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计之友的审计实训教学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而审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学科内容也随着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审计之友教学软件,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审计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为例,探讨基于审计之友软件如何组织审计实训课堂,以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审计之友;审计实训;课程设置;教学研究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实体不断增多,资本市场中IPO、新三板上市企业也不断涌现;因此,社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而审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学科内容也随着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国审计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审计学科很可能将面临第五次重大变革。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顺应市场变化和需求,必须注重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国家审计署也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大审计案例教学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审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持续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完善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高等院校在该意见的指引下,纷纷开设实验实训课程。
  目前来讲,大多数院校的审计实训课程是基于财务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好的做法是购买审计软件进课堂或者校企合作,建立审计实习基地等。对于本科教育来讲,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全部安排老师带队实习不太现实,所以大多数院校的本科生审计实训课程还是采用模拟实训的形式。“审计之友”就是一款模拟审计实训的教学软件,它是由南京审计大学和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根据审计教学需求及特点,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融于一体,模拟从审计前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完成阶段的审计工作全过程。
  本文将基于在应用“审计之友”进行审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
  1 基于“审计之友”的审计实训课程设置
  1.1 “审计之友”软件简介
  “审计之友”教学软件包含了七个模块:知識库、案例讲解、工作底稿讲解、错报案例、分项案例、综合案例、课后练习。在审计实训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仅选择综合案例一个模块,其他模块学生可以自主课后学习。
  综合案例模块又包括两个综合案例,均按照真实审计设计了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控制测试、进一步审计程序、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审计报告、审计档案8个流程;意在考核学生制定审计工作程序、确定审计方法的能力、对审计证据的收集与鉴别能力、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能力、规避审计风险的初步能力、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审计的专业能力、审计报告的撰写与分析能力。
  其中,综合小案例提供了一家金属制造企业15个月500笔业务,业务精悍,适合具备一定审计能力的学生,使之进一步加强对审计知识和审计实务方法的理解和综合应用。
  综合大案例提供了一家塑胶制造企业15个月3000笔业务,该案例适合作为开放式教学实训平台,让学生自由探索,并预先设计和提供“疑点库”。本模块力主培养学生的审计判断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
  1.2 审计实训课程设置
  我所研究的审计实训课程是基于培养注册会计师、财务审计人才而开设的。限于课时限制(54课时)和软件登陆最大人数限制,目前,我们课程仅选用综合小案例进行课程设置。基于“审计之友”综合小案例,我们设计课程如下。
  1.2.1 教学活动设计
  1.2.2 实训内容设计(即审计任务设计)
  2 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该软件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财务审计实务流程,财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写要求,并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升学生利用审计软件发现问题和查找问题的技能水平。同时,分组分角色开展实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
  2.1 软件的不足
  2.1.1 软件提供的资料都是静态资料,无法动态模拟审计实务情景
  “审计之友”软件提供的综合案例,能够较高程度地仿真模拟审计实务工作的主要流程和内容,但是由于模拟实训资料是一次性给出的,无法模拟审计数据采集、通过不同途径获取审计证据、询问、监盘等流程。特别是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需要进一步调查时,调查的结果直接作为已知答案给学生了,学生就无法感受和训练发现问题后该执行哪些审计程序以获取进一步的审计证据的这一重要实务环节。当然,这一要求有些苛刻。目前,几乎没有审计实训软件能够达到动态模拟情景的要求。
  2.1.2 软件二次开发功能受限,既有案例不能修改和添加
  审计专业是与时俱进的,所应用的专业知识更新很快,在实训软件使用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实务的变化,更新软件中过时的内容和设置。另外,不同院校可能需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自主设计符合其自身院校的实训案例,比如工程项目审计案例、房地产企业审计案例等。而该软件只能使用其预设好的两个案例,不能进行除答案之外的任何改动。这给创新教学、更新案例带来了很大阻力。其次,软件提供的案例资料不全、权限分工设置不够人性化,为了高效地完成实训课程,老师及时补充资料和修改权限设置是很有必要的。
