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质的改变,教学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近年来,“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得到了较多教师的青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唱独角戏,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基础上,制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学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营造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高中生物课堂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抽象性,富有想象力的学科,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让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最终让“学”“教”得到双重提升。
关键词:以学定教;高中生物;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更加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与情境创设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中来,体验课堂学习的快乐,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物学相关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全民的生物素养亟需得到有效提高。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生物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高中生物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和改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 “以学定教”的情境创设教学原则
“以学定教”是一种教学理念,能够指引教师更好地创设情境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相结合,要遵循必定的相关原则,才能更好地将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将“以学定教”融入情境教学中去。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以学定教”,关键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才能够更好地将“以学定教”理念融入情境创设中去,让课堂教学更具魅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新课改后,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有效实践依赖于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把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体性原则并不是意味着对学生放任不管,一味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而是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去自觉地学习知识、去感悟生活中的知识点。
(二)遵循差异性原则
“以学定教”的实现需要遵循差异性原则,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分析,还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高中生物学科是以概念为核心,兼具理性和直观性、抽象性的理科類学科。通过对细胞、光合作用、基因、生态系统等数十个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拓展、外延,从而整体性地掌握生物知识。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高中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站在生物知识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智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因素的不同造成学生各具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区别地对待,站在学生差异性的角度,来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加深生物学习的难度,要做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在制订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策略时,采用梯度和层次来制订学习目标。
(三)遵循诱导性原则
教师必须遵循诱导性的教学原则,以实现“以学定教”的高中生物课堂教育。循序渐进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这是学生从自我意识到未知或从已知知识和经验的升华中学习知识的过程。诱导是教师实现“学习与教育”的重要原则,学生的认知要求教师遵循引导课堂教学的原则。诱导是教师理念的体现,它反映了教师是否愿意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习惯分阶段指导学生,并在教学方法中体现诱导原则。随着教师提供新知识的速度加快,学生的接受能力跟不上,会导致学生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能会对未知感兴趣,这可能会提高学习效率和教育效果。但是,这也可能会阻碍一些中等和相对较差的学生,由于知识上的学习困难,会导致他们失去学习信心。大多数学生愿意学习知识,但是他们不够坚持或者面对困难就选择退缩,通常这部分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毕竟,成绩优秀的学生占少数。因此,在这种“直接”知识教育的影响下,降低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整个班级对课堂都没有兴趣,会制约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育效果的提高。
(四)遵循特定性原则
“以学定教”的教学手段不是在所有的教学内容中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体现出了“以学定教”的特定性原则。教育策略是教育手段的抽象体现,教育策略与相应的教育问题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性。教育策略和教育问题的连贯性体现在特定的教学策略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上,并且只有在具有特定的教育内容和特定的问题情况下,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特定性原则。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教育策略可以执行其功能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解决了特定的问题后,特定的教育策略才会有效,要根据新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它不是普遍适用的,随着教育主题的特征变化,教育策略也随之变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自身的教育环境,提高对教学的自我认识水平。
二、 “以学定教”的高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这样的教育趋势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学定教”在情境设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地融合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在“以学定教”理念引领情境创设,让生物知识与情境相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融入生物教学中,在小组合作、情境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中,探索生物知识的发展脉络,构建与自身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教学与学习双重提升的效果。 (一)以问题导入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的展示形式丰富多样,针对问题设置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人认为生物学是通过学生的思考而不是老师的教学来深入理解的,只有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巧妙地设置问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主动思考、研究、讨论和找到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方法,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在全面充分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巧妙地将问题、悬念切入情境中,让学生怀着疑问,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把课堂氛围引向高潮。只有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击,才能更好地点燃思维火花。在设问情境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逐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架构,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针对近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新冠疫苗接种”问题,首先让学生阅读有关疫苗种类的资料,提出问题:涉及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疫苗有哪几种?基因工程生产的产物作疫苗最常见的产物是什么?利用基因工程生产S蛋白有哪些步骤?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紧接着带领学生结合课本,以S蛋白的生产步骤为主线,结合材料让学生思考:如何获取S蛋白基因?运载体如何选择?再一次让学生运用情境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以日常生活为引导,创设生活情境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学科和我们的诸多方面均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主要涉及经济生活、生活环境、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等,应让学生立足于现实背景学习生物学。”其实,生物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多生活场景中都涉及生物知识。教师要学会利用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创设生活情景式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知,学生在观察生物的时候,会站在生物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更加深刻,也对生物学习更加感兴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物知识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研究价值越来越凸显,对生物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高中阶段,生物学习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生物学习的契机,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让学生对生物学习积累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生物学习自然而然会比较自觉。比如,在教学“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课时,教师提问学生:“一年四季,无论是40摄氏度的高温,还是零下10摄氏度的超低温,人体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在夏日,人体在大量出汗后,需要马上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引入,把生物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拉近了学生与生物学的距离,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三)以趣味情节为引导,创设故事情境
