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in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专业方向是肾脏药理学,目前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对慢性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我的导师是知名药理学专家杨宝学教授,在肾脏药理学方面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
  中医药是中国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
  慢性肾病已成为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一类疾病,肾脏纤维化是绝大多数慢性肾病末期的共同病理特征,因此,寻找到能够抑制肾脏纤维化的药物是治疗慢性肾病的关键所在,但目前世界上尚未有在临床中实际应用的抗肾脏纤维化的药物。
  我们实验室通过挖掘中医药的宝贵资源,发现早在东汉期间的《神农本草经》中,有关于灵芝“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的记载,被传统中医视为“上药”。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北京大学的林志彬教授证明了灵芝增强免疫、抗肿瘤、镇静、强心、抗心肌缺血、调节血脂、降低血糖、保肝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灵芝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无毒”和“多服、久服不伤人”。灵芝的各类制剂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实验中,均未见到明显毒性反应。
  我们实验室结合此前应用灵芝提取物在急性肾损伤、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中的研究成果,有一次在灵芝的其他提取物提取之后,我们发现本来作为废物的沉渣里提取的一类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的另一肾脏保护的药理学活性,发现了其在纤维化动物模型中能够显著发挥抑制肾脏纤维化进程的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在实际实验中,我们发现该药物能够显著地抑制进展迅速的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并抑制了肾脏功能的下降。机制研究方面,我们发现灵芝酸具有中医药提取物的一类共同特性——多靶点作用。如果把某种疾病比作箭靶,把治疗药物比作箭,多靶点的这类药物就像同时向箭靶射出的多支箭,能够从不同方面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根据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利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充分证实了从灵芝中提取的灵芝酸可以从多个方面起到明显的抑制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通過提取中医药材、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运用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必将从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的角度,开发出中医药的更大潜能和更广泛的应用价值,造福人类健康。
  责任编辑:徐玲玲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叶,仿生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出现在飞行器设计领域,它将自然生物与科学技术连接到一起。在飞行器的设计过程中,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现成的学习材料:在形态方面,简约、优美的生物造型为飞行器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在功能方面,多样、复杂的生物结构体提供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  飞行器的仿生学研究成了航空领域的聚焦点,微型仿生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微机电的工业水平。相比于国外微型
到今年9月,我来到纽约已整整三年。这三年,我以一种超乎寻常的速度在成长。  第一年:踩在刀尖儿上  三年前的9月,到哥伦比亚大学新生报到那天,我穿了一条白色连衣裙和一双裸粉色绑带高跟鞋。我那天从头到脚都是完美的——我有过无数的,关于新学校的幻想,全都应该是这样一个满分的开始,只是我没有想到那双新鞋极其磨脚。我一整天一直在心里默念:我终于体会到了人鱼公主的痛苦——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儿上。而我却仍
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一条“北大中文,生日快乐”信息,霸占了我的微信朋友圈。大家在世界各个角落,“云庆祝”北京大学中文系建系110周年。不觉想起2010年9月自己入学时,适逢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转身之间,已然十年。何其有幸,在未名湖畔,读书不倦。中文系严肃的面庞  北大中文系的梦想,是很早很早就盛装在我心的。  很小的时候,爸妈教我识字、念诗、背成语。我喜欢在交织的诗词文句中,感受文字无穷尽的精妙组
全球首部8K水墨动画《秋实》,是由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老师带领北电动画专业学生团队,历时两年创作而成。《秋实》全片无对白,其主角是一只青色的蝈蝈,讲述的是蝈蝈在园子里一次次努力飞到石榴树上吃石榴而不得,又将目标对准了丝瓜,没想到遇到了螳螂,差点成为猎物。后又遇到了强敌公鸡,在躲避中,蝈蝈跳到了鸡冠上,最后无心插柳,吃到了石榴。整部影片诙谐有趣,充满了“适者生存”“乐极生悲”“无心插柳柳成荫”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有这样一门神奇而有趣的《工程训练课程》,学生们面对的不是黑板、投影和讲台,而是许多特色的模型和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过的机器。学生们燃起了好奇心,亲手投入工具的制造过程,该课程令学生们在毕业之后还记忆深刻。  《工程训练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和工程综合三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可以说是一门替学生谋福利的干货课程。  工程认识是打基础的概念认知,
读《论语》时,我最向往的状态便是《子罕篇》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状态。一个朋友兼具这些品质,让人欣羡不已。不曾见过或听说过他何时惑、何时忧惧。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反映在他的表情上便总是那种让人安心的自在。这种从内到外的静,就如一种可以让汪洋恣肆的大海瞬间风平浪静的魔力。  深夜的重庆街头,我问他是生性平和还是后天读书使然。虽然只有昏暗的路灯,我依然捕捉到了这个问题给他的眼睛带来的光。他聊
第十四届“东方畅想”全球华语广播短音频创新大赛  奖项:金奖  获得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获奖作品:《声音图书馆》  “东方畅想”全球华语广播创新大赛是全球华语广播的品牌赛事。  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  奖项:特等奖  获得者:浙江大学INCAS数据挖掘组  高校学生在AI領域最大规模、最权威的科技竞赛之一。  2018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国际
不是所有的存在感都靠嘴巴说出来、指头刷出来的,有一种存在感,是靠耳朵聆听的。  有一年暑假,美国高中生露西来我家home-stay(家庭寄宿)。见面一看,她长得和我们一模一样,但她的中文说得磕巴。我问她是不是中国人在美国的移民第二代,她说不是,是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孤儿。听她用平静的语气讲出这样不同寻常的信息,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本能地说“sorry”,觉得不该一见面就触及伤疤。露西却微微一笑:
当萱雅的妈妈找到我,希望我跟她的女儿“聊一聊”的时候,我以为我又要充当“知心大姐姐”了。  “我其实没有什么纠结、郁闷的事。唯一一直犹豫不决的就是要不要跟我男朋友分手。我不是特别喜欢他,但是有他,我的身体就会好一点。”坐在我面前的萱雅看起来乖巧而又自信。  萱雅妈妈告诉我,她的女儿心脏不太好,在美国留学期间常常胸闷气短,国内国外都检查过,没有明确的病症,后来美国的心理医生认为她的不适可能缘于焦虑,
据腾讯社交IDEA 创意洞察实验室的调查,超过半数的年轻人向父母屏蔽了朋友圈内容,成功逃脱了父母的视野。很多子女有一种“逃离”的冲动:18岁出门远行,不管是去读大学还是到异地谋生,都是一种逃离。在朋友圈时代,子女掌握了与父母关系的主动权,这是中国文化中不曾有过的现象,如果一直存在代沟的话,这可以视作子辈胜利的标志。  关于这种现象,95后父母有啥话说.?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女儿其实很正常,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