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高校纪律制度适应性研究与思考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响应教育部“趋同化”管理要求,高校普遍实行中外学生纪律制度趋同化。为探讨纪律制度趋同化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的可行性与执行效果,本文实证调查留学生对纪律制度趋同化管理的理解程度及其对现行违纪处分规定的接受程度,进而分析其对纪律制度的适应性。研究发现大部分留学生接受纪律制度趋同化,但缺乏对违纪处分规定的深层次理解及价值认同。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纪律制度;违纪处分
  0 引言
  2010年教育部制定《留学中国计划》,推动来华留学生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要求各高校中外学生遵守相同的规章制度。而紀律规定作为大学生活秩序的保障,已率先实现趋同化。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提出,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或校纪校规的学生,学校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相应处分。此规范被视为趋同化管理时普遍执行的纪律规定。
  此纪律制度中的违纪情况涵盖考试行为、学习行为、宿舍生活行为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学生群体中认可度高、执行力强,已作为成熟的管理守则。但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此制度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屡见不鲜的留学生违纪案例,一线留学生管理人员往往片面追求制度趋同化,一味遵循中国学生违纪事件处理思路,未考虑留学生意识形态适应性差异,导致留学生违纪事件处理效果参差不齐。
  因此,趋同化管理应加强关注来华留学生违纪行为,研究留学生违纪处分方法论。充分了解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掌握其对我国高校纪律规定的适应性及态度评价,探索培养其深层次纪律制度价值认同。
  1 国内研究成果
  笔者搜索了近年来关于“来华留学生纪律制度适应性”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此研究领域几乎为空白。以下为文献梳理总结:
  (1)来华留学生适应性研究领域: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涉及来华留学生适应性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较少,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涉及来华留学生对高校规章制度适应性的期刊仅有1篇,傅了艳等于2016年发表的《南亚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高校规章制度的可接受性探讨》,该文从留学生性格特征及文化背景角度分析了其对于临时住宿登记手续、上课考勤制度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表现。文章未探讨其对于纪律制度的接受程度,未提供实际调研数据。
  (2)来华留学生“纪律”研究领域:为扩大文献筛选范围,笔者增加了“留学生违纪、处分、留学生规定”等关键词搜索,筛选出关于“留学生打工、就业”的期刊5篇,“留学生管理法律风险”的期刊1篇 ,“留学生违纪处理方式”的期刊1篇。均未涉及留学生群体对中国高校纪律规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以上文献搜索结果表示,现国内对来华留学生在文化、学习、生活上的适应性研究较为丰富,但鲜少研究其对高校纪律制度的适应性及接受程度,此领域有进一步研究的极大潜力与空间。
  2 适应性调查研究
  (1)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来华留学生对中外学生纪律制度趋同化管理的接受程度,及其对现行违纪处分规定的适应性,从未为留学生违纪事件处理提供参考。
  (2)调查方法:采取匿名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取得结论。
  2.1 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设计为三部分,分别为“纪律制度趋同化”态度、“现行纪律制度”可接受度、“违纪处分规定”适应性,均采用李克特量表,将问题选项分为数字1至4,分别代表非常不赞同(1)、不赞同(2)、赞同(3)、非常赞同(4)。问卷发放对象为南京某双一流高校的英文授课来华留学生,均为四年制本科在读。共收回有效问卷98份。
  问卷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外学生纪律制度趋同化政策的赞同指数为3.12,大体呈赞同态度,但仍有21%的留学生认为不应该实行趋同化,占相当部分比重。62.2%的留学生认为中国高校纪律制度与他们国家不同或完全不同,但92.9%的留学生愿意接受中国高校纪律制度,赞同指数为3.33。证明他们意识到较大的纪律制度差异性,但仍然愿意学习与理解中方制度。因此,留学生对于纪律制度趋同化整体呈现积极接受态度,此趋同化政策可执行性较高。
  针对现行的违纪处分规定,大部分留学生认为避免违纪较简单,但18.4%的留学生认为很难遵守纪律规定,无法避免违纪。对于考试违纪、考勤违纪等教务相关违纪处分规定,留学生态度指数均超过3.5,呈赞同态度。但对于宿舍违纪规定的态度指数为2.66,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宿舍违纪规定不合理,28.6%的留学生不赞同“夜不归宿违纪处分条例”。
  在98份有效问卷中,有29人曾因违纪接受处分,证明留学生违纪比例较高。其中86.2%的被处分学生认为在心理上真正接受了处分结果,但有44.8%的被处分学生认为处分对他们之后的学习生活有消极影响。
  2.2 访谈结果分析
  笔者对该校专职留学生辅导员、一线留学生管理人员及曾受过违纪处分的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试图了解师生双方在实际违纪案例处理过程中的接受程度、主观评价及情感感受。
  受访的老师普遍表示在处理留学生违纪事件时,无法与留学生顺畅沟通,留学生抵触情绪较严重,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处分结果。同时,留学生违纪事件通常由相关辅导员独自处理,辅导员表示处理时压力较大,压力来源有以下几点:
  (1)涉及外籍人士,担心处理不妥有舆论影响。
  (2)因语言不通,无法与校学生工作处共同处理违纪事件。
  (3)缺乏心理健康老师的专业指导,担心自己的处理方式影响留学生自尊心。
  受访的留学生大多表示内心接受学校的处分,但是对于处理过程中的师生沟通不满意(如辅导员无法解释违纪处分规定背后的理由),也没有渠道反映自己对于处分规定的质疑。部分学生表示无法真正理解警告、严重警告、记过与留校察看的区别,也无法从老师口中获得明确的解释。少数受访留学生认为自己受的惩处过重,学校应该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3 启发
  (1)加强事前教育与事后关爱,行成留学生违纪处理闭环。目前,留学生纪律管理现状较为被动,一线管理人员聚焦于“事中跟进”,往往是违纪事件发生后才启动处理教育流程,忽略了“事前教育”与“事后关爱”。导致很多留学生在违纪前并未充分理解学校纪律规定,对于不同程度的处分概念理解也不够。建议在留学生入学教育时加大纪律制度的教育比重,讲解各种类型处分与学业、毕业证、奖学金、毕业后在华就业之间的利害关系。摒弃纯理论式的规定解读,增加违纪案例学习,帮助留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规定内涵。同时注重被处分留学生的事后关爱,加强沟通,主动进行追踪式记录,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必要时联系专业心理健康部门。
  (2)加强各部门联动,完善留学生违纪处理机制。根据本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违纪比例相当高,应纳入高校留学生管理重点工作。但由于语言障碍,目前,留学生违纪事件处理责任人通常为专职辅导员,造成了“封闭式”管理的困境。一方面辅导员独自处理压力过大,另一方面无第三方部门介入,影响处理过程的专业性与合理性。建议高校在纪律制度趋同化的体制下,不仅做到“规定”一致、也做到“处理办法”一致,联动留学生归口部门、心理健康发展部门、学生工作处、教務处、保卫处等部门组成执行委员会,完善留学生违纪处理机制,提高违纪处理流程的效率、公正性和透明度。
  参考文献