  2.1.3 后台容量和软件运行的稳定性
  审计之友软件对同时登陆最大人数是有限制的,对于学生多的院校来讲,很难实现所有学生同步上课以及课后第二课堂的利用。其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存取,多任务窗口等会造成软件运行卡顿问题,经常会发生学生做了很久的底稿还没有保存就突然不见了的情况。   2.2 师资的不足
  2.2.1 缺乏有丰富审计实务经验的教师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专任教师都是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高校当老师,在任教期间介于高校考核机制,也很少有机会有动力外出实习实践,因而缺乏丰富的审计实务经验,无法在实训教学中更好的联系实践案例来授课。比如,“审计之友”软件中提供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对于没有实务审计经验又没有学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老师来说,很难教给学生如何更好地在审计中利用这项审计工具。
  2.2.2 缺乏跨专业学科的复合型教师
  美国前会计学会会长阿尔文A阿伦斯在其著作《审计与保证服务——整合法》(第九版)中提到,审计是由胜任的独立人员,为确定并报告特定信息与既定标准间的符合程度,而收集和评价有关这些信息的证据的过程。“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需要审计专业人才具备专业的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而“判断特定信息与既定标准间的符合程度”需要审计专业人才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审计实训教师都是财会专业出生,仅熟悉普通工业制造业的一般业务活动,对于日益增长的基建行业、化工、医药、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等行业了解甚少,而这些行业同样需要大量的复合审计专业人才。“审计之友”中的综合大案例就是一个大型化工企业的年报审计,而由于案例开发者及教师缺乏对化工行业的了解,无法胜任该案例的教学。
  2.2.3 教师教学中容易重理论而轻实务
  一方面,由于审计学及审计实训课时有限,课程设置大而全,但不专。存在很多专业理论课程内容讲授不完整,学生囫囵吞枣的情况。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理论不扎实或者完全没有学过而不会操作,导致实训老师不得不补充理论知识,而挤占原本就不足的实训课时。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而擅长理论教学,自然而然地在教学中会偏重理论形式。
  2.3 学生反馈不足
  2.3.1 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审计学科内容技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同时,审计实务工作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此“职业判断能力”对个人综合能力和经验积累都有要求,这些能力是目前在校生不具备的。因此,很多学生会因为课程太难、实训工作太枯燥、实训情景与实际工作不符而不感兴趣。利用“审计之友”进行审计实训,主要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但因为没有详细的操作指导手册,学生独立操作有困难;其次,虽然课程形式是实操而非理论讲授,但所能模拟的审计实务工作主要是填写审计工作底稿,且工作量大,填写枯燥,审计工作自身性质决定了其不是一项轻松、有意思的工作。因此,当学生对审计职业没有浓厚兴趣时,很难提起对审计实训课程的兴趣。
  2.3.2 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在实训课程中,一个老师面对60几个学生,无暇顾及每个小组,每个学生。当大部分学生审计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实训过程中有待老师解答的问题是比较多的,而老师分身乏术,不能及时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疑难问题的积压也会导致实训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厌学、敷衍、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种情况,学生不管会与不会,都不问问题,敷衍完成实训任务即可。这种情况更糟糕,老师无法知悉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和理解的误区,也无法给出针对性的指导。
  2.3.3 学生实训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老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反馈,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的。审计实训课程往往属于考查课,以课程总结或课程实训报告等形式作为期末考核依据,较难准确量化学习效果,而期末成绩却要给出具体的分数,此“分数”与学习效果的对等性并不很强。另外,审计综合案例实训,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某个案例的完成效果好坏并不代表学生整体掌握情况的好坏。在“审计之友”综合案例分组实训模式下,系统可以对小组完成底稿情况进行评分(百分制),但是无法给出每个人完成的底稿数量和成绩,这就难免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另外,软件的评分系统对文字性描述的答案无法准确识别,只要写字就给满分,而审计底稿中大量涉及“职业判断”的地方都是文字描述性的,因此系统给出的分数仅能作为参考,并不很准确。
  2.4 教辅材料建设不足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审计之友软件相关的审计实训教材,软件中提供的案例背景资料是被审计单位的账表证资料及陈述性的资料,没有相关的具体审计流程、审计步骤的详细资料,这就对任课老师的要求很高,学生面临的实训挑战也很大。因此,不同的任课老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审计思路,而出现不同的上课节奏和方式,教学效果难以统一保证。大多数院校的审计实训只是会计学科下的一个辅助实训课程,学校对审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该课程可上可不是。没有学校的支持,任课老师也没有动力进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的研究。
