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自律性对中国影视剧医生人物形象设置影响研究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略梳理艺术自律论的发展脉络,重点将其置于现代社会语境下,总结其与当下大众文化相互影响的状态,在此认识基础上,深度解析中国当下热门影视剧中典型医生人物形象的设置受现代语境中艺术自律论的影响。此研究意义在于从作为审美现代性标志的艺术自律这一根源角度,剖析中国近年来影视剧中典型医生形象,并从这一角度对颇受争议的形象设置作出合理化解释。
  关键词:艺术自律;人物形象;医生形象
  1 艺术自律性的发展综述
  1.1 康德之前关于艺术的自律性的研究
  在康德之前,有两个人触及过艺术自律性的依据问题——弗朗西斯·培根和查理斯·巴托。培根把人类认知区分为记忆、想象和理智,“历史涉及记忆,诗涉及想象,哲学涉及理智”[1],从主体层面上使得诗作为艺术性活动获得了一种独立于其他认知活动的自律性[2]。巴托则是由艺术分类学入手探讨艺术的自律性,提出“美的艺术”的概念。他将音乐、诗、绘画、雕塑、舞蹈定位为美的艺术,认为这些艺术的存在依据在于它们仅仅提供愉悦而不涉及功利。巴托的“美的艺术”使艺术与美有可能步入婚姻殿堂,结成门当户对的家庭[3]。
  1.2 康德与艺术自律性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完成了艺术作为自律性存在的合法性论证。康德美学用审美的先验性为艺术自律建立了合法化依据,艺术自律借助于审美自主性而成为“一种职业伦理观念”。法国诗人戈蒂埃在1856年作为《艺术家》杂志的编辑时撰文: “我相信艺术自律,對我来说,艺术不是手段而是一个目的。”[4]由此可见,如同艺术领域中任何一项观念一样,“艺术自律性”的概念包含着积极与消极两个部分。它的积极部分就是通过对艺术自身特点的肯定将它同娱乐搞笑文化区分开来,唤起人们对艺术的一份尊重。而它的消极部分则在于往往会被一些“审美主义 ”者利用,将艺术家身上作为一名“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审美”的名义冠冕堂皇地推卸得一干二净[5]。
  1.3 康德之后艺术自律性的发展
  “为艺术而艺术”是继康德之后,法国唯美主义者的口号。这一口号比康德美学更直接也更明确地张扬着艺术自律的信念。例如布尔迪厄说:“艺术家群体不仅仅是创造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即艺术家生活方式的实验室和进行创作活动的基本空间。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自己构成了自己的市场……艺术家的生活本身就构成了一件艺术品。”[6]同时,德国学者比格尔在关于先锋派的理论考察中,提出的关于“艺术自律”的观念,他将意识形态赋予“艺术自主性”,并得出:“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在资产阶级社会不断体制化的过程,即不断获得自主的过程[7]。”这一结论又将“艺术自律性”的理论赋予了社会学意义,它向我们表明,艺术,终究离不开社会。
  1.4 法兰克福学派对艺术自律的拓展
  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马尔库塞对“艺术自律”做出了新的理论发展,艺术自律由唯美主义的审美伦理扩张成为一种普遍伦理。20世纪中期之后,有关艺术自律的理论思考转向了从社会体制、历史语境等角度探讨艺术自律被建构的机制和过程。
  谈到这里,关于艺术自律的发展基本梳理完毕,总结得出,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它是真真实实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的,这是它产生与发展都无法彻底摆脱的基本事实。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探讨艺术的现代审美、合理化等问题,就必须将视野放的更开阔一些,将艺术置于除其自身外的社会语境、大众文化中去。
  2 艺术自律与大众文化
  2.1 “扎实于大众,自律与原则,开花在市场”理念