  [1]王凡.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探析[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2]傅了艳,王立阳,杨赟,等.南亚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高校规章制度的可接受性探讨——以长沙某医学院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6,(47):154.
  [3]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09):35-50.
  [4]王亚琼.高校学生违纪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2):50-51.
  [5]潘俊峰,丁东宇,李丹,等.当代大学生违纪现状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大学生违纪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02):57-58.
  [6]姚琳,樊婷婷.改革开放40年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共词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9,6(02):108-117.
  [7]邓轶聪,刘海天.“双一流”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经济师,2021,(01):189-190+192.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内关于死者肖像權中财产利益纠纷频发,缘于国内理论及实务部门对其认识的不足,出现了同案不同判,本文通过对国外典型保护模式及相关理论的梳理及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关于死者肖像权中财产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及评价,意图探求出适合我国现有国情的可得借鉴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死者;肖像权;财产利益;法律;保护  1 死者肖像权中财产利益的界定  王泽鉴先生认为,肖像指个人所呈现的外部形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而审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学科内容也随着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审计之友教学软件,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审计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为例,探讨基于审计之友软件如何组织审计实训课堂,以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审计之友;审计实训;课程设置;教学研究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当一名好老师不易,当一名好的思政课老师更难。”教师的教学理念、政治素养、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评价方式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涵养“返本开新”政治素养、提升“纵横立体”的专业水平、创新“电视教学”教学能力和构建“逆向设计”的评价体系,以期提升教学效度,这是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实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端”建构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以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无限便利时,仍不能忽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网络暴力。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网络暴力的危害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本文着眼于分析网络暴力的成因和基本特征,从法律原则、价值冲突和法治的角度,对于网络暴力背后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有关网络暴力的治理
摘 要:商务英语课程作为特殊用途英语的一种,要求其课程内容具有真实性和过程性的特点,本文从外贸类商务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出发,探讨创新评价方式的必要性,提出运用表现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商务英语课程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  1 商务英语课程简介  商务英语是商务与英语的结合,属于特殊用途英语的一种(郝晶晶,
摘 要:从“1+X”证书制度的内涵出发,依据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的矛盾、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企业参与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剖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依托“1+X”证书制度的发展趋势,提出“1+X”证书制度下电商专业建设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几年,国家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出台了一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迎接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上的新挑战,更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做好使命与责任的担当.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做到社会舆论发展动向的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而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关键.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并以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为例进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了有力推动,因此,社会各界对会计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出纳是会计工作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经济管理中尤为关键的岗位,基于此,新形势下加强对出纳人才的培养也是各大职校需要重视的问题。出纳专业教学中,实训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内容,有效的实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对提高出纳人才的就业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主场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自信的培育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学校自身的发展及宏观层面的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育文化自信,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也要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同时体现出大格局下文化育人的导向。对此,要完善课程设置;强化课程思政;丰富大学精神,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