  2.5 课程设置的不足
  对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學生,审计实训类课程只有审计实训一门课,且和审计学(下)安排在一起,作为对理论课程的补充。因为课程内容多,课时不足,无法既讲清楚理论,又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理论也没有学扎实,实训也做得懵懵懂懂。
  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审计实训课程不是仅仅以巩固理论知识为目的,还要通过实训教会学生一些理论中学不到而实际工作中很有用的工具、手段、技巧和方法等。使学生知道如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实训课程来讲,这一目标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巩固理论知识。因此,仅仅教会学生审计工作底稿怎么填还远远不够,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如何应用EXCEL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等。
  3 完善审计实训教学的建议
  3.1 对于软件开发与设计的设想
  审计实训教学软件的主要客户是各类有财经专业的院校,由于高校对购买教学软件的预算有限,因此软件公司是根据学校的预算和客户群带来的利润来开发软件的,难免在软件技术上和软件后台的稳定上存在缺陷。而软件的使用者是学生,但学生不是软件公司的客户,学生的需求和使用感受最大化并不能成为软件开发者主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学生能够直接作为客户,是不是软件开发者就可以像开发游戏软件一样投入开发审计实训软件呢?加入类似“英雄联盟”一样的动态情景,对审计工作环境和角色模拟进行动态设置,开发出一款人人都可以尝试的“职业扮演游戏”。但该游戏少一些游戏消遣成分,多一些职业工作成分,既作为学生进行审计实习的工具,也作为社会公众尝试审计工作的途径。不知道这样的软件未来是否会出现?   另外,老师对于软件二次开发的需求,软件公司应该是很乐意与高校老师合作开发更新软件的。只要高校建立了一个稳定的促进实训老师与软件公司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渠道,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2 解决师资不足问题的对策
  对于缺乏富有经验的审计实训教师的问题,学校可以派老师在寒暑假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或者鼓励老师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挂职,解决现有老师缺乏实务审计经验的难题。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审计经验的社会人士来学校兼职。最重要的是,学校要重视这个问题并主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次,在教師的绩效考核和成长评价体系中可以设置两条线,一条线为传统的科研评价体系,一条线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老师可以专注于科研,也可以专注于实践教学,两条线并行。既能解决实训师资不足问题,也完善了教师评价体系。
  3.3 提高学生实训积极主动性
  如果上面两个问题能够很好解决,能够带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但是提高学生实训积极主动性的主要手段是要提高学生对审计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上好审计实训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由于在校期间,审计学科课程很少,在上审计实训课程之前学生无从获取更多有关审计职业、审计实训的信息,大多数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开课第一周对审计感兴趣的同学一个班大概只有5%,但是到了大四上学期末,至少有25%的同学会因为将要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而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进行审计实训,在课程结束后或者已经毕业后再来找笔者要审计实训相关的资料和练习。因此,我们可以针对大一新生在校内多举办一些有关审计职业的讲座,开设审计社团,邀请校外审计实践基地进校园,建立从事审计工作的毕业生交流群,定期开展毕业生与在校生交流会等,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增加学生对审计职业相关信息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4 完善实训效果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学生
  实训类课程采用传统的百分制评分不够恰当,建议采用等级制评分,即优秀、良好、中等。这样既减轻了老师评分的难度,又能给学生一个相对公平,公允的成绩。从实训考核的体系上看,可以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即综合成绩既包括课堂上的成绩,又包括课堂外的成绩。
  课堂上的成绩既包括课程总结或课程论文又包括实训工作底稿成绩,两部分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确定最后成绩评级。
  课堂外的成绩可以考虑学生外出实习、参加审计社团、审计竞赛、参加审计讲座、交流会等情况。如果学生外出实习同样达到了实训的目的,外出实习日志、实习工作总结和实习单位对实习效果的评价也可作为该课程的成绩或者加分项。鼓励学生多参加审计社团活动,校外实习,多听相关讲座,多与毕业生和任课老师交流,这些都可以作为实训评价指标。
  此外,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小组长轮流做助班,或者招聘助班来协助任课老师管理课堂,及时反馈同学实训中遇到的难题。
  3.5 完善课程设置
  首先,应明确审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使用辅助审计工具的能力等。要把审计实训课程与审计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严格区分开,避免混同。其次,增加审计理论教学课时,避免实训老师被迫补充讲授理论知识的情况。再次,建议增加辅助实训课程,比如计算机审计、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等,此类课程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或者第二课堂的形式补充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凤.大数据环境下高职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师,2018,(26):96-97.
