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长河中,形成了有教无类、师道尊严、身教重于言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这为当代中国的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方法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过程中,形成了有教无类、师道尊严、身教重于言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方法,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人才。
  1 有教无类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在《论语·述而》里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大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后来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中又说:“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他认为人性都是皆善,但由于每人所禀气质和习俗的不同而有善类和恶类之分,而且不论善恶,都可以通过教育而使其复于善,所以接受学生可以不分善恶的不同。
  “当前,不同地区间教育差距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比例偏低,”显示出我国高校在招生上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依然不能做到对贫富家庭的子女一视同仁,这依然有碍于我们实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所以,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中有教无类思想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仍具有指导意义。
  2 师道尊严
  《礼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可见,尊敬师长是尊师重道的体现。荀子说:“有师法者,人之大宝;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可见,这时荀子已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了很高的程度。
  然而,当今轻视教育、轻视教师的思想依然存在,但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所以“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3 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这一教育方法始终也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经验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教师这一职业的地位可谓被提到了正民风、安邦国的高度,如《周礼》中说:“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
  时至当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在旧有的体制还未完全打破,新的体制还未完全建立的过渡期,导致出现了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所以在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必须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原则,秉持严格的师道,自尊自励,刻苦钻研,务必要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务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及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4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是孔子教学方法上的一个重要原则。据《论语·先进》记载,冉求胆小怯懦,而仲由则胆大冒失,对于两个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孔子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冉求,孔子教育他做事要果断,不能畏首畏尾;对仲由,孔子则教育他做事时要三思而后行,万事不能贸然行事。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众多,而且每个人又有自己独特的品格和个性特征,再加上每个人的能力、志向、品德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5 循序渐进
  孔子的学生颜渊感叹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循序渐进式的教育是孔子施教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一方法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只有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亦即如果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教学秩序而不可整饬。之后,南宋朱熹和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等都发展了孔子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其实,要培养一个内圣外王的大学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且只有坚持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其目标,这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普遍的教学规律,是古代先贤教学经验的总结,教育者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教学原则。
  6 启发诱导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据《论语·述而》记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聚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当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时,老师如果加以诱导,使学生能够用一隅推出其他三隅的话,那么到最后就能够完全弄清楚问题的本质了。在《礼记·学记》中又对孔子的这一启发诱导之法进一步发挥:“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亦即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明白道理。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引导、鼓励,而不应该强迫或压制,教育者只能起引路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教育教学中,受教育者是具有思维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启发诱导式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受教育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教育方法,坚决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7 寓教于乐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亦即是说道德修养的完成在于音乐。之后,荀子在《乐论》里进一步阐明了音乐的道德教化作用。“乐在宗庙之中,群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这充分肯定了音乐能使君臣和敬、父子兄弟和气、邻里和睦,对国民具有强大的社会教化和政治教化作用。
  寓教于乐是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应当很好地运用这一传统道德教育方法,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应强调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2] 钱逊.《论语》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1.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168.
  [4] 袁贵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N].人民日报,2013-10-16(4).
  [5]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1).
  [6] 杨天宇.礼记(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
  [7] 孙安邦,马银华.荀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1.
  [8] 章用秀.荀子妙语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5:88-89.
  [9] 习近平.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1).
  [10] 钱玄等.周礼[M].长沙:岳麓书社,2001.7:22.
其他文献
文章在对基于真实项目的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基于真实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重大意义,进而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引入真实项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多样化途径,体育教学具有育体、育智、育德、育心、育关功能,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
英汉两种语言的提升结构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用最简句法理论进行解释,发现这些不同是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造成的。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提升名词的落脚点是外层TP
教育改革的成功需要教育家群体的大量涌现,需要教育家办学成为一种常态。良好制度环境是教育家办学局面形成的必要条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可以为教育家办学提供自主空间;完
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以敏锐的思维给我们追求自由与幸福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通对马尔库塞的现代观、理性观、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个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决定他们应该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施动者,应该赋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参加了所谓“大东亚战争”,是因为在北非阿拉曼战役德国失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了重大起色,而日本也在中途岛海战、所罗门等海战中惨败,日本政府开始
资本不仅仅具有物质自然属性与社会生产关系属性的双重性质,而且在社会生产关系层面中,可以区分为特殊社会属性和一般社会属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的情况下,资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C语言和可视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且在国家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阐述C语言和可视化技术的基本内涵,介绍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建议,目标可视化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C语言教学方法,进而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职高专 C语言 可视化 教学目标 可视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C语言和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主体场、介体场和环体场共同构成的复合场。其中,主体场起决定作用,决定着介体场和环体场的形成、发展和演化,主导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