以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处在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故事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虽然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知识水平都比较高,若是单一地讲述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乏味、疲倦的心理,对学习丧失兴趣。而在课堂中穿插故事,或者以故事来点缀知识,能够更加吸引学生,让课堂的魅力更加发散。在生物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值得赞颂的生物学故事、生物学史实,例如著名的生物实验、著名生物学人物,都是生物情境教学中的丰富素材。生物学发展史上教师可以通过对生物学故事、历史的分析和解说,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能更好地感受到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运用多元的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创设情境,还能够让学生沿着生物学家的思维轨迹去探索知识的殿堂,感受生物学思想的不同魅力,从而构建良性的生物思维。与此同时,生物学发展过程中也一定有许多名人轶事、名人趣事,教师要科学选择合适的小故事,将知识点融入故事中,引导学生对生物学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了,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比如,在遗传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道尔顿买袜子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出知识点。为什么道尔顿眼中的袜子和别人的不一样呢?而他和弟弟对袜子的选择又会是一样的?结合知识点,得出这是色盲所引起的。根据故事内容的阐述,教师带领着学生推理出遗传病的特点,将故事包含的生物知识点引导出来,从而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富有兴趣。
(四)以生物实验为载体,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生物实验活动是教学中的常见教学方式,通过对生物实验的开展,让学生在直接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丰富对生物知识点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生物知识的特点或者需要解决的生物问题为突破点,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把实践情境融入课堂中,从而开展有针对性、有价值的生物教学。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践活动,尽可能地采用学生能够自主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起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也提高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创设实践的生物情境,让学生加强对生物知识的感性认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将生物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此外,实践情境创设能让学生改变以往对生物学用处不大的观念,转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加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本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重新设计步骤和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的实验方式。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除了传统实验教学中采用滤纸条进行对色素层析,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使用灯芯法进行实验,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五)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灵活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上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灵活巧妙地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如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因素,用PPT整体展出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物教学内容,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知识的展示形式。例如在“蛋白質的结构及多样化”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简笔画的形式对氨基酸的种类进行形象地描述,以及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这种趣味性较高的方式了解、感受蛋白质结构的多样化。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下,让生物抽象的概念、知识点简单化、具体化,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如在“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一课中,教师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不同的细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细菌的形态。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教学中,积极地去思考,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定教”是高中生物情景创设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创设“教”的情境,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生物学的知识殿堂。
参考文献:
[1]查林森.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J].新课程,2017(10):66.
[2]周艳.生本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38).
作者简介:
陈跃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以学定教;高中生物;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更加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与情境创设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中来,体验课堂学习的快乐,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物学相关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全民的生物素养亟需得到有效提高。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生物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高中生物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和改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 “以学定教”的情境创设教学原则
“以学定教”是一种教学理念,能够指引教师更好地创设情境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相结合,要遵循必定的相关原则,才能更好地将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将“以学定教”融入情境教学中去。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以学定教”,关键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才能够更好地将“以学定教”理念融入情境创设中去,让课堂教学更具魅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新课改后,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有效实践依赖于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把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体性原则并不是意味着对学生放任不管,一味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而是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去自觉地学习知识、去感悟生活中的知识点。
(二)遵循差异性原则
“以学定教”的实现需要遵循差异性原则,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分析,还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高中生物学科是以概念为核心,兼具理性和直观性、抽象性的理科類学科。通过对细胞、光合作用、基因、生态系统等数十个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拓展、外延,从而整体性地掌握生物知识。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高中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站在生物知识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智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因素的不同造成学生各具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区别地对待,站在学生差异性的角度,来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加深生物学习的难度,要做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在制订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策略时,采用梯度和层次来制订学习目标。
(三)遵循诱导性原则
教师必须遵循诱导性的教学原则,以实现“以学定教”的高中生物课堂教育。循序渐进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这是学生从自我意识到未知或从已知知识和经验的升华中学习知识的过程。诱导是教师实现“学习与教育”的重要原则,学生的认知要求教师遵循引导课堂教学的原则。诱导是教师理念的体现,它反映了教师是否愿意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习惯分阶段指导学生,并在教学方法中体现诱导原则。随着教师提供新知识的速度加快,学生的接受能力跟不上,会导致学生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能会对未知感兴趣,这可能会提高学习效率和教育效果。但是,这也可能会阻碍一些中等和相对较差的学生,由于知识上的学习困难,会导致他们失去学习信心。大多数学生愿意学习知识,但是他们不够坚持或者面对困难就选择退缩,通常这部分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毕竟,成绩优秀的学生占少数。因此,在这种“直接”知识教育的影响下,降低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整个班级对课堂都没有兴趣,会制约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育效果的提高。
(四)遵循特定性原则
“以学定教”的教学手段不是在所有的教学内容中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体现出了“以学定教”的特定性原则。教育策略是教育手段的抽象体现,教育策略与相应的教育问题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性。教育策略和教育问题的连贯性体现在特定的教学策略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上,并且只有在具有特定的教育内容和特定的问题情况下,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特定性原则。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教育策略可以执行其功能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解决了特定的问题后,特定的教育策略才会有效,要根据新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它不是普遍适用的,随着教育主题的特征变化,教育策略也随之变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自身的教育环境,提高对教学的自我认识水平。