  [2]陈桦清.高职高专审计课程与会计课程的复合实训体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8,(23):311-319.
  [3]井洁琳.高职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教学的对接及价值讨论[J].陕西教育(高教),2018,(08).
  [4]李朝伟.新时期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瓶颈与对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8,(15):113-116.
  [5]肖珩.基于审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审计专业课程模块化设计研究[J].知识经济,2018,(11):124-125.
  [6]李晓清.校企合作模式下审计学专业建设探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8,(10):128-129.
  [7]李凤.大数据环境下高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8,(10):56-57.
  [8]陈艳芬.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审计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师,2018,(09):60-62.
  [9]岑磊,陈晓雨,马宁,等.浅析信息系统审计高端人才的培养[J].会计师,2018,(09):53-54.
  [10]王伟.审计教学的困境及改革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4):169-171.
  [11]柳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审计学》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设计——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5,22(11):248-249+251.
  [12]缪喜玲.审计实训教学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6):72-74.
其他文献
摘 要:法律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是一种法律思维也是一种文明,它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法律文化既是历史文化的写照,也是现实的人类创造。人们在不断更新和定义法律文化。本文从法律文化的概念入手,从古代法律文化、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递进式发展,从三个方面阐述法律文化发展对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启示,以期为法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法治建设的实践提供一点补充。  关键词:法律文化;古代法律文化;传统法
摘 要:本文主要以环境设计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分析了如何在环境设计课程教学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求能够更好地促进相关专业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性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课程,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想将各
摘 要: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又面临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工程化教学是应对新挑战的合理路径和策略。本文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C语言教学为例,引入工程化教学思想并设计教改策略,通过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C语言;工程化教学;教学研究;工程思维  0 引言  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又面临新的挑战。教
本文在利用陕西省9个地区498个脱贫农户家庭数据基础上,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相关的理论,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计资
摘 要: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对于“自由”这一概念有其不同理解,本文依据疫情下西方民众的行为试析背后的“自由”观念,进而尝试剖析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看法及实现途径,从而更好应对欧美文化侵蚀,对我国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疫情;马克思;自由  1 “自由”与疫情期间下的自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美国社会的怪现状层出不穷。美国各个州政府面对疫情采取不同政策,民众公然反
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新要求,国内高校面向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例,结合社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要求,从教
摘 要:“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地位。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再认识来探究实践哲学的起源与发展,由此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发展,以及如何看待其与儒家哲学思想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实践哲学;实践;方法论  从字面意义理解实践哲学,这是一种体现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哲学或是应用于现实的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特意为自己的哲学理论命名为“实践哲学”,而是叫作实
摘 要: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民粹是当代社会的思想潮流与网络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特定社会转型时期受多重因素影响而衍生一种政治与经济理念。具有草根性、非理性和批判性等特征的网络民粹主义代表着弱势民众群体的愿望与诉求。具有极端平民化倾向、反体制、反对社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然而,网络民粹主义对社会发展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要提高公民明辨是非能力,消除网络民粹主义基础;加强网络空间巡警制
摘 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为实现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00后”的入学教育是当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点。“00后”热爱祖国、懂得知足常乐、个性发展,但是缺乏坚定信念、集体观念、奋斗精神和强大的内心。目前,大多高校在入学教育中存在层次性、主体性、针对性较差的问题,应当全面统筹教育目标、合理规划教育内容,大力发展互动体验、注重落实学生主体,坚持强化分类指导、加快加强内容创
摘 要:国内关于死者肖像權中财产利益纠纷频发,缘于国内理论及实务部门对其认识的不足,出现了同案不同判,本文通过对国外典型保护模式及相关理论的梳理及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关于死者肖像权中财产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及评价,意图探求出适合我国现有国情的可得借鉴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死者;肖像权;财产利益;法律;保护  1 死者肖像权中财产利益的界定  王泽鉴先生认为,肖像指个人所呈现的外部形