  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与马尔库塞将“自律”运用于整个艺术领域,并赋予其文化政治学意义的之时,艺术自律开始成为审美现代性的标志。不论是构成大众文化的艺术作品本身,还是构成的创作者、受众、传播者等除作品本身外的因素,我们发现,每一个组成因素,每一个传播环节,都有其独立自主的审美特性与美学原则,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出许许多多经典的、广为流传的艺术作品,它们得到了大众的普遍喜爱,同时产生了惊人的市场利润。这样的艺术,没有形而上的虚无,它们“扎实于大众,自律与原则,开花在市场。”本着这一“扎实于大众,自律与原则,开花在市场”的理念,作者将分析近年来中国影视剧中较之以往形象设置突破惊人的医生形象,面对所出现的反对声音,作者借用以上艺术自律与大众文化的理念,对这些看似反常引起热议的形象进行剖析。
  3 中国影视作品中医生形象分析
  3.1 扎根于受众——为医而生“霍思邈”
  2012年一部反映医患关系和医务工作者情感的《心术》将中国医疗题材影视剧推向新高潮,热映背景则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极端事件频发的医疗社会环境。作者认为剧中这些医生形象的构建在无意识中必定受到上述大众文化所沁染的艺术自律性。以下将选取《心术》中“霍思邈”的人物形象来分析其形象设置背后所秉持的艺术自律性。
  霍思邈因其父母作为医生在抗洪救灾中不幸殉职,故被院长从小领养。他从小到大成绩优异,毕业后毫无意外地进入养父所在的医院工作。这样“走后门”的剧情设置,却并没有引起观众的反感,反而观众觉得霍思邈就是为医生而生,为医院而生的。因为这样的人物背景设置,很符合当下的社会文化。很多电视剧,为了追求“高、大、全”的楷模形象,对这样的现实问题避而不谈,反而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和现实反感。霍思邈的出场也“别具一格”,不是在手术台,不是在抢救室,也不是在医院拥挤的走廊,而是在医院停电坐不了电梯的时候爬着楼梯,调戏着来往的小护士,一副轻车熟路的泡妞架势。整个人物一出场就照着镁光灯异常张扬。
  霍思邈是个为医而生的人物,他有在医院里那种鱼儿畅游的畅快感,有为医者咧大嘴狂笑的幸福,他有着普通男人的正常反应,见到美女自动生成追求的欲望,他更有着为医者的操行。他感情世界丰富,但是最终归于专一。作为对比,全剧主创采取仰视的视角来塑造刘晨曦的形象,在剧中营造了精神高地,让仁者仁医的正面形象发挥更大的榜样作用。这种创作观念是以往中国医疗影视剧的惯用表达,不仅单一,还充满说教意味。而霍思邈的人物形象则是鲜活又可爱,有现实中医生的专业,有生活中男人的秉性,也有作为普通人的境遇与困扰。这不仅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也符合当下社会环境中医生职业的现实情况,作为影视艺术作品,这样的形象设置同时保留了其新颖的艺术追求,可谓是艺术自律性与大众文化相符相生的典型代表。   3.2 开花在市场——时尚先锋“秦明”
  《法医秦明》是2016年播出的一部悬疑刑侦网络剧。该剧改编自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法医的秦明的文学作品《第十一根手指》,以法医秦明的视角展开,讲述了其与法医助理、刑警队长携手其他警官屡破要案的故事。当今中国社会,某些职业比如:医生、警察、军人,有着天生的神圣性和神秘性,法医,因其专业性极强、工作环境极其神秘,成为继医生形象之后,影视作品瞄准的又一待开发形象。将这些从业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成文化作品传播,让观众了解、认同、喜爱、尊敬这些职业与从业者,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大众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充满正能量。
  秦明有着严谨的专业知识,高冷的外表下一颗正能量爆棚的内心,行事风格干脆明快,是一个非常贴近现实的人物,所以当他写下“我们内心的恶魔,把这城市变成了地狱”才更能被观众接受并且认同。在工作上经验丰富,踏实认真。但是专业又不脱离现实,偶尔也会因为迷信经验而犯一些小失误,被师傅指出来还会为面子嘴硬,这种情感表达恰到好处,不矫情不做作。他会为了铃铛紧追多年悬案,也会因工作导致无法陪伴孕妇铃铛而愧疚心疼,这比起以往刑侦影视作品中歌颂医生警察“舍己为人”要来得真实又温情,观众感同身受,觉得这个人物有血有肉十分丰满。
  3.3 自律与原则——多种面孔“赵启平”
