则有赖于相关信息网络建设的完备性和高效性.由于外汇管理不仅涉及
[摘要] “地”字结构是汉语中有标记的状语结构,“地”字结构的自动识别作为浅层句法分析的任务之一可以减少自动句法分析的歧义。本文在分析“地”字结构性质的基础上,利用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分词文本对“地”字结构进行了对比性的识别研究。实验利用200万字的语料进行训练,将获取的数据用于自动识别,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地”字结构 句法分析 规则 概率    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博采 多学,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中外金融机构的差距(一 )金融服务功能的差距。外资金融机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 ,而且外资金融机构都是金融百货公司 ,各种金融业务都经营 ,一家金融机构集银行、信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