二、 “以学定教”的高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这样的教育趋势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学定教”在情境设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地融合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在“以学定教”理念引领情境创设,让生物知识与情境相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融入生物教学中,在小组合作、情境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中,探索生物知识的发展脉络,构建与自身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教学与学习双重提升的效果。 (一)以问题导入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的展示形式丰富多样,针对问题设置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人认为生物学是通过学生的思考而不是老师的教学来深入理解的,只有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巧妙地设置问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主动思考、研究、讨论和找到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方法,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在全面充分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巧妙地将问题、悬念切入情境中,让学生怀着疑问,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把课堂氛围引向高潮。只有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击,才能更好地点燃思维火花。在设问情境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逐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架构,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针对近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新冠疫苗接种”问题,首先让学生阅读有关疫苗种类的资料,提出问题:涉及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疫苗有哪几种?基因工程生产的产物作疫苗最常见的产物是什么?利用基因工程生产S蛋白有哪些步骤?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紧接着带领学生结合课本,以S蛋白的生产步骤为主线,结合材料让学生思考:如何获取S蛋白基因?运载体如何选择?再一次让学生运用情境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以日常生活为引导,创设生活情境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学科和我们的诸多方面均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主要涉及经济生活、生活环境、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等,应让学生立足于现实背景学习生物学。”其实,生物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多生活场景中都涉及生物知识。教师要学会利用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创设生活情景式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知,学生在观察生物的时候,会站在生物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更加深刻,也对生物学习更加感兴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物知识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研究价值越来越凸显,对生物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高中阶段,生物学习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生物学习的契机,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让学生对生物学习积累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生物学习自然而然会比较自觉。比如,在教学“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课时,教师提问学生:“一年四季,无论是40摄氏度的高温,还是零下10摄氏度的超低温,人体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在夏日,人体在大量出汗后,需要马上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引入,把生物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拉近了学生与生物学的距离,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三)以趣味情节为引导,创设故事情境
以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处在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故事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虽然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知识水平都比较高,若是单一地讲述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乏味、疲倦的心理,对学习丧失兴趣。而在课堂中穿插故事,或者以故事来点缀知识,能够更加吸引学生,让课堂的魅力更加发散。在生物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值得赞颂的生物学故事、生物学史实,例如著名的生物实验、著名生物学人物,都是生物情境教学中的丰富素材。生物学发展史上教师可以通过对生物学故事、历史的分析和解说,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能更好地感受到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运用多元的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创设情境,还能够让学生沿着生物学家的思维轨迹去探索知识的殿堂,感受生物学思想的不同魅力,从而构建良性的生物思维。与此同时,生物学发展过程中也一定有许多名人轶事、名人趣事,教师要科学选择合适的小故事,将知识点融入故事中,引导学生对生物学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了,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比如,在遗传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道尔顿买袜子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出知识点。为什么道尔顿眼中的袜子和别人的不一样呢?而他和弟弟对袜子的选择又会是一样的?结合知识点,得出这是色盲所引起的。根据故事内容的阐述,教师带领着学生推理出遗传病的特点,将故事包含的生物知识点引导出来,从而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富有兴趣。
(四)以生物实验为载体,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生物实验活动是教学中的常见教学方式,通过对生物实验的开展,让学生在直接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丰富对生物知识点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生物知识的特点或者需要解决的生物问题为突破点,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把实践情境融入课堂中,从而开展有针对性、有价值的生物教学。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践活动,尽可能地采用学生能够自主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起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也提高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创设实践的生物情境,让学生加强对生物知识的感性认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将生物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此外,实践情境创设能让学生改变以往对生物学用处不大的观念,转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加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本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重新设计步骤和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的实验方式。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除了传统实验教学中采用滤纸条进行对色素层析,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使用灯芯法进行实验,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五)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灵活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上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灵活巧妙地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如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因素,用PPT整体展出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物教学内容,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知识的展示形式。例如在“蛋白質的结构及多样化”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简笔画的形式对氨基酸的种类进行形象地描述,以及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这种趣味性较高的方式了解、感受蛋白质结构的多样化。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下,让生物抽象的概念、知识点简单化、具体化,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如在“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一课中,教师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不同的细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细菌的形态。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教学中,积极地去思考,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定教”是高中生物情景创设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创设“教”的情境,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生物学的知识殿堂。
参考文献:
[1]查林森.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J].新课程,2017(10):66.
[2]周艳.生本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38).
作者简介:
陈跃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