  《欢乐颂》是主打都市女性形象的电视剧,对剧中赵医生的人物形象讨论,大多并不是这部电视剧本身的高口碑高满意度,相反,很多观众赵找医生的人物形象设置十分不满。笔者看来,赵医生的人物设置依照本文的理论支撑来说,很接近现在高学历年轻医生的内心世界。这个精英里的人尖在《欢乐颂1》中的出场不过五十分钟,就展示出了人物自身的矛盾,他从事着人命关天的职业,却讲求“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他家世好、学历高、非常聪明、外表出色、年纪轻轻就做了副主任医师,这符合以往医生形象设置。而他耽溺于欲望不太在意道德水准的高低;做完手术去寻找黄色暴力小说以求精神的刺激,希望能从手术压抑的气氛中解脱出来,这些“反常”的形象让很多观众大跌眼镜。但是探索人物内心,会发现他做事背后有深层逻辑。
  剧本对该人物反复设置了一句台词“人生苦短莫装逼”透露出他的追求享乐、腐化自己是一种经过思考判断之后做出的理性取舍,是他的职业背景和原始性格双重作用的结果。这可以解释他把道德让位于欢愉,解释他风流浪荡子的随便和济世救人的庄严。现实中的医生,每天目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看得太透,反而会活得洒脱,珍惜当下。不去掩饰自己的欲望。这样的人生态度,在现实中,其实是大家所认可的。赵医生的人物设置颠覆了以往的社会视角、观众视角、剧本视域,真实还原了人物内心,中国影视剧第一次有了一个这样的医生角色,让观众去主动走进医生人物的内心。
  4 总结
  4.1 鼓励并期待鲜活真实医生形象涌现
  综上所述,这些鲜活真实的医生形象背后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影视剧本身的艺术表达,还有社会赋予这个职业的社会职责,同时饱含当下受众的审美期待。这样的艺术作品,没有形象设置的虚无,内含表达的空洞,它们“扎实于大众,开花于市场,自律在原则”,没有艺术自律带来的诸种独立观念,大众文化根本 不可能出场,而当今大众文化的场域中,艺术自律的根本立场、价值追求并未丧失,它一直在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 这些影视形象体现着当下中国多样的大众文化,丰富了影视作品市场,传播普及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同时,秉持着作为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追求。作者期待这样的鲜活又真实的医生形象能被源源不断搬上荧幕。
  参考文献:
  [1] 符·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褚朔维译,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76页。
  [2] [3]冯黎明:艺术自律:一个现代性概念的理论旅行[J]. 文艺研究,2013,09:5-15。
  [4] 阿多诺: 《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5] 徐岱. 艺术自律与審美正义[J]. 文艺理论研究,2014,03:181-194。
  [6] 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73页。
  [7] 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作者简介:赵旭(1990-),女,汉族,山东,学术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16)
其他文献
摘 要:每天睁眼开始,我们身边的任何产品、实物、衣着····都拥有着视觉的设计效益,品牌视觉设计是从人的生理到心理再到思维结构出发,通过视觉、心理、意义的传播,视觉的设计把不同的品牌形象从根本上既迅速又准确的辨识、区别开来。品牌视觉设计是在整个品牌的识别系统中传播力量和感染力最具体,直截了当的呼吁人们的购买力。符号、图形、字体、色彩的应用,也是根据品牌其本身内容而选择推断。品牌视觉设计是通过具有强
期刊
摘 要:成长小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学类型,它聚焦于主人公的道德和心理成长。作为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远大前程》无论在内容还是结构上都无疑是成功的。本文通过分析匹普的成长历程,小说的基本情节模式以及情节中悬疑的运用,进一步说明了从情节设置上看,《远大前程》是一部成功的成长小说。  关键词:远大前程;成长小说;情节  引言  成长小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它主要关注主人公从少年到成年时
期刊
摘 要: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巨匠,也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博大精深,为中国传统文化保留了许多宝贵财富。庄子人生观有着独特的内容,他的人生哲学建立在“道”的范畴之上,从以“道”为根本的宇宙本体论出发,从精神追求、处世心态、生死观念等不同方面探讨对人生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他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逍遥而游的人生境界无不显现出独树一帜的历史光彩与当代参
期刊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们既吸取了小说、戏剧的精华,又使用了美术、音响、灯光以及现代电子等方面的技术。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电影产生并蓬勃发展,现代电影以独有的跨时空切换,多角度拍摄等表现了强大的叙事功能。以《釜山行》为例,便是通过个人的精神困境,表现出现代生存压力下的人性回归,以新的审美形态关注生命及人性的深处。在揭露人性异化和批判现代社会的同时,將生命意识作为最高的
期刊
摘 要:霸王与虞姬,历史真实中的性别本是一男一女,在京剧表演艺术中,性别上的措置扮演是可被接受的,性别的错置,只是为了取得某种艺术效果,但在电影《霸王别姬》中,主人公之一的程蝶衣的性别在戏与真实中发生了男性与女性身份的重叠交叉,不仅如此,电影中许多有关身体以及身份的多样性表达,都颇具意味,本文试揭示这一性别模糊的背后,身体、身份在社会的规训下所产生异变。  关键词:身体;身份;规训  性别的区分与
期刊
动画片《疯狂动物城》里的动物市民都会讲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这句充满正能量的话也适用于少先队课程。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把孩子放在课程正中央,以孩子的直接经验、需要和动机、兴趣及心理特征为原点,挖掘他们的潜能,构建有创造、能创新的活动课程,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间房子。  少先队课程的特征:  1. 符合学校一般课程的基本要素;  2. 有鲜明的少先队特征;  3. 区别于学校的德育
期刊
摘 要:玛克斯·德索的艺术体系主要体现在他的《美学与艺术理论》一书。通过对他的艺术体系分析可以得出其理论特色有三:其一,通过强调音乐、文字和图像三门类艺术而带出了其体系的其他所有方面,具有纲举目张的性质。其二,区分了戏剧艺术与剧院艺术;其三,音乐中的舞台艺术、文字中的演说艺术、图像中的刻印艺术被分别从各自领域中提出来,使其艺术体系具有一定的广阔性。  关键词:玛克斯·德索;艺术体系;理论特色  《
期刊
摘 要:《冰河世纪》作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系列动画电影之一,从它上映至今,它给全球的观众带来了太多的欢乐,思考和话题,他所获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大鱼海棠》是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中国动画电影界的又一佳作,它为中国动画电影界,探索发展本民族文化风格所起的贡献毋庸置疑。本文将从故事背景构造,动画人物对剧情发展的作用和动画所传达的思想这三个角度,来探讨《大鱼海棠》相对于《冰河世纪》剧情的不足之处。  关
期刊
摘 要:宋以前中国的主流绘画载体以纺织品为主。元代造纸术发展迅速,纸的品质高,长峰湖笔取代宣笔大量被使用,制墨制砚技术不断发展。颜料的物理性质被文人发现发展出“浅降山水画”。工具的变革促使山水画技法的创新以及风格的转变,材料的变革与元代山纸本水画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元代;材料;纸本山水画  Abstract: before the song dynasty, Chinese mainstre
期刊
摘 要:合唱艺术是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合唱是集体音乐的表演,是多声部的音乐,强调的是均衡、 和谐、共性。  关键词:合唱;艺术表达;美  1 男声合唱《天路》各声部对作品的艺术表达  1.1 音色的角色性与场景性  在男声合唱作品《天路》中,各声部在具体的语句和声部分配上即有歌颂青藏铁路的西藏人民,又有青藏铁路的建筑工人,多